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期美股納指和標普爭奇鬥豔,ChatGPT引領 AI元年到來促美國科技股集體狂飆,而蘋果新品發布乃至特斯拉的利好不斷更是錦上添花。同樣作爲QDII投資重鎮,香港恆生科技指數今年表現不溫不火,尤其三大互聯網龍頭中規中矩。

下半年徵战海外股市如何選擇區域、行業乃至標的呢?《紅周刊》專訪了華寶基金QDII基金經理周晶。他指出:“美國目前的經濟趨勢還是消費比較強,但是工業制造很弱,後續展望來看,美股科技股這一輪上漲可能還沒走完,年內美股科技成長股表現應該好於周期股和價值股。AI帶動的這一輪美股牛市,應該是一次至少3~5年周期的機會,科技股中更看好微軟和英偉達。”

在談到港股投資時,周晶則強調:“在港股做投資要考慮中國經濟的增長情況、海外流動性以及大國關系等因素;投資港股的問題在於估值何時能回歸,首先要等待全球的流動性拐點什么時候確定寬松;其次是中國經濟未來復蘇力度,其對港股整體上市公司盈利至關重要。”


加息放緩有利於美股估值提升 

美國科技股牛市還在持續


未來隨着一些殺手級應用的出現,人們越來越接受這就是一輪偉大的科技革命,牛市也會走的更遠。

《紅周刊》最近美國股市走勢強勁,科技股衝在前列,能分析一下具體背後的原因嗎?下半年美股市場會延續牛市嗎?

 周晶 美股今年上漲和去年下跌都是單純的估值反映,去年標普500的企業盈利增長5%,標普下跌主要爲估值壓縮。而今年標普 500 的盈利是負增長,一季度EPS爲-1.6%,所以今年上漲是一個單純擡升估值的過程。從下跌變成上漲,主要是去年美國處於快速加息的周期,速度史上罕見。 

如果看估值分母端,從去年 11 月开始,鮑威爾已經开 始流露出“利率已有點高”的苗頭,可能要進入“wait and see”的階段,之後納指最先反彈。剛剛結束美聯儲6月份議息會議,又明確暫停一次加息。依據鮑威爾“聯儲的決定會 高度數據依賴”的說法,市場預測美聯儲今年再加息一次, 然後結束本輪加息周期。那么,今年分母端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利於美股的估值提升。

《紅周刊》那么分子端的情況呢?

 周晶 今年美國又經歷了一輪近幾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技術革命——AIGC人工智能的突破。所以現在分子端也有後續盈利會超預期的可能,例如 AIGC中的公司包括英偉達、AMD 等,甚至一些小規模的硬件公司如 DSP 芯片領域的Marvell,一季報盈利都超預期。所以我判斷,分子端盈利有超預期的可能,分母端有寬松的可能,從分子和分母兩端都有利於科技股走高。所以,美股科技股這一輪上漲可能還沒走完,到目前爲止它並沒有把去年的跌幅全部扭轉過來。因爲去年下跌33%,今年必須上漲49%才能完全扭轉。 

對比看周期股,其受美國經濟影響很大。今年美國經濟增速在下降,但消費增速仍在提升,主要的負面貢獻來自於庫存下降影響下的投資回落,這無疑是對周期股不利。所以,科技成長股可能還是好於周期股和價值股。

《紅周刊》您如何看待美聯儲後期的政策取向?停止加息後會很快降息嗎?

 周晶 如果到了年底核心通脹降到3%的水平,這時提降息,遇到的阻力就會比較小。或許到明年上半年核心通 脹真的降到2.5%左右時,才是啓動降息比較合適的一個時點。這就是爲什么鮑威爾一再在記者會上強調,聯儲行動是高度的數據依賴,目前還實現不了。

《紅周刊》相比以往幾次美股科技股牛市,您覺得此次特殊在哪裏?力度如何?

