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 觀 點

1、2月市場迎來超跌反彈,幅度超預期,流動性與風險偏好是核心驅動,經濟旺季將至,後續基本面的改善將是反彈走向縱深的關鍵因素。

2、經濟呈現低位企穩,供給好於需求的特點,結構性亮點主要集中在大宗消費和服務業,出口和地產能否回升將決定經濟向上的斜率。

3、宏微觀流動性格局繼續向好,一方面降准降息政策有望交替進行,另一方面央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擴表,寬信用效果初顯。北向資金經歷近半年的外流後大幅流入,兩融余額逐步修復。

4、政策方面,重點關注兩會對經濟指標、年度重點任務的部署以及相關媒體活動。結構上來看,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舉措有望加速落地,新質生產力有望成爲年度關鍵詞。

5、一年之計在於春,積極應對春季躁動行情,積極布局景氣成長和可選消費,3月首選行業:汽車、通信、電子。

風險提示流動性收緊超預期,經濟失速下行,中美摩擦加劇,地緣政治突發風險,相關標的公司未來業績的不確定性等。

報 告 正 文


01經濟:低位企穩,結構有亮點


2024年2月我國經濟穩步運行,供給仍優於需求,大宗消費等領域存在結構性利好。

供給端來看,工業企業利潤持續改善,國海證券預計2024年我國工業庫存周期有望進入上行階段。一方面,2024年1月我國PPI當月同比較2023年12月有所回升,2023年1-12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負增長收斂至-2.3%,較1-11月持續改善;另一方面,隨着春節淡季的結束,我國鋼廠的產量和开工率有望迎來季節性回升,這在供給端對我國經濟形成支撐。

需求端來看,2024年2月我國制造業PMI較1月小幅回落,大宗消費或存在結構性亮點。從總量上來看,2024年2月我國制造業PMI回落至49.1%,中型企業PMI環比改善,經濟發展格局穩中向好;從結構上來看,我國服務業PMI和商務活動PMI正在持續回升,大宗消費和服務業或存在結構性亮點,但是房地產的改善需要等待,出口能否在3月持續改善有待商榷。

第一,一季度我國出口取決於3月外需的復蘇彈性。從外需的角度看,2024年2月美國制造業PMI向下至47.8%,歐元區制造業PMI回落至46.5%,日本制造業PMI回落至47.2%,主要原因是受到春節放假的擾動。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第5周至第8周東南亞集裝箱指數從1586.03回落至1472.24,但仍高於2023年同期水平,由於東南亞是我國對歐美發達國家出口的中轉站,因此我國出口的改善與否取決於3月外需復蘇的彈性。

第二,雖然春節後第一周30城商品房成交面積迎來反彈,但我國樓市的回暖需要等待。從銷售端來看,雖然2024年第8周(春節後第1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迎來季節性回升,但是其仍然低於2023年第6周(春節後第1周)同期水平,2024年2月百強企業銷售面積較1月有所回升,略低於2023年2月,3月樓市和消費的復蘇彈性至關重要。

第三,我國汽車銷量持續走強,國海證券預計3月大宗消費存在結構性亮點。2024年前8周我國乘用車日均銷量大多高於2019-2023年同期水平,國海證券預計未來隨着促進大宗消費和設備更新等政策的發布,以汽車、家電爲代表的大宗消費或迎來結構性利好。


02流動性:宏微觀流動性繼續向好


1月美國經濟強韌性與通脹反復再次修正市場預期,降息時點或在今年下半年。從1月FOMC紀要看,美聯儲官員總體認可政策利率已經見頂,但多數官員強調放松貨幣政策可能引發二次通脹風險,在通脹沒有出現明顯下行的信號前對降息持謹慎態度。近期經濟數據也進一步證實了與會官員對於二季度降息尚早的結論,具體來看,1月核心PCE環比上漲0.4%,創近一年內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核心PCE(按六個月年率計算)錄得2.5%,繼去年11-12月低於2%的政策目標後再次反彈至2%以上。2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爲51.5%,高於預期值50.7%,環比回升1.2%。當前核心通脹或成爲美聯儲降息的主要掣肘,上半年若降息,或需看到經濟有明顯走弱跡象以及通脹低於2%目標的確認信號。CME預測數據顯示,首次降息大概率在2024年下半年,截至北京時間3月2日下午,預測5月降息概率合計18.6%,6月利率降至5%以下的概率爲52.8%。

