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供給過剩壓力導致產業鏈價格和盈利持續承壓,而在行業擴產逐步受限,且存量產能受技術迭代、成本差異、庫存積累、財務壓力等多重因素推動下,落後產能有望加速出清,行業供給格局重塑有望帶動產業鏈迎來否極泰來的曙光。在產能逐步去化的預期下,政策端進一步明確“雙碳”战略,並結合新能源行業現狀合理化調整2024/25年發展目標,並提出加快完善綠證等制度,有望強化新能源行業發展信心。中信證券建議關注技術和成本領先的電池企業、優質的一體化龍頭、逆變器和輔材頭部廠商等。

光伏產業鏈價格和盈利承壓,主要症結在於供給側。

目前光伏企業盈利承壓的症結並非主要由於需求不振,而在於供給過剩。據中信證券根據行業主要公司公告產能統計,截至2023年底,國內光伏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各環節名義產能已增至900GW以上,而在中信證券2024/25年全球光伏裝機分別510/620GW的預期下,預計對應直流側光伏產品需求約660/800GW,短期內總產能過剩壓力較大。根據上海有色網,24Q2以來由於硅料產能持續釋放,光伏產業鏈價格進一步觸底,其中N型硅料價格跌至42元/kg,主流N型182硅片價格降至1.15元/片,較年初降幅分別約37%和35%,庫存周期分別由年初的0.4/0.3個月增加到1.7/0.7個月;同期電池/組件價格跌幅也分別達20%左右,目前平均开工率約60%。當前價格下光伏主鏈各環節基本處於行業性虧損狀態,尤其是硅料、硅片環節價格已降至多家廠商現金成本线之下,產業鏈盈利收縮已逼近極點。

價格觸底,供給見頂,落後產能有望加速出清。

在光伏產能過剩風險加大的情況下,目前相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光伏進一步擴產的審核與管控明顯趨嚴,且在產業鏈盈利持續承壓之下,相關廠商對新增資本开支也更趨於保守,持續3年的行業擴產潮正式告停。除了增量產能受限以外,存量產能受:1)技術升級迭代,加快落後產能出清;2)庫存高企且價格磨底的情況下,高成本產能陸續停產;3)持續虧損導致部分資金實力較弱的廠商現金流無以爲繼,被動退出市場,整體供給有望加速洗牌。總體來看,中信證券認爲電池組件環節得益於N型快速替代P型(24Q2 TOPCon滲透率增至80%),出清速度或最快;硅料環節由於各廠商電價成本、產品品質差異分化明顯,且庫存持續高位,在價格逐步跌穿二三线廠商現金成本的情況下,中小產能在加快停產節奏;硅片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且行業成本曲线趨於扁平化,洗牌過程或更爲持續,但庫存持續高位情況下行業短期开工率也將進一步下降。

5月29日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堅定“雙碳”發展战略。方案對於清潔能源領域:

1)從需求端看,方案維持了2024/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目標分別達18.9%/20%左右,並結合近兩年國內新能源規模增長快於預期的現實,提出到2025年底新型儲能裝機超4000萬千瓦(此前目標爲3000萬千瓦,但至2023年底已達3139萬千瓦);

2)從供給端看,方案維持此前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佔比達到39%左右的目標,繼續強調加快風光大基地建設,但提出在保證經濟性前提下,資源條件較好地區的新能源利用率可從95%降低至90%,這有利於緩解新能源並網衝擊和電網消納負擔,符合客觀發展規律,且嚴格新增多晶硅等項目准入;

3)從機制端看,方案首次提出2024年底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並要求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建立綠電消費中長期支持制度,進一步完善綠電價格政策。

風險因素:

光伏裝機需求不及預期;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行;國內新能源支持政策落地不及預期;海外貿易壁壘擡升;行業競爭加劇;光伏技術路线變化風險等。

投資策略:

光伏供給過剩壓力導致產業鏈價格和盈利持續承壓,而在行業擴產逐步受限,且存量產能受技術迭代、成本差異、庫存積累、財務壓力等多重因素推動下,落後產能有望加速出清,行業供給格局重塑有望帶動產業鏈迎來否極泰來的曙光。同時,政策端進一步明確“雙碳”战略,並結合新能源行業現狀合理化調整2024/25年發展目標,並提出加快完善綠證等制度和提升電力系統可靠性,有望強化新能源行業發展信心。中信證券建議關注技術和成本領先的電池企業、優質的一體化龍頭、逆變器和輔材頭部廠商等。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當日發布的《晨會》報告,分析師:華鵬偉S1010521010007;林劼S1010519040001;張志強S1010521120001;周家禾S1010522040002



標題:中信證券:光伏供給加速出清,政策強化信心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1206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