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要講究姿勢
後台有讀者留言說,最近的文章有些過於渲染悲觀了。
我也覺得是,今天就聊一些正能量的話題吧。
細心的你一定感覺到了,這兩年類似這種熱搜越來越多了:
XX後女/男孩,工作幾年,存款XX萬,辭職躺平、靠利息生活。
拋开偏見,他們無疑是值得認可的,評論區裏也滿是祝福。
雖然是躺平了,但這些年輕人靠自己的積蓄,依然在努力生活、也能活得很好。
相比之下,對部分如今依然光着膀子擠在廣場的三和大神、在家啃老的“全職兒女”……不管有些聲音怎么去美化,我們都無法完全認同。
爲什么?
因爲就算是躺平,你也得擺個正確姿勢。
爲了躺而躺,那只是單純的懶惰而已,別找借口。
01
躺平了,沒完全躺
在我們這代人之前,最知名的躺平一代,莫過於晚清的八旗子弟。
作爲清帝最重要的兵源,他們成天抽大煙、泡賭場、說相聲、提籠架鳥,就是不幹“正事”,基本失去了战鬥力,逼得清廷只能抽調關外的蒙古人、索倫人入關平叛。
等這批人死完了,朝廷再也壓制不住湘軍、淮軍、北洋軍,最後丟了江山。
回過頭來看,旗人們躺平於“國”不利。但他們爲啥躺平,躺平後對自己本身真的不利嗎?
客觀來講,這是一筆經濟账。
當時,清軍最常用的芝麻雕箭,市價是100枝8兩銀子。
而一個旗丁正常練習騎射,每年都要消耗五六百枝箭。
最少最少,也要花40兩銀子,這還沒算战馬、兵器等其他花費。
但是,當兵的收入,卻非常有限。
八旗軍中,步兵月俸2兩銀子,騎兵是3兩,即便是驍騎營、護軍營、前鋒營三支精銳部隊的士兵,也只有4兩。
只靠工資,連买箭都夠嗆。
更坑的是什么?
打仗用的弓箭小兵們還得自掏腰包,不小心射多了就虧大了;部隊還強制給每個人配4匹馬,如果馬死了,一匹也要賠7兩銀子。
剛入關那會兒,旗兵們可以從漢人身上榨油水,不僅能回本還能發財;但後來,清兵打的都是准噶爾、廓爾喀、緬甸之流,窮得叮當響,勉強可以回點本。
再後來,天下承平、不再有大規模战爭,旗人當兵就屬於純虧本了,只能消耗祖輩的積蓄。
自然而然,战鬥力就大幅倒退了。
但問題是,祖輩的財富是有限的,花光了怎么辦?
明清兩朝,長期貿易順差。
據估算,15-19世紀,全球85%的白銀都流入到中國,全國白銀保有量至少多了一半。
關鍵是,中國是全世界唯一的銀本位大國,銀子就是我們的貨幣。貨幣泛濫了,購买力自然就下降了。
到同治年間,一個北京的五口之家,最低花費是48兩白銀,即便是三大營的“精兵”,收入都只能勉強養家糊口。
而當時,北京城一個普通廚子的月收入大約是2兩,馬車車夫可以月入6兩。相對而言,普通旗人反而成了低收入群體。
說實話,就這待遇,士兵們肯在战場上射兩箭都對得起愛新覺羅家了。
更坑的是,因爲“祖制”,旗人除了當兵,不能去幹廚子、車夫這類“低賤”的職業。
上百萬旗丁只能擠在20多萬人的編制裏混日子,大部分人連當兵的那點收入都沒有。
只能躺平,不務正業。
但躺平也講究階層。
佐領級別的,提籠玩鳥、“養四只靛頦兒”,窯子、煙館、賭場裏四處溜達;沒家底的破落戶,就去唱戲、說相聲、打大鼓。
久而久之,北京的“娛樂圈”就成了旗人的半壁江山。
比如在相聲圈,侯寶林、趙佩如、常家六兄弟等等,全是八旗子弟。
即便在今天的“京圈”,很多大家熟知的藝人都是當年八旗的後人。比如打大鼓的關學曾,他有個孫女叫關曉彤……
看看,看看,歷史就是這么幽默。
旗人躺平了、又沒完全躺平,好歹玩出了點名堂,也給後人找了條活路。
大清完蛋了,依然能活得很好。
當年的八旗子弟都有這種心機,今天的年輕人們,按理來說更聰明才對,可別連他們都不如……
02
姿勢很重要
時間回到現在。
你若想躺平,不說像八旗子弟們給後人留條路,至少你得給自己留條路吧。
經濟不獨立,則人格不獨立。
連韋小寶都知道,“小丈夫不可一日無錢,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但現在不少“小丈夫”,不知道是選擇性忽視,還是真的不懂,直接選擇了躺平。
躺一時容易的很,躺幾年試試?
