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特斯拉發布四季度及全年財務業績,除了勉強達成的銷量目標,業績整體表現低於外界預期。

2023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報告營收爲251.7億美元,同比增3%,低於此前分析師預計的258.7億美元,整體毛利率較2022年下滑了足足7.4%。

全年來看,由於汽車價格战影響,特斯拉盈利能力受到明顯的衝擊,七年來利潤首降,營業利潤同比下滑35%。

同時,四季度毛利率持續降低,毛利率僅爲17.6%,比市場預期的18.3%更低,是自201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較去年下降了超過6%。

特斯拉未來一年或仍然重復此起彼伏的定價策略,對今年的交付量預期已不那么自信樂觀,市場對特斯拉創造利潤的能力开始重新定價。

財報發布後,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了5%,隨後跌幅有所收窄,今年以來已下跌了16%。


01

Model 3/Y下山,Cybertruck難成爆款


加上四季度的業績,在完成銷量目標(180萬輛)的支撐下,公司去年營收繼續締造新高,共計968億美元,但相比於前幾年超50%的高速增長,去年15%的速度已經放緩。

其中降速比較明顯的無疑是汽車收入,比2022年僅增長15%;光伏和儲能業務增長54%,達到60.4億美元。

關於特斯拉這份成績單,需要關注的是毛利率一直在下滑的走勢。

去年全年四個季度裏,公司毛利率不斷下滑,分別爲19.3%、18.2%、17.9%、17.6%。

原因也很清楚,這是爲了應對需求放緩和競爭,才去降價策略導致的,而且這種趨勢可能還會在今年繼續加劇。

雖然四季度上海工廠重新回歸生產,且換新的Model 3爬坡順利,四季度銷量48.5萬、產量49.5萬,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只是這個代價還是降價促銷帶來的,犧牲了利潤追求銷量,單車利潤繼續失守。

四季度,特斯拉每賣一輛車的收入(不含碳積分與汽車租賃銷售)是4.35萬美元,相比上個季度下降接近一千美元。

在過去1年多次降價後,本月12號特斯拉又再次在中國市場降價。此外,它還大幅削減了歐洲幾款車型的價格。

如今中國市場的Model 3/Y 迎來了史上最低價,且都是煥新版,調整後其售價24.59萬元/25.89萬元,足足比其他發達國家市場便宜了10萬元左右。

其他發達國家市場,除了補貼政策的自然退出,或因爲從中國進口特斯拉,或因爲裝配電池使用了中國廠商的磷酸鐵鋰電池,導致補貼結束。

沒了補貼,即使特斯拉在電車的局域市場仍然佔據領先,也不得不面臨激烈的競爭,面對賣得越來越火的混動車,純電的競爭壓力逐漸增加。

此外,特斯拉去年正式發售的Cybertruck面臨嚴峻的產能爬坡。由於其獨特的外觀和設計,以及採用的高科技材料和生產工藝,使得該車型的制造過程比其他車型更爲復雜。

特斯拉公布的德州工廠Cybertruck產能目前只有12.5萬輛,對於全年180萬輛以上的交付量,能夠提供的增量並不大。馬斯克曾在去年10月警告稱,Cybertruck皮卡可能在一年到18個月內無法產生顯著的現金流。

上海和加州工廠的產量比較穩定,主要的邊際增量來自德州和德國的兩個新廠,在產能上限允許的範圍推算,今年的銷量增加值大概在30-40萬輛左右,對應2024年總銷量,在210-220萬輛,與分析師預測一致。

也就是說,50%的銷量增速在今年幾乎不可能實現,而過去五年特斯拉的年化交付增速達到了127%。這次公司罕見地沒有給出具體的交付目標,但交付量會放緩的信號已經不言自明,又不敢給得太明確。

與此同時,特斯拉的“死敵”——比亞迪去年銷量同比增長約62%,突破300萬量目標,去年四季度的純電銷量(52.64萬輛)超過了拼命降價的特斯拉(48.45萬輛),全球純電車銷量之王也正式易主。

