摘要

年初以來,土地出讓收入延續低迷,對全年財政發力影響有多大,哪些儲備政策或可應對?系統梳理,可供參考。

土地的“供需兩難”

一、土地收入修復面臨哪些掣肘?房企拿地意愿偏弱,多地依據庫存控制供地節奏

2024年初,國有土地出讓收支延續走弱,均低於全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目標。2024年前4月,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增速仍在探底,累計同比下降10.4%,低於2024年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目標增速0.1%;依據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累計同比下降7.5%,低於2024年全年政府性基金支出的目標增速18.6%。

當前國有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低迷,供需兩端均存在掣肘。需求端,房企拿地意愿較難短期回暖,年初土地成交量價均持續低迷。截至4月房地產銷售總額和百城土地成交尚未明顯改善,累計同比分別爲-28%、-10%;對應地,前4月全國土地出讓價格維持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而當月土地成交面積仍在回落、低於過去五年。

供給端政策指引下,多地控制供地節奏,或使後續土地出讓收入修復空間較爲有限。地產發展新模式下,各地依據存量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動態確定新出讓住宅面積上限。當前全國廣義住宅存量處於高位,4月廣義住宅庫銷比已達25個月,使得年初以來全國及百城月度住宅用地均明顯“縮水”,前4月百城住宅供地面積同比下降16%。

二、土地收入低迷對財政影響有多大?拖累財政支出發力,對防風險和穩增長均有掣肘

土地出讓收入延續下滑或拖累廣義財政支出發力,中性情景廣義財政支出增速降至5.6%。參考過往經驗,中性情景假設全年土地出讓收入節奏爲過去五年平均水平,一季度土地出讓收入佔全年比重16%,則全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13%,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12%,廣義財政支出增速下滑2.3個百分點、降至5.6%。

土地市場供需分化或進一步拉大地方財力差距。從各线城市住宅土地出讓金佔比來看,2024年前5月,一线城市土地出讓金佔比較過去兩年均值增長超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讓金佔比明顯回落;對應地,部分地產庫存較高的低能級城市住宅供地大幅“縮水”,或使得低能級城市較多的欠發達地區財力進一步減弱。

土地出讓收入“縮水”對防風險和穩增長政策落地均有掣肘。防風險方面,弱資質地區土地出讓收入減少或進一步加劇其專項債付息壓力;穩增長方面,土地出讓支出中投資支出雖僅佔兩成,但其通常發揮財政資本金的作用,參考2022年,地方財政資金本缺位或導致穩增長資金難以落地形成實物工作量。

三、哪些儲備政策或可應對?推動土地供需修復,“准財政”、再貸款等支持力度仍需加大

疏通土地供需修復的“高庫存”堵點,“准財政”和央行再貸款等支持力度或仍需加大。若要將全國廣義庫銷比降至18個月,在不考慮銷售大幅回升的情況下,廣義住宅庫存需減少近6億平方米,按照2024年一季度全國新房出售均價估算,所需資金或超5萬億元,PSL等“准財政”、央行再貸款等支持力度或仍需加大。

資本金缺位問題仍需關注,專項債用作資本金擴容或有限,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政策性开發性金融工具等可緩解地方項目資本金短缺問題。2021年,中央對東、中、西部地方項目補貼比例分別爲30%、60%、80%,該補貼比例或可提升以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參考2022年經驗,政策性开發性金融工具可用作項目資本金,且流程靈活、投放較快。

若土地出讓收入下滑程度超預期,過往使用過的增發國債、“准財政”加碼等或可作爲儲備政策,適時加碼。1998-2000年、2023年我國均調增國債額度對廣義財政支出形成補充;除增發國債外,政策性开發性銀行等“准財政”也是補充建設資金的潛在途徑之一,PSL、政策性开發性銀行新增貸款額度等或可依據經濟修復情況適時推出。

風險提示

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

報告正文

土地的“供需兩難”


一、土地收入修復面臨哪些掣肘?


2024 年初,國有土地出讓收支延續走弱態勢,均低於全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目標。2024年前 4 月,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增速仍在探底,累計同比下降 10.4%,低於 2024 年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目標增速 0.1%;依據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累計同比下降 7.5%,於全年政府性基金支出的目標增速 18.6%。

國有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低迷,供需兩端均存在掣肘。

需求端,房企拿地意愿或較難短期回暖,年初土地成交量價均持續低迷。經驗顯示,房地產銷售、百城土地成交變化領先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其中,百城土地成交總價變化領先國有土地出讓收入約一季度。地產“高庫存”及房企融資存在“堵點”的情況下,截至4月房地產銷售總額和百城土地成交尚未明顯改善,累計同比分別爲-28%、-10%;對應地,前4月全國土地出讓價格雖已企穩,但土地成交溢價率仍處較低水平、5月平均爲3.8%,且當月土地成交面積仍在回落,土地流拍率仍處高位、5月平均爲18.7%。

供給端,依據自然資源部發文指引,多地控制供地節奏,或使後續土地出讓收入修復空間較爲有限。地產發展新模式下,各地住宅供地需依據“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且依據存量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動態確定新出讓住宅面積上限。考慮到當前全國廣義住宅存量處於高位,4月廣義住宅庫銷比已達25個月、處於67%的較高水平,導致2024年初以來全國及百城月度住宅用地均明顯“縮水”,前4月百城住宅供地面積同比下降16%。


二、土地收入低迷對財政影響有多大?