 周晶 今年這一輪科技股牛市是在去年大熊市基礎上的反彈,和2020年源自美聯儲注水發錢的牛市不太一樣, 這次是有新的革命性技術出來的。 

這輪科技牛市目前還在初級階段,市場還在看估值炒巨頭,而未擴散到整個產業和中小公司。但未來隨着一些 殺手級應用的出現,人們越來越接受這就是一輪偉大的科技革命,牛市就會走的更遠。同時,這一輪牛市跟以前不同的是恰逢美聯儲的加息末期,未來聯儲政策很有可能會逐步走向寬松,有利於進一步提升科技股估值。如果美聯儲步入降息周期,可能要走兩到三年,那么牛市也尚未完結。


AI是美國科技牛市的旗手 

短期巨頭業績更好 後面會逐漸擴散


把眼光放得更長看3~5 年,也可以對目前還沒有做出盈利、但有一些特殊技術和獨有應用場景的公司加以關注。

《紅周刊》就美國科技股而言,OpenAI推出ChatGPT成爲導火索,使得人工智能成爲全球科技股投資中“最靚的仔”,如何看AI對美股科技股走強起到了什么作用?

 周晶 就今年納斯達克漲幅而言,主要是英偉達、微軟、Google、Meta、Tesla、Apple 和 Amazon 這七大巨頭所貢獻,這些公司幾乎都跟 AI直接相關,AI對這一輪美股牛市貢獻可見一斑。且除英偉達做芯片外,Meta、Google、Microsoft、Amazon等四大巨頭都在做大模型。 

ChatGTP3.5和4.0爲代表的AI問世後,和之前版本相比,可用性上了一個新台階,應用場景也逐漸清晰。以AI爲核心,衆多產業开始被帶動起來,包括上遊的芯片服務器、光模塊,下遊各行業的AI應用和大模型。衆多被提振的產業疊加一條明確的發展路徑,現在AI帶動的這一輪美股牛市,應該是一次至少3~5年的周期機會。 

AI 的相關公司持續超預期盈利,上遊像英偉達、AMD等一些公司,都已經證明了硬件方面來自AI的巨大需求。Microsoft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了能夠通過大模型把以前比較老化的Office軟件價格再提升。

這也證明應,用端已开始有一些能夠落地的項目,所以目前或先從龍頭开始,後面會是一個逐步擴散的過程,美股本土已有投資者將這次AI技術革命和當年的Internet革命相媲美,認爲這將帶來整體美國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

若後面應用落地越來越多,可以使美國科技行業的整體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AI應用端是比硬件端廣闊很多倍的市場。

《紅周刊》AI所涉及的相關產業鏈,都需要耗費大量資金。您如何看待科技股估值和業績間的背離?

 周晶 最近漲得最多的是一些巨型公司,都是有巨量資金投入到AI中,像英偉達、Microsoft、Meta等。英偉達是壟 斷性的上遊 GPU 供應商,需求是被下遊所帶動起來的。在應用端,現階段只有巨頭們才能夠通過雲端的資源,通過廣泛的用戶數,推出一些受歡迎的應用,這在財務報表上 體現得也比較合理。 

但對很多中小公司來說,目前成本投入比較巨大,業績兌現能力有限,因此會出現業績和市值變化背離。 

歷史上每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初期,都會碰到類似的情況,剛开始連續多少年不盈利。但是往後如果AI產業趨勢明確,後面企業的盈利會逐步兌現。 

當前很多投資者還心存疑慮,愿意投資在能夠做出業績的上遊硬件供應商上。因此今年漲得最好的是上遊硬件供應商,像AMD、英偉達,或者就是能夠投入資金、然後能夠把投入的資金通過自己的廣泛用戶數賺回來的巨頭,像 Meta、Microsoft和 Google。如果後面真的有殺手級應用落地的話,投資者也會相信前期可能沒有盈利的那些公司會持續盈利。後面會通過應用或者AI技術取得可觀的盈利前景時,整體熱點會擴散。 

所以,如果注重當前業績的話,應該繼續關注巨頭;但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長看3~5年,也可以對目前還沒有做出盈利、但有一些特殊技術和獨有應用場景的公司加以關注。

《紅周刊》AI炒作還有哪些風險點?如果虛火過旺,後面業績不達預期會如何呢?

 周晶 因爲現在是AI產業發展初期,美股又非常看重季報,如果有一些公司的季報指標嚴重低於預期,很可能會導致整個行業出現下挫,這種風險一直存在。 

因爲每次美股季報前,分析師會給一個預估,如果嚴重低於預期,盡管大家會認爲相應股票後面兩三個季度可能重新走好,但短期殺傷力還是挺大的。英偉達爲例,目前只是一個季度超預期,但大家的預期是後面幾份會持續超預期,但凡有一個季度突然不達預期,對整體行業殺傷力是不小的。但這種情況發生在科技巨頭上面的概率不高,發生在一些小規模公司身上的概率會比較大。

《紅周刊》成長股投資習慣分0~1、1~10,10~N等階段,對應着紅海和藍海的機會,那么美國科技股中AI、特斯拉、 蘋果等熱門領域,分別處於哪個產業階段呢?