一向驕傲的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強調了特斯拉的定位,認爲特斯拉是家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但很多人僅僅認爲是家汽車公司。

萬丈雄心,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市場愿意爲快速發展的AI付出溢價,但未必會爲逐漸下滑的汽車業務繼續买單。

未來,特斯拉與中國車企的競爭將逐漸從中國市場擴散至全球市場,馬斯克對競爭對手不吝贊美之詞,稱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汽車制造商將“幾乎幹掉”外國競爭對手。

盡管多年以來特斯拉進入歐洲、中國地區市場成功擴張,在日本這個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銷量卻一直平平。爲獲得新的銷量增長點,特斯拉去年將Model 3/Y的價格下調過,但在去年外商進口車數量裏,EV佔比目前還不到10%。

特斯拉的第一個增長浪潮始於Model 3/Y的全球擴張,近兩年隨着電動車競爭加劇,將降價優惠考慮進去,同價位每年都將湧現大量新車型,性價比甚至更優,Model 3/Y被熬成了明日黃花。

在2025年下一代汽車平台再次出徵前,特斯拉無疑要繼續靠Model 3/Y掙錢,現在就是一個青黃不接的階段。


02

失控?


關於新車,特斯拉在財報交流上透露了重要信息:Model 3/Y 驅動的五年產品大周期將告一段落,下一代汽車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投入生產。

過去公司一直表示,正在研發下一代汽車,定位上將更加注重實用性,力求滿足更廣泛消費者的出行需求,價格也將更爲親民,此前市場猜測,下一代汽車將會是一輛僅售2.5萬美元的平價電動車。

雖然馬斯克幾乎沒有提供有關這款車或其時間安排的細節,但在研發上“已經取得相當深入的進展”。

財報發布前,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特斯拉計劃於2025年年中开始生產一款代號爲「Redwood」的新型大衆市場電動汽車,其中兩名知情人士將該車型描述爲緊湊型跨界車。

兩位消息人士稱,特斯拉在去年向其供應商發布了「Redwood」車型的詢價函,也就是招標邀請,並且他們計劃每周生產1萬輛該車型,這或使得特斯拉有能力與更便宜的汽油車以及日益增多的低成本電動汽車展开競爭。

特斯拉另一項頗受關注的業務——機器人有了新的進展,但並沒有驚喜。

馬斯克透露,部分擎天柱很有可能在明年某個時候交付。不過,考慮到特斯拉產品慣有的延期交付歷史,普通消費者購买到擎天柱所花的時間可能比馬斯克預期的要更長。

爲了滿足汽車、AI、機器人三項業務的支出需求,特斯拉預計今年要燒光100億美元的資本开支,公司這艘巨艦一直在馬斯克的宏偉愿景中行駛,但不要忘了,特斯拉是上市公司,管理層也要照顧股東的利益,而股東們手裏的投票權,同樣決定了特斯拉的發展方向。

馬斯克對於投票權的擔憂,首次在1月16日社交媒體上表露,稱如果沒有25%的投票權,自己寧愿在特斯拉之外打造產品。

25%的投票權是爲了保障他能夠把控特斯拉的航向——成爲AI和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決定不至於被推翻。

對於這一表態的回應,馬斯克說他對滲透在特斯拉機構股東的激進分子保持着謹慎態度,所以更加支持同股不同權的雙重股權架構,才不至於讓公司徹底失去控制。

內憂和外患是聯系在一起的,這一擔憂並不無道理,正如去年的Open AI鬧劇一樣。

投資特斯拉的人,很多都是衝着馬斯克去的,沒有馬斯克,特斯拉很可能將在接下去的電動車之爭裏翻車。注重短期利潤,收益的股東,就算不喫馬斯克偉大愿景這一套,也必須考慮馬斯克不掌權的話對汽車業務基本盤的影響。

總的來說,在沒有自動駕駛滲透率無法加速上升的情況下,目前只能靠新車平台的消息來支撐特斯拉的股價了。(全文完)



標題:銷量繼續放緩!馬斯克又要睡工廠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531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