國內方面,2023年下半年以來央行持續擴表,寬信用效果初顯。自2023年7月以來,爲了配合特殊再融資債和國債發行、定向支持三大工程建設,央行進行大規模擴表操作,截至2024年1月,央行總資產規模擴張3.84萬億元,其中,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增加3.97萬億元。通過對央行投放的流動性結構進行估算,截至2024年1月,央行通過OMO/MLF/結構性政策工具分別投放流動性1.37/2.10/0.76萬億元,央行通過寬貨幣維穩資金環境的意圖明確。信用端方面,1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5061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維持放量,居民中長貸同比多增4041億元,意味着央行擴表後信用端進入修復路徑。

3月國內宏觀流動性大概率平穩過渡,兩會窗口期不排除伴隨式降准的可能。年初以來央行交替降准降息,幅度均超出市場預期,短端資金利率有所回落,中長期利率低於政策利率持續下行,十債利率向下突破2.4%,截止到2月末錄得2.34%。考慮到四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報告重提“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央行呵護流動性的態度短期不會改變,3月央行擴表進程或將延續,宏觀流動性大幅收緊的可能性較小。大會召开窗口期往往是貨幣政策放松配合政策發力的機會,當前我國的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已經下行至7%,距存款准備金率的底线5%仍有空間,兩會召开窗口期不排除伴隨式降准的可能。

微觀流動性風險對於市場的影響已有所緩釋,市場博弈焦點重回政策和基本面。2月在證監會限制賣空、規範量化交易下市場情緒有所回暖,國家隊增持範圍由中證50、滬深300進一步拓展至中小盤寬基指數和創業板指,在主力資金的全面托底下市場也正式企穩反彈。外資和兩融方面,北向資金經歷近半年的外流後於2月大幅流入,槓杆資金在經歷節前的持續回落後已溫和修復,微觀流動性風險對於市場的影響已有所緩釋。


03政策:聚焦全國兩會


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均已發布,13個省市下調2024年GDP增長目標,地方年度重點工作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科技創新及擴大內需。從主要經濟指標的設定來看,2024年各省經濟目標設定相對謹慎。相比2023年實際增長,13個省市下調GDP增長目標,平均增長目標5.7%,較2023年平均目標值回落0.4個百分點。5個省市下調年度固投目標增速、13個省市下調年度社零增速目標。年度重點任務及工作層面,2024年地方年度重點工作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科技創新及擴大內需。

全國兩會召开在即,重點關注經濟指標設定、宏觀及產業政策部署,以及兩會期間主要部委負責人答記者問等媒體活動。考慮到2024年經濟修復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預期偏弱、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後續宏觀政策協同發力的必要性仍存。政策基調來看,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發力先行,全國兩會有望對政策作出進一步細化和落實。兩會期間重點關注兩個事件,一是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經濟指標、年度重點任務的部署;二是關注兩會期間相關媒體活動,如總理記者招待會、部長通道及主要部門新聞發布會等。

中央財經委第四次會議部署新一輪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工作,下階段相關舉措或加速落地。

2月23日中央財經委第四次會議召开,會議對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及降低物流成本作出指示,3月或出台落實政策。本次財經委會議關注的點更爲細化具體,議題主要放在內需相關的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3月1日國常會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後續措施落地或加速。

設備更新層面,可參考2022年9月央行曾設立2000億元設備更新再貸款,當時的主要領域主要集中在醫療、教育等信息化領域。後續關注央行出台相關再貸款工具,以及中央財政貼息、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的可能性。以舊換新層面,目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以地方、電商平台出台具體措施爲主,後續關注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出台統一規劃,此外可關注中央財政能否撥付以舊換新財政補貼資金等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方面,一是通過減稅降費降低成本稅費、路橋港口收費等;二是促進物流企業整合,提高使用更高科技含量的設備來替代工人。此外,物流成本降低必須要靠綜合運輸體系改革。

新質生產力成年度關鍵詞,科技制造或成今年政策重要主线。自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以來,今年中央、部委多個重要會議多次強調聚焦战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打造新質生產力。從後續來看,制造強國進一步向科技制造強國轉變趨勢明確,政策有望加大對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等科技制造領域的支持力度。

風險偏好層面,中美高層交流持續推進,市場情緒有所回暖。今年以來中美保持在經濟領域的溝通,2月5日中美經濟工作小組舉行會談,後續耶倫或訪華探討經濟金融領域相關事務,中美高層交流保持推進。此外,2月最後一周市場交易量回升,萬得全A單日成交額重回萬億水平,市場情緒有所回暖。