中性情景下,國有土地出讓收入或較去年下降約8000億元。參考過去五年各季度土地出讓收入,一季度土地出讓收入佔全年收入比重在13%-18%。2024年一季度國有土地出讓收入爲8147億元,假設中性情景全年土地出讓收入節奏爲過去五年平均水平,一季度土地出讓收入佔全年比重16%,則全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13%、較去年下降約8000億元;樂觀情景假設後續土地市場回暖,一季度佔比僅13%,則全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7%;悲觀情景假設全年土地出讓收入較爲平穩,參考2021年,一季度土地出讓收入佔比18%,則全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26%。

土地出讓收入延續下滑或拖累廣義財政支出發力,中性情景廣義財政支出增速降至5.6%。根據2023年財政完成情況測算,若國有土地財政收入下降10%,對應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9%,廣義財政支出增速下降1.8%。根據一季度土地出讓收入情況,中性情景下,2024年全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13%,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12%,廣義財政支出增速或降至5.6%。

結構上,土地市場供需分化或進一步拉大地方財力差距。從各线城市住宅土地出讓金佔比來看,2024年前5月,一线城市土地出讓金佔比達24.1%、較過去兩年均值提升超5個百分點,二线城市佔比亦增長至51.1%、較過去兩年均值提升約4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讓金佔比降至25%;對應地,從住宅供地計劃看,相比一线城市,部分地產庫存較高的低能級城市住宅供地大幅“縮水”,可能導致低能級城市較多的欠發達地區財力進一步減弱。

土地出讓收入“縮水”對本輪防風險和穩增長政策落地均有掣肘。

防風險方面,弱資質地區土地出讓收入減少或進一步加劇其專項債付息壓力。考慮到專項債付息由相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承擔、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地方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下滑,也會導致專項債付息壓力加速顯現。2023年雲南、黑龍江、天津等專項債付息壓力已經凸顯;2024年一季度專項債付息規模佔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比例超10%,土地供需進一步分化下,部分欠發達地區或瀕臨財政重整。

穩增長方面,土地出讓收入的減少可能導致政府投資項目資本金欠缺,進而拖累配套資金落地進度。拆解國有土地出讓支出結構,2015年數據顯示,約六成爲徵地拆遷補償補助支出以及安置費,兩成爲土地开發支出,剩余兩成爲城市建設支出、農業農村支出、保障安居工程等投資支出。土地出讓支出中,投資支出雖僅兩成,但其通常發揮財政資本金的作用,以帶動專項債、專項借款等配套資金落地。參考2022年,地方財政資金本缺位,或拖累穩增長資金難以落地形成實物工作量。


三、哪些儲備政策或可應對?


當前,緩解土地供需 “高庫存”堵點化解思路已經明確,後續或需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尤其加大對財政實力、地產市場均走弱的地區支持。考慮到不得涉及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下,地方國企收儲融資或相對謹慎,若要將全國廣義庫銷比降至18個月,在不考慮銷售大幅回升的情況下,廣義住宅庫存需減少近6億平方米,按照2024年一季度9400元/平方米的全國新房出售均價估算所需資金或超5萬億元,PSL等“准財政”、央行再貸款等對地方收儲支持力度或仍需加大。(詳見《地產政策“工具箱”,還有哪些空間?》)。

資本金缺位問題仍需關注,專項債用作資本金擴容或有限,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政策性开發性金融工具等可緩解地方項目資本金短缺問題。2021年相關政策顯示,中央對東、中、西部地方項目補貼比例分別爲30%、60%、80%,剩余項目資金仍需地方配套。而當前地方財政收支承壓下,中央對地方項目補貼比例或可提升,以進一步緩解地方項目配套資金壓力、加快配套資金落地。參考2022年經驗,政策性开發性金融工具可用作項目資本金,且流程靈活、投放較快。

若土地出讓收入下滑程度超預期,過往使用過的增發國債、“准財政”加碼等或可作爲儲備政策,適時加碼。1998-2000年、2023年我國均調增國債額度對廣義財政支出形成補充;除增發國債外,政策性开發性銀行等“准財政”也是補充建設資金的潛在途徑之一,PSL、政策性开發性銀行新增貸款額度等或可依據經濟修復情況適時推出。歷史經驗來看,穩增長承壓下,政策性开發性銀行新增信貸佔當年新增社融比例可突破15%。

經過研究,國金證券發現:

(1)2024年初,土地出讓收支延續走弱態勢,均低於全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目標。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低迷,供需兩端均存在掣肘。需求端,房企拿地意愿偏弱,年初土地成交面積持續下滑、土地流拍率有所提升;供給端在政策指引下,多地控制供地節奏,或使後續土地出讓收入修復空間有限。

(2)土地出讓收入延續下滑拖累廣義財政支出發力,中性情景廣義財政支出增速或降至5.6%;且土地出讓收入“縮水”對本輪防風險和穩增長政策落地均有掣肘。防風險方面,弱資質地區土地出讓收入減少或進一步加劇其專項債付息壓力;穩增長方面,參考2022年,地方財政資金本缺位或導致穩增長資金難以落地形成實物工作量。

(3)疏通土地供需修復的 “高庫存”堵點,“准財政”和央行再貸款等支持力度或仍需加大。資本金缺位問題仍需關注,專項債用作資本金擴容或有限,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政策性开發性金融工具等可緩解地方項目資本金短缺壓力。若土地出讓收入下滑程度超預期,過往使用過的增發國債、“准財政”加碼等或可作爲儲備政策,適時加碼。

風險提示

1、 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海外形勢變化對出口拖累加大、地產超預期走弱等。

2、 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債務壓制、項目質量等拖累政策落地,資金滯留金融體系等。


注:本文來自於國金證券2024年06月05日發布的《土地的“供需兩難”》,分析師:趙偉S1130521120002;侯倩楠



標題:土地的“供需兩難”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390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