 周晶 我認爲AI已過了0~1階段,ChatGPT基本把該階段走完了。現在的 1~10階段就看後面怎么商業化,怎么去做應用。商業化和應用端目前主要是幾個巨頭在做探討,像 Meta、Google、Amazon、Microsoft。其中 Microsoft最典型的是直接用到了搜索引擎和office上面,Amazon和 Google 都是在其雲端應用,Meta 直接在其元宇宙和社交工具中應用。但目前AI如果要走到10~N階段,除了以上幾個巨頭外,還需更多公司參與,尤其更多軟件公司要參與進來,這還需要時間。 

目前在1~10的階段,如Tesla的自動駕駛和蘋果的MR。但電動車和智能手機的硬件產業鏈早已成熟處於10到N的階段了。


結合AI的新品是消費電子的大機會 

五大科技股中微軟和谷歌

或在AI浪潮中崛起


但總體來看,消費電子的機會應該不如AI大。消費電子後續的機會,可能在於如何和AI技術結合在一起,推出革命性的新產品。

《紅周刊》蘋果最近發布的MR一石激起千層浪,您如何來看對整個消費電子可能引發的多米諾效應?

 周晶 蘋果的MR在技術上來說無可挑剔,但定價太高對推廣不利,而且出貨時間也低於預期。MR明年落地後, 到底能給該行業帶來多大變化,還有待觀察,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和銷量。如果不及預期,可能還要等到下一代產品價格下降後,看能不能普及。 

在消費電子領域,目前手機的出貨量上升很難,MR還 是單獨的外設,所以短期的壓力還是 MR 推出之後怎么應 用到智能手機上,目前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路线。 

我認爲消費電子目前還是主要看蘋果產業鏈,尤其攝像頭、屏幕檢測設備等細分產業後面的訂單和放量的一些機會。但總體來看,消費電子的機會應該不如AI大。消費電子後續的機會,可能在於如何和AI技術結合在一起,推出革命性的新產品。

《紅周刊》有一種觀點說MR推出、包括劃時代的人工智能疊加之前的元宇宙等等變革,會加速Web3.0時代的到來。對此,您贊同這一觀點嗎?

 周晶 Web3.0的關鍵問題在於,有沒有殺手級的應用,目前爲止還沒有。包括投資非常大的Meta,甚至爲了web3.0把名字都改了,也沒有推出任何讓人耳目一新、非他不可的殺手級應用。 

但是AI就不一樣,ChatGPT的確代表了未來。所以我認爲Web3.0在目前階段和AI相比,除非很快有殺手級應用出來,否則還是AI代表未來整個科技發展的方向更爲確定。

《紅周刊》在五大科技股中,除去蘋果外,還包括Amazon、Meta、Netflix、Google,另外很多QDII所重配的Microsoft也不應該被忽視。能否舉一個例子,當前點位如何具 體分析其配置價值呢?

 周晶 就美股科技股巨頭而言,因爲擁有廣泛的客戶數和大量的應用系統與資金。所以在AI革命中,這些巨頭最有可能首先做出大模型,並應用於自己的應用端。 

Microsoft是很好的例子,今年漲幅超過40%。首先公司的降本增效做得很好,今年裁員力度很大,但我們應該重點看它的大模型應用。Microsoft 和 Open AI 談成一個合作協 議,將ChatGPT很快用於其搜索引擎和辦公軟件,其辦公軟 件增加了 ChatGPT 功能之後漲價 40%,其雲端應用大模型 後也是可以增加收費的。所以,這些巨頭可能最先做出提升 利潤的應用。

Microsoft也在扶持 AMD和英特爾這樣的芯片廠商,其 並不想把寶押在英偉達一家上面。總體看,我認爲巨頭們在 AI 战略上的遠見和強大的執行力,是超出大家想象的。我目前最看好的是Microsoft和 Google,它們在這一輪 AI大潮 中最有可能先做出來。 