04、3月行業配置:汽車、通信、電子


行業配置的主要思路:兩會期間增量政策將迎來驗證節點,首選消費成長。成長風格超跌反彈仍有空間,大概率優於金融,兩會期間增量政策也將迎來驗證節點,消費或優於周期。行業配置重點關注包括:1)全球進入到人工智能大時代,AIGC爲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軟件及內容板塊受益於AIGC的應用景氣度將持續提升,重點關注軟件开發、計算機等TMT板塊估值修復;2)安全資產、國產替代、高端制造是貿易逆全球化背景下大國博弈的勝負手,高端制造領域政策紅利或將持續釋放,重點關注半導體設備、軍工電子、新能源汽車、醫藥等領域配置機會。3)中特估主題有望持續催化,相關業績確定性強及安全邊際較高的板塊配置價值凸顯,如煤炭、電力央國企、石油、鐵路設備、港口、造船等。3月首選行業爲汽車、通信、電子。

Ø 汽車

支撐因素之一: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2024年2月23日下午召开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研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問題,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問題。 會議指出,要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鼓勵汽車、家電等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大規模回收循環利用,加強“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

支撐因素之二:1月汽車整車出口44.3萬輛 同比增長47.4%。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消息,2024年1月份,我國汽車整車出口44.3萬輛,同比增長47.4%。新能源汽車出口10.1萬輛,同比增長21.7%。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1萬輛和24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1.2%和47.9%。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7萬輛和72.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5.3%和78.8%。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9.9%。

支撐因素之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術與我國的能源安全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2024年2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術與我國的能源安全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要適應能源轉型需要,進一步建設好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加快構建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支撐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標的:廣汽集團、比亞迪、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

Ø通信

支撐因素之一:華爲正式發布首個通信大模型。2024年2月26日,在MWC24巴塞羅那展期間,華爲發布了通信行業首個大模型。該模型是一款基於AI的商用大模型,採用先進的技術和算法,用於優化通信網絡性能、智能調度資源等,大幅提高網絡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成爲推進通信產業變革的新型技術底座,有望提升整個通信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支撐因素之二:5G-A成爲全球熱點,RedCap順勢而上。在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5G-A成爲世界關注的熱點。作爲5G-A的標志性成果之一,5G輕量化(RedCap)也備受關注。工信部印發《關於推進5G輕量化(RedCap)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5年,5G RedCap產業綜合能力顯著提升的發展目標。目前,三大運營商相繼完成5G RedCap現網試驗,具備商用能力。

支撐因素之三:OpenAI發布5款新模型,性能提高且價格下調。2024年1月25日,OpenAI發布了五個新模型以及新的API使用管理工具。此次OpenAI發布的多款大模型新品,都在上代產品基礎上實現了一定的性能提升,在开發者使用的便捷程度、靈活程度上有一定改進,同時在價格方面給予了不小的優惠。

標的:中國電信、中際旭創、源傑科技、中興通訊等。

Ø電子

支撐因素之一:半導體巨頭挺進1nm。2024年2月29日,英特爾最新晶圓代工藍 圖顯示,Intel 10A(1nm制程)將於2027年底投入生產/开發(非量產),標志着該公司首個1nm節點的到來。如果英特爾代工業務能按期推進計劃,將在關鍵的1nm節點重奪技術領導權,領先於競爭對手台積電。

支撐因素之二:國資委要求央企加速AI產業布局。2024年2月21日消息,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於近日展开的“AI賦能 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上提出,推動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更好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會議明確,中央企業要把發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統籌謀劃,深入推進產業煥新,加快布局和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把主要資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優勢的領域,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开展AI+專項行動。

支撐因素之三:蘋果Vision Pro銷量逼近20萬台大關,开啓空間計算時代。2024年2月2日蘋果新一代頭顯Apple Vision Pro正式上市,標志着空間計算時代的开啓。根據市場調查機構Statista公布的最新消息,蘋果Vision Pro頭顯銷量已逼近20萬台大關,預計首年出貨量爲35萬台。當前,國內外相關廠牌也正在加速擁抱空間計算時代。

標的:滬電股份、華海清科、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等。


05風險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經濟失速下行,中美摩擦加劇,地緣政治突發風 險,相關標的公司未來業績的不確定性等。

   

注:本文來自國海證券於2024年3月3日發布的《一年之計在於春——3月月報》,分析師:胡國鵬S0350521080003、袁稻雨S0350521080002



標題:國海策略:積極應對春季躁動行情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641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