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們可以期待什么?
經濟轉型期,工夫在詩外。
阿根廷總統米萊在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似乎是致敬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他的講話讓我們想起,阿根廷曾經也是一個發達國家。
20世紀初的阿根廷,GDP全球排名前十,人均收入一度超過德國,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稱爲“南美巴黎”。現在的阿根廷,人均GDP只有1萬3千多美元,不到德國三分之一,2019年排在世界第86位。
自二战結束以來,許多國家從一貧如洗的收入水平上升到了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中等收入水平。但只有少數經濟體能夠在超過1萬美元後保持較快增長,最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逐步發展成爲2萬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國家。多數則長期徘徊在中等收入,甚至出現社會倒退。
2012年世界銀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報告《中國2030: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社會》,其中指出“在1960年的101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到2008年只有13個成爲高收入經濟體,而其余的88個經濟體要么繼續停留在中等收入階段,要么下降爲低收入國家或地區”。
跨入發達國家的經濟體,無一例外經歷了經濟轉型。轉型是國家崛起的必然經歷,就像人要經歷挫折和煩惱,才能逐漸成熟一樣。轉型不僅僅是完成產業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更重要的是完成現代化改造,克服民粹主義,破除制度障礙,最終重新煥發增長的活力。
中國當下的經濟結構轉型邏輯很清晰。
一方面,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從2017年开始持續回落,新增城鎮人口自2017年起進入了持續下降的通道中,潛在的購房需求也隨之逐年回落。人口負增長、城鎮化放緩導致潛在增長“L”形回落。
土地出讓收入仍然是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房地產長期下行也限制了城投和地方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詳見《房地產新發展模式》)
2021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約爲8.5萬億元,佔地方綜合財力的29%。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較2021年下滑1.8萬億元,但在地方綜合財力中的佔比仍有24%。2023年土地財政繼續走弱,預計較2022年再下滑1.5萬億元左右,也意味着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將較年初預算目標少1.5萬億元。(詳見《赤字率的空間》)
另一方面,出口和制造業在經濟中的佔比持續提升,在順境中有競爭力,在逆境中有韌性。
中國佔全球的出口份額維持韌性。2017年中國佔全球商品出口的比重爲12.8%,2019年上升到13.1%,2022年上升至14.4%。2023年1-7月,中國在樣本國家中的出口份額比2017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歐盟、墨西哥的出口份額均在上升。中國制造產能遷移到墨西哥和東南亞,替代了中國對美國的消費品出口,但又拉動了中國對東盟和墨西哥的資本品和中間品出口。(詳見《無力的脫鉤》)
2023年中國出口汽車出口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俄羅斯、墨西哥、澳大利亞等是中國汽車的主要出口地,2023年1-11月中國對相關地區的出口汽車數量爲78.2、37.4、20.3萬輛,佔總出口的比重爲28.5%。
在出口和政策的帶動下,制造業投資依然是房地產投資負增長、基建投資下行時最穩定的支撐。
在轉型中,悲觀情緒很常見。
因爲轉型所面對的新舊動能更替和經濟增長回落,必然會帶來風險釋放和利益再分配,這是一個消磨信心和耐心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既要破解過去增長模式形成的制度障礙和利益約束,也要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崛起成本劇增,信心容易受到影響。
舊模式的成功離不开符合經濟規律的激勵機制,而新模式的成功也必須要有符合基本規律的激勵機制的建立。這個基本規律是市場和信任。但市場不是一天建成的,信任也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博弈和演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在消磨耐心。
股市短期是情緒的投票機,市場顯然受到了短期情緒的影響。
股市長期也是經濟的稱重器,當前經濟最大的基本面是轉型,轉型則意味着過去經驗有可能已經失效。
所以在這個短期悲觀的環境裏,應該避免慣性思維,避免隨大流。在隨處可見高賠率資產的市場中,高勝率的投資機會可能出現在哪裏?
當下要重視什么?
