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人愛喫白飯卻都很瘦?(示意圖/取自pakutaso)

2013年,日本和食入選為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中一個原因是「具有足以支持健康飲食生活的均衡營養」,為全世界奠定了「日本和食有益健康」的印象。

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印象影響下,日本和食有了重大的變化。即使都稱作「日本和食」,實際菜色也會隨著時代而大幅改變。

舉例來說,「國民營養調查」調查了日本人的蛋白質攝取量變化,指出近年來肉、魚等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一直多於豆類、豆腐和穀物的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量。

再更往前追溯的話,1966年日本人對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動物性蛋白質的將近兩倍;在戰後的1947年,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則是動物性蛋白質的3倍左右。當時,日本人都是從糙米、大麥、紫穗稗和小米等雜糧、豆腐和味噌等大豆食品攝取蛋白質。但這項調查證明了這些食品的攝取量正逐漸減少,這數十年來已轉變成以動物性蛋白質為主。

造成這種現象的背景—在於過去不像現在能隨意取得肉類和魚,也沒有長期保存的條件。每一百公克糙米所含的蛋白質量為6.8公克,比白米的3.5公克還多,但是遠比每100公克豬裏肌肉所含的20.9公克蛋白質要少。以蛋白質含量來看,肉類的確更豐富。

證據就是有一份報告指出,日本人的腸內菌裡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的細菌數量,比其他國家的人要多。這是早稻田大學服部正平教授團隊,在2016年的科學期刊《DNA Research》上發表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了106人的腸內菌叢,與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等共計11國的國民腸內菌叢平均數據比較。

日本人數量最多的腸內菌是「布勞特氏菌」,雙歧桿菌的數量也比其他國家多。布勞特氏菌的特徵是專喫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纖維、抗性澱粉、難消化性寡糖,藉此生成有益我們身體的短鏈脂肪酸。

白飯要喫「冷飯」

碳水化合物是膳食纖維和醣類的合成物。白米是碾磨糙米、除去富含膳食纖維的米糠後製成,可以算是「醣塊」。



標題:白飯別剛煮好就喫!日醫師多做1步驟讓降血糖降下來,喫多也不容易復胖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583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