當然Meta最近在做一些巨大轉型,包括從其以前全力投入的雲宇宙裏抽身出來,轉而开始做大模型,但是公司歷史上出現過多次類似战略突然轉變的過程,因此其並不是讓人們非常信服的例子。Amazon的問題是最近美國在线零 售數據有走弱的趨勢,這可能對其未來盈利性會有影響。但總體來看,Amazon的雲業務還是很強大的,如果其大模型能夠成功使AWS上的中小企業都選擇其產品應用的話,未來也是能走出來的。


港股未來有機會均值回歸

推出AI殺手級產品會

推動中國互聯網大廠估值提升


中國互聯網大廠的網絡效應很強,壁壘也很高,且有巨量的用戶數據,在AI大模型开發上有很大的優勢。

《紅周刊》再看QDII重點配置的港股市場。今年恆生指數明顯低調了許多,原因在哪裏?如何研判下半年港股的走勢呢?

 周晶 港股是離岸市場,受影響因素遠高於美股和A股,在港股做投資,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中國經濟增長情況,這決定港股上市公司是否盈利;其次是海外的流動性,流動性充裕才會有資金從發達市場流入新興市場;第三要考慮大國關系,一般關系比較好時,港股漲得會比較好。這三點因素中,至少有兩點有明確 的信號,才有助於港股整體上一台階。

《紅周刊》最近,以國內互聯網龍頭爲代表的港股公司掀起了回購潮,您如何看均值回歸有沒有可能呢?

 周晶 今年以來這樣的回購已超過108家,金額也超過 360 億港幣。從公司自身來看可能覺得股票價值已經偏低了,性價比很好。而且從歷史估值來看,目前港股的恆生 PB0.93 倍,恆生國企 PB0.82 倍,MSCI中國指數除 A 股外的 PE估值只有9.5倍,都是低於歷史平均水平5%~10%。 

但是問題是估值何時能回歸,取決於剛才談到的三方面因素。我傾向於要等到三季度末方向會比較清晰,只要有兩點明確,港股就有機會回歸均值,目前還是在震蕩期。

《紅周刊》互聯網板塊中三大龍頭競爭頗爲激烈,特別是抖音掀起的流量之爭受到關注,您看誰是贏家?

 周晶 目前看,騰訊的業務發展更爲穩健,視頻號帶來 了新的流量,而且超預期,同時其遊戲基本盤也很穩健。美團受中國消費影響很明顯,其被很多海外投資者視作中國消費的縮影;其本地生活當前受到抖音很大的競爭和威脅,尤其到店業務不斷在調低利潤率;美團一季報業績超預期股價卻大跌,就是大家覺得爲了應對抖音的競爭下調了到店利潤率,認爲其未來到店這塊業務的利潤很難維持。而因爲抖音,快手短視頻業務壓力更大了,因此股價一直被壓制。

目前,中國互聯網廠商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是,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高速發展做大蛋糕的時刻已經過去,現在流量爭奪隨着字節跳動加入,市場存量博弈越來越激烈。對所有已經入局的公司利潤率而言,都有很大壓力。短期來看, 競爭可能還是會比較激烈,所以要看字節跳動未來的战略, 這對當前的港股互聯網龍頭公司都很重要。

《紅周刊》目前互聯網龍頭投資,核心已經從反壟斷轉移到AI加持上了,就如同當年的互聯網+,您如何看 AI 對 它們的影響?

 周晶 和海外類似,我們互聯網龍頭公司的網絡效應也很強,壁壘也很高。它們有巨量的用戶數據,有巨大體量的AI服務器,所以大廠在 AI大模型开發上有很大的優勢,至少從大模型的訓練端有非常強的競爭壁壘。小公司現在再想購入大量的AI服務器,再想去自主开發大模型不易。 

在AI的這一輪技術革命中,互聯網大廠還是會有一些比較好的大模型和應用推出。因爲我們的用戶基數很大,商業化的方法也很多,而且中國互聯網廠商在商業化領域的思路創新比美國更精明,所以用目前互聯網龍頭公司肯定是低估的。 

比如AI至少會在騰訊遊戲業務上帶來巨大革命,同時在短視頻業務上也可以給其賦能,目前市場情緒的確是對這些互聯網龍頭非常悲觀。如果往後看幾個季度,等到這些互聯網大廠真的有一些殺手級應用做出來,對於提升估值還是有好處。AI革命最後還是需要這些大廠來做,要從硬件端到軟件和應用端。

《紅周刊》今年遊戲類股票受益於AI,包括騰訊、網易都有在海外的遊戲股權投資,您怎么看這些投資價值嗎?