比如我的一個大學室友,畢業至今7年,在老家縣城躺了6年。
沒錯,他就是這兩年流行的“全職兒女”從業者,專門給父母提供“陪伴”服務。
現在的主流媒體,都勸大家不要對他們抱有惡意,這是人家自己的“職業”選擇。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信這種話,我反正是不信,就連我那同學的父母也不信了。
除了少數確實需要照顧家裏老人的,大多數的“全職兒女”,其實就只是啃老而已。
當然,能做“全職兒女”的人,家境大多都不錯,養個闲人可能也無所謂。
更多草根家庭出來的年輕人,沒有這樣的條件。
一兩年就罷了,總在家賴着,买包煙都找家裏要,誰見你不煩?父母自己養老不用花錢?全用來養你?
更糟的是什么呢?
就像我那同學,他現在是真的躺夠了、冷嘲熱諷聽夠了,想出來找工作養活自己。
但是,你快30了,唯一的工作經驗只有“全職兒女”,都跟社會脫節了,能幹啥?
此時此刻,不論是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不會給他任何尊嚴。
怎么才能有尊嚴地躺平?
答案是一句正確的廢話:有錢就行。
但這個錢,必須是你自己掙的,至少也得是你能支配的。
首先,多少錢才有資格完全躺平?
以現在的物價水平,如果你有100萬,按3.5%的年化收益率算,每年花5萬塊,足夠在小縣城瀟灑35年。
若再節約點,每年只花兩三萬,那50萬就足夠用到去世了。
3.5%的收益率難嗎?只要不亂搞,真不難。
比如你买4萬股長江電力,按25元均價,從明年开始每年能拿4萬分紅。
後年4.25萬,大後年……這都遠不止3.5%了。
再比如,去买美國30年國債,年化收益同樣超過4%。
別幻想發財了,這才是穩穩的幸福。
心動了沒?我自己都心動了,這破班最多再上幾年,咱就去隱居。
心動歸心動,接下來才是最關鍵的問題:怎么才能擁有50/100/200萬?
來源於網絡
我給的建議就兩個字:攢錢。
怎么守住自己的錢,是一項重要技能。
這項技能,比什么沙雕成功學,有用得多。
對大多數不能拼家庭背景的草根而言,這是成本最低、最有效、最踏實的方法。
消費只是浮動在腳下的小舟,隨時會傾覆,儲蓄才是應對未來的底氣。
攢錢一時爽,一直攢錢一直爽。
只要你开始攢錢,馬上會體驗到不一樣的感覺。
不是飛一般的感覺,是踏實感。
收集和囤積,是人類遺傳自祖先的本能,就像倉鼠一樣。
一旦你开始囤積,所有不必要的高消費行爲,都會自動被你翻譯成浪費。不如舍棄,只爲看到余額寶裏的數字漲快一點。
面對各種電子設備、球鞋、化妝品,攢錢本能都會跳出來告訴你,如果這筆錢不花,余額又能多出許多。
這時候,余額增長的快感,超越了消費的快感。
這是種有益的快感,它能讓你的生活更持久,也是你日後想躺平的底氣所在。
攢錢的好處,還不止這些。
如此堅持5-10年,我相信你就算沒攢夠100萬,人生也徹底改變了。
特別是與不攢錢的、及時行樂的月光族相比。
攢錢,不僅是表面大錢小錢的問題,更深層是人生的機會成本的問題,甚至是改變人生的啓動資本。
機會只青睞有准備的人。
這句話被說爛了,但永遠是真理。
想想看,某天你意識到某種機遇、想去抓住,但身上纏着各種貸款,會有底氣去試錯嗎?
在面臨這些人生選擇時,你只能一次又一次被動退縮。
拖着拖着夢想沒了,生活平淡了,也就甘於現狀了,就真的成了路人甲。
還是沒錢的路人甲。
沒錢,連躺平都不夠格。
至少姿勢不算對。
你都不曾努力過、嘗試過,真不夠格躺平。
03
尾聲
該攢多少錢,甚至該不該攢錢,都因人而異。
如果20多歲的你,正在籌辦女朋友的60大壽,那就當我沒說。
不論如何,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都是在爲社會做貢獻,都值得尊敬。
但少數失去勇氣的青年,卻寄希望於烏托邦,化身卡夫卡式的甲蟲,不愿脫離“母親的裙兜和父親的指令”。
或幻想成爲網紅,卻不肯付出努力,被動成爲流量和工具。
社交媒體的高速發展,讓所有人都大开眼界,以致於相當一部分人都被慣壞了。
看到什么立刻就想要,得不到就开始絕望,四處埋怨散播負能量。
其實有時候,真不是世界錯了,是人的腦子有問題。
但這也不能全怪他們。
單個人心理不健全,是心理醫生就能解決的事情;一群人皆如此,則是時代的結構性問題。
若看开點,任何時期的問題,都會被時間解決。
但對個人而言,宏大敘事往往意義甚微,我們有限的壽命不足以對抗變幻無常的漫長周期。
忙碌了一天又一天後,我們仍然只能在短視頻、遊戲和甜得發膩的奶茶中,收獲短暫的寧靜。
就像工地大爺們,靠着廉價香煙和散裝假酒,安撫疲倦的身體。
一覺過後,太陽照常升起,繼續重演昨天的劇情。
標題:躺平,要講究姿勢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