第一個重視,是尋找經濟轉型中的新增量。
不可否認的是,轉型在經濟總量上面臨一定壓力時,也會有結構上的走強。目前看,轉型過程中最明顯的增量是出海和下沉。
早年的中國企業出海,以沿海制造代工企業爲主,初衷可能主要是爲了應對成本壓力或者貿易摩擦的不得已而爲之。當今的中國企業出海,已經有了主動开拓市場、挖掘需求的特徵,不限於制造業和代工廠,而是全面开花,开啓了中國企業的“大航海時代”。
商務部《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簡明統計》顯示,2023年前11個月中國投資者對全球154個國家/地區的7149家企業進行投資,累計投資了814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4%。
正在出海的中國企業,不只有可貿易商品和制造業產能,服務業也在出海。
比如做遊戲的星輝娛樂和掌趣科技,2023年海外營收佔比爲77.8%和55.7%。iOS購物app滲透率排名前四的全球電商,除了第一名Amazon是美國企業以外,二到四名——SHEIN、Temu、速賣通都是中國電商。
出海和下沉是經濟進入存量發展階段的一體兩面。
2015年拼多多成立,依靠着下沉市場,拼多多業績快速增長,2016年拼多多活躍买家數破1億,單月GMV破1億。2017、2018年活躍买家數連續突破2、3億,2019年全年GMV踏上“萬億”新台階,達人民幣10066億元。從成立到GMV突破萬億,拼多多用了近5年,而阿裏用了10年,京東用了13年。
依靠着下沉市場(2023年9月蜜雪冰城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達到18297家,佔總門店數的56.9%),蜜雪冰城在過去幾年間快速發展,其營業收入規模從2019年的25.6億元提高至2023年前9個月營收規模153.9億元。蜜雪冰城也在積極出海,目前已經進入了越南、印尼、菲律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出海和下沉也是生產型經濟體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選擇。
中國是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也是全球唯一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國家,但隨着需求放緩、成本擡升,中國企業也面臨着生存考驗,必須思考怎么提升產品競爭力,把商品和服務賣到更多的地方去。
中國企業具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最懂人性的商業模式,以及允許不斷試錯的龐大市場。依托着此前在從中國市場“內卷”出來的經驗,中國優秀企業在出海或下沉市場時,往往能夠更加的遊刃有余。
實際上,發達經濟體的轉型時期也都經歷了相似的過程。日本從1985年到2021年,制造業海外生產佔比趨勢性上升,2021年達到了25.8%。
第二個重視,是觀察短期政策的效果。
貨幣政策方面,2024年央行工作會議指出,要“注重新增信貸均衡投放,提高存量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貨政司司長鄒瀾表示,“將綜合運用公开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准備金等基礎貨幣投放工具,爲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提供有力支撐”,要“確保社會融資規模全年可持續較快增長”。
央行對社融增速的要求體現了配合財政、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態度。天風證券認爲一季度存在降准的可能性,既能夠配合財政政策發力,又能夠傳遞貨幣政策積極信號。(詳見《降還是不降》)
財政政策方面, 2023年1萬億增發國債資金目前已經有8000多億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12月3500億元PSL資金也已經下發。2024年除前期萬億資金國債繼續落地外,地方政府也在儲備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
去年12月建築業PMI和新訂單PMI環比上行了1.9和2個百分點,基建投資也超季節性增長10.8%,高於11月的5.4%。值得關注基建投資景氣度回升的持續性。
第三個重視,是在外部壓力下的主動求變,釋放改革的潛力和开放的動力。
改革和开放,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兩翼”。
今年是改革的大年。
討論改革與發展等若幹重大問題的三中全會可能在今年召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現代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收入形式是稅收,處理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分稅制,分稅制是現代財政體制不可或缺的內容,如何進一步完善分稅體制應該是改革的重點。
分稅制的成功,離不开商品房的全面放开和土地出讓金對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補充。在中央對房地產長期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判斷之下,分稅制的改革,也離不开土地制度改革、城鎮化戶籍制度改革和要素流動改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國常會也提出,“充分認識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巨大潛力和重大意義,牢牢把握以人爲本重要原則,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強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投入,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
中國的戶籍人口城鎮化低於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8個百分點,這意味着戶籍制度改革和以人爲本的城鎮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未來10年有近億農業轉移人口到城鎮定居生活上學就醫養老,依然能夠帶來巨大的增量消費需求、住房需求和基礎設施投資需求。
今年也是开放的大年。
今年的世界達沃斯論壇的主題是“重建信任”,可見今天世界的分裂之加劇,信任之稀缺。
剛剛落幕的CES是全球電子科技的“風向標”,今年CES全球參展商約4000家,其中中國參展商超1000家,是去年中國參展商485家的兩倍多,中國企業仍在深度參與全球消費電子行業並探索前沿領域。
去年12月中國主動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六國持普通護照人員實行單方面免籤。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政策實施後的一個月,上述六國來華人員共計21.4萬人次,較11月份環比上升28.5%,其中持普通護照免籤入境人數佔比超過一半。
今年1月11日,國家移民管理局推出了便利外籍人員來華五項措施,包括放寬來華外籍人員申辦口岸籤證條件、在華外籍人員可就近辦理籤證延期換發補發等。這些措施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开放。
總而言之,我們處於經濟轉型期,潛在增速回落、政策發力受限是轉型中的常態,情緒低迷、信心渙散也是轉型中的常態。轉型有風險,但風險也在酝釀機遇和變化。
我們應調整好心態主動適應轉型,也要積極尋找轉型中的變化,向前看——轉型中的新增量,向內看——存量政策的效果,有時也向外看——破解困局的方法在於主動求變。工夫在詩外。
風險提示
經濟轉型慢於預期,出海速度不及預期,外部壓力超預期
注:文中報告節選自天風證券於2024年1月21日發布的《當下要重視什么》,分析師:宋雪濤S1110517090003
本資料爲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布,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復制、發表、許可或仿制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爲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布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台,所發布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爲准。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布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標題:新的一年我們可以期待什么?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