 周晶 長遠來看,遊戲出海肯定是大趨勢,但走出去面臨的挑战也挺大,很多時候遊戲出海面臨水土不服的競爭,甚至莫名其妙就會卷入一些文化的爭論中。這可能並不僅僅限於遊戲公司,對於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是要面臨類似的挑战。因爲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國際化目前還處於拓展期,需要真正的擁有一批國際化的人才,這一過程需要時間沉澱。


新能源車新勢力之爭優劣明顯

特斯拉效應或促

美國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


新勢力之爭目前還是集中在“蔚小理”三家,其他新勢力想趕超這三家很難。這三家中,理想優勢很大。

《紅周刊》談談港股中的新能源吧,新勢力之爭目前存在哪些變數?有消息稱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公司在美建廠對 板塊產生哪些影響呢?

 周晶 新勢力之爭目前還是集中在“蔚小理”三家,其他新勢力想趕超這三家很難。這三家中,目前看理想優勢很大。該公司針對客戶需求把車定義爲家裏的一個客廳,又特別了解中國人喜歡买大車的偏好,而且又用增程式技術,有效的降低成本。目前來看,它每月的出貨量遠遠超出後面兩家,蔚來跟小鵬目前處於新產品交替期,交付比較尷尬。但是用動態眼光來看的話,3 個月之後當後兩者產品爬坡之後,格局可能會有所不同。 

因爲,目前理想推純電車很難,而且它遲遲不推純電車的話,也表明它並不想打斷自己一個增程式的市場格局,但是如果3個月後兩者的新車型爬坡後,再推出一 個新的純電車的話,到時競爭力就值得商榷了。 

目前三家中情況比較緊迫的是小鵬,它目前只有G6是新的爆款,其他產品都看不出有起量的可能。蔚來在換電權益分離後,產品競爭力可能會逐步回來。 

就電池海外建廠看,國內現在新能源車殺成一片紅海,如果在美國滲透率如此低的情況下,走出去還是有可能超預期放量的。

《紅周刊》提到美國的電動車市場,就不能不提近 期股價創出新高的特斯拉。您怎么看特斯拉以及美國市 場新能源車的投資機會呢?

 周晶 Tesla的估值是有底的。我們認爲今年Tesla交付量應該可以到190萬輛車,明年至少爲250萬輛,2025年有望到300萬輛。

如果2025年交付300萬輛車,假定每輛車到時候維持目前EBITDA1萬美金的水平(假定降價和規模效應相抵消),這就是一個 300 億美金利潤打底的公司。我們就假定給其20倍EBITDA估值,這樣估值的底應該是6000億美金,可以解釋爲什么最近這一輪Tesla 股價正好是從6000億美金左右开始啓動的,其中的拉動因素一是電動皮卡,因爲美國消費者特別喜歡這種產品,這可能會成爲Tesla在美國市場的一個明星產品。 

此外,現在福特和通用开始逐漸接受Tesla充電樁的標准,意味着以後整個北美可能全部按Tesla的標准去鋪充電樁了,Tesla的充電網路將成爲北美的行業標准,這將爲整個新能源車在北美的推廣掃清障礙。 

而美國現在新能源車的滲透率,5月的最新數據只有8%,遠低於我國目前的33%。所以,美國新能源車目前有進一步滲透的機會。此外,這次債務上限談判中,拜登政府對新能源車的補貼沒有任何削減,這有利於整體新能源車在北美放量,這是近期股價上漲原因。除了Tesla,美國的一些整車制造商及一些中上遊汽車芯片、激光雷達公司,隨着未來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整體產 業可能都有機會。


業績增速是投資成長股最重要的財務指引

歐洲奢侈品上市公司可以成爲海外投資的“第三選擇”


歐洲的奢侈品企業有歷史底蕴,消費者品牌忠誠度非常高, 每次金融危機裏表現都非常堅挺。

《紅周刊》之前在訪談中您也提到經常要投資科技的顛覆性的創新,能否舉例說明怎么來投資這種顛覆性的創新?

