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金公司頻繁宣布自購,掀起新一輪“自購潮”。

據不完全統計,10月15日至今,景順長城基金、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等知名基金公司輪番下場,相繼宣布以固有資金投資自家基金產品,自購金額共計13.2億元,用真金白銀向市場傳遞信心。


一天一家公募官宣自購


今日,又一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購。中歐基金發布公告稱,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將於近期使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偏股型基金基金中基金(FOF)合計不低於1億元。

昨日(11月6日),嘉實基金公告稱,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以及與廣大投資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原則,將於近期運用固有資金1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這也是年內嘉實基金第二次官宣自購,8月,嘉實基金公告稱運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合計5000萬元。

實際上,上周每天都有一家頭部公募宣布自購旗下權益類產品。

11月3日,南方基金將於近期運用固有資金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11月2日,富國基金將於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11月1日,廣發基金發宣布運用固有資金合計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10月31日,華夏基金決定運用固有資金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
10月30日,招商基金公告稱,出資1億元自購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
10月29日,易方達基金宣布運用固有資金2億元自購旗下易方達滬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數發起式基金。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購熱情不減,此輪已是年內的第二波基金公司“自購潮”。8月21日至當月末,共計超過30家基金公司、券商資管等機構宣布自購,掀起行業第一波“自購潮”。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80家基金管理人累計自購近450次,合計自購金額超過47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ETF、公募FOF等是基金自購的主方向。


掌門人“發聲”向市場傳遞信心


回顧此前的幾次成規模的自購不難發現,每當市場出現出現持續下跌,甚至出現恐慌情緒時,基金便容易出現自購潮。

基金公司自購旗下產品背後大多是出於提振投資者信心、推動產品順利募資等考量。在去年的強預期與弱現實背景下,市場行情一波三折,18家公募基金公司或資管在當年10月17日至18日兩天內密集宣布自購,涉及金額超過15億元。

今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走勢震蕩,上證指數一度跌破3000點。目前指數雖然有所反彈,但上證指數仍處於3000點附近。

在宣布自購之際,多家頭部公募基金管理人亦紛紛發聲向市場傳遞信心。

中歐基金總經理劉建平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受到全球高通脹低增速大環境的影響,資本市場出現一定波動,但在國內經濟基本面持續恢復向好、全球央行加息周期步入“停滯期”、A股投資環境改善的大背景下,他認爲,A股市場已進入中長期配置的價值窗口期。

劉建平提到,2023年第三季度,11家發達經濟體央行中,有7家保持關鍵利率不變,美聯儲則於11月初連續第二次暫停加息。我們預計以美聯儲爲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本輪加息的長周期已大概率結束,並可能在2024年中轉入降息通道,美債收益率或將不再保持高位。因此,美元回流美國的趨勢將得到遏制,全球資本將逐漸重返以中國爲代表的新興市場,對A股等人民幣資產的風險偏好和估值水平也將顯著提升。

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最新撰文發聲稱,“站在當前階段,估值、預期、宏觀周期、政策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反彈條件已經具備,政策與經濟底部的預期不斷得到夯實,市場正呈現出企穩跡象,尤其是權益資產的配置價值正在持續凸顯,看好A股市場未來的表現。”

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聯席)兼總經理劉曉豔此前也表示,當前我國經濟處於持續恢復進程中,無論從經濟基本面還是宏觀政策方面來看,都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抱有堅定的信心。目前市場估值處於歷史偏低位置。每一次熊市之後,牛市都會隨之而來,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需要堅定信心,踐行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用長期配置思維克服短期市場波動,去獲得穿越周期的長期穩健回報。



標題:年內自購已超47億!基金“自購潮”繼續上演,市場反轉還遠嗎?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931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