 周晶 顛覆性的創新是 ARK投資的首席投資官Catherine Wood 特別喜歡談的一個概念,這類創新能夠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變革,使人類當前的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或生產成本得到極大的削減,從而導致整個行業乃至整個人類的生產方式有巨大變革的創新。 

從歷史上看,2000年的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好的顛覆性創新。顛覆性創新一般是比較長的過程,至少5~10年。因此在一個顛覆性創新的初期,很難看清該企業能否成長爲一家偉大的企業。電動車可以算這一類,在電動車初期分析Tesla,都覺得這是一個講故事比較厲害的公司,雖然增速還可以,但是盈利負數、現金流很低。如果看短期財務報表的話,投資者很有可能不會投。但經過 5~10 年之後,該公司的技術帶來一個飛躍性的提升,帶來了整個行業的徹底顛覆。Tesla今年可以做約190萬輛車,2025年可以做到300萬輛車,放在5年前或許沒有人 能想到。所以,很多時候還是要有一個比較長遠的眼光,然後仔細去研究行業發展趨勢,要多和這個行業的真正 專家學習。當然,投資顛覆性創新很多時候也要考驗投資人的眼光和運氣,比如投資Tesla的很多人中途下車。

《紅周刊》投資成長股邏輯迥異於價值股,您是如何在實战中提高投資勝率的?能不能結合例子分析篩選個股,您重點看哪些因素或財務指標呢?

 周晶 宏觀角度看,成長股的主升浪一般是在經濟衰退末期和復蘇初期,符合標准的美林時鐘理論。當貨幣政策开始寬松,企業營收开始好轉之際,成長股一般會領先於市場开始反彈,然後到了復蘇末期再到過熱期間,周期股業績越來越好,因此這段時期的漲幅會反超成長股。微觀角度來看,成長股相較於價值股的本質是在於高於平均的業績增速,因此業績增速是投資成長股最重要的一個財務指引。

我一般比較喜歡看兩個指標,一是收入增速,因爲收入增速相對於盈利增速,企業可調節性更小,更能反映企業的產品是否有市場需求。如果收入一直快速增長,這家公司是很有前途的。另外就是自由現金流,如果企業雖然收入在高速增長,但是現金流惡化,這樣的企業收入增長可持續性是值得懷疑的。 

這兩個指標我一般是在微觀的角度看的比較多。如果從產業角度來看,整體市場空間的大小、公司技術的領先性和壁壘、滲透率的拐點等,都是判斷成長行業的關鍵。總體上,從財務角度來看,前面提的兩個指標會更有用些。

《紅周刊》您有海外求學工作的背景,如何來適應國內 外不同市場差異,而且您量化背景比較深厚,如何用量化手段爲境外投資保駕護航?

 周晶 都是做二級市場投資,國內外有很多共同之處, 區別就是海外可能看宏觀自上而下的投資更多。做海外投資的時候,會更多的研究聯儲的貨幣政策、美債利率的變動方向,美國聯邦政府的政策走向。在A股,自下而上是一個佔主導的投資方式,精選個股能有效做出阿爾法。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和海外的頭部量化機構合作學習。量化篩選出來公司後,還是會去做基本面分析;然後也和行 業專家及海外賣方分析師一起自下而上遴選個股,由此更有可能做出阿爾法。

《紅周刊》A股的基金經理可能經常要出去調研,全國 各地跑上市公司,但 QDII不太可能全世界去調研,如何克 服這一短板呢?

 周晶 投港股,實際主要是投國內在港上市公司,所以我們跟A股一樣會進行實地調研,純美股想實地調研肯定會比較難,所以我們會更加依賴海外投行的分析師,因爲他們是可以實地調研的。 

其次,美股有很多公司在國內有分支機構,中國的需求對整體的業績影響很大,比如消費股裏面的星巴克、麥當勞、耐克等。這類公司可以通過國內一些渠道了解數據變化,也可以做出一些判斷。總體來看,對美股的基本面研究肯定更難,但是也只能知難而上。

《紅周刊》除了美國和香港,您覺得第三個值得配置的 國家或地區在哪裏呢?

 周晶 可以看一下歐洲的奢侈品上市公司。歐洲的奢侈品企業有超過100 年的歷史底蕴,消費者品牌忠誠度非常高,其中一些頂級奢侈品品牌,在每次金融危機裏表現都非常堅挺。而且在金融危機後,不管收入還是利潤都能夠迅速 超越到危機前水平。頂級奢侈品一般還存在漲價後銷量反而增加的現象,這樣可以保持長期較高的利潤率。因此,歐洲的奢侈品也是一個長期投資可以考慮的方向。



標題:對話華寶基金周晶:美股科技股牛市有望持續3-5年,AI應用端比硬件端市場廣闊10倍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52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