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已經到了沒有利好就是利空的殘酷地步了。

今日,滬指再度大跌1.47%,4個交易日暴跌4.7%。由於權重護盤支撐,目前尚未跌破去年4月最低點的2863點。但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滬深300均已跌破2020年3月最低點,相當於跌破滬指的2700點了。

全天申萬124個二級行業基本全軍覆沒。其中,數字媒體、光伏、教育、遊戲等大跌逾3%。而僅有衛星互聯網等題材板塊逆勢飄紅。縱觀全市場,一共有4788家上市公司待漲,真的麻木了!

現在,敢打开股票账戶看看嗎?


01


其實,不僅A股在跌,全球主流股市都在跌。

8月以來,標普500累跌8%,納指累跌9.5%。歐洲股市方面,英國富時100累跌逾4%,法國CAC40指數累跌9.2%,德國DAX指數累跌10.3%。亞太股市中,日經225指數累跌7.4%,韓國綜合指數累跌11.6%。同期,滬指累跌10.7%,深證成指累跌15.7%,滬深300累跌13.46%。

有沒發現,全球主流股市這波見頂時間基本是同步的——均爲8月1日前後。

碰巧的是,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是於8月初突破去年10月底,創下新高的。而之後,利率從4.1%左右一路狂飆,到目前爲止,最新報價爲5.023%。短短2個多月,10年期美債利率飆升了90個基點,對全球股市的壓制是顯而易見。

美債爲何被瘋狂拋售?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也闡述過,除了美國國債供需失衡問題外,大量對衝基金可能正在進行解槓杆操作,加劇了中長期國債價格的暴跌。

那你會說了,8月之前歐美日韓股市漲很多啊,也沒見A股跟漲,頗有皆A股獨跌的存在。

這不完全對。雖然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其股市仍然算是小衆市場,在全球來看也僅屬於新興市場範疇,不能完全跟歐美日股市來進行直接對比。

據統計,在美股上市的EMXC(一只剔除中國的新興市場 ETF)與CNYA(一只專門跟蹤A股的ETF),兩者走勢基本一致。

也就是說,A股漲跌沒有什么特殊性,與其他新興市場大體一致,即2018年普跌,2020年和2021年大漲,2022年开始一路下跌。只不過,A股波動會更大一些,漲的時候漲得更猛,而跌的時候會跌得更猛。而新興市場大體走勢步調則跟10年期美債收益率成負相關關系。


02


從上周三开始,A股連續加速下跌,白馬權重股跌幅更猛。這其中可能原因之一是已經出現了基民贖回潮,跟2020年極其火熱的基金申購潮成鏡像關系。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22年上半年,滬深300下跌9%,但重倉股基金份額增加296億。下半年,滬深300下跌13%,基民依然基於過去核心優質資產的信仰,越跌越买,其重倉股基金份額逆勢增加486億。

今年,不一樣了。一季度,滬深300累漲4%,但重倉股票基金總份額減少284億。二季度,滬深300累跌5%,重倉股票基金總份額減少882億。

雖然上半年滬指錄得正收益,滬深300僅下跌0.75%,但機構重倉股跌幅明顯更大,加劇了基民贖回。數據顯示,二季度重倉股票基金總規模掉到4.38萬億元,減少超3500億元。

7月至今,滬深300累跌近10%,那么基民贖回解槓杆的風險就越大。雖然現在沒有總數據來證明此種現象,但邏輯推理應該是如此。

我們可以從已經披露三季報一些基金來顯微知著。

2021年9月,國投瑞銀旗下某只新能源基金管理規模大漲至200億元,而年初僅僅只有15億元。而後,新能源行情見頂,一路下跌至今。但在今年上半年之前,該基金管理規模仍然爲200億元,可見很多基民越跌越補。但到了三季度,管理規模突襲縮水了50億元。

可見,今年三季度加速下跌,終究還是擊潰了一部分基民最後的信仰和底线,迫使其割肉出局。當前這種狀態持續越久,更大範圍的基民贖回潮恐怕也難以避免。

而要斬斷當下惡性循環狀態,平准基金入市可能是爲數不多可以力挽狂瀾的工具手段了。 

對於平准基金,其實市場也非常期待與渴望。近日,國金證券發文《東風何在?呼籲平准基金加快落地》,也呼籲平准基金加快成立,爲市場注入增量流動性,促使A股回歸更爲理性的基本面邏輯。

平准基金的規模多少才合適?中信證券研究分析稱,結合市場實踐,平准基金的規模多在總市值的3%-6%之間,即2.8-5.6萬億元。

而推出時間上,或可以期待月底。據有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稱,全國性金融工作會議將於10月30日至31日舉行,重點討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等議題,其中包括應對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風險。而這樣高級別的金融工作會議是5年召开一次,上一次還是2017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


03


在2021年2月之前,市場在北向資金的帶動下,一直扎堆搞大盤成長股,持續時間長達5年。而後,進行了一輪大的切換,滬深300一路暴跌,主要觸發因素是因爲美聯儲开啓了史無前例的加息周期。

有人疑惑了,美聯儲明明不是2022年才开始加息的嗎,但爲什么2021年春節之後,就發生了大的切換?其實,在美聯儲真正實施加息之前,美國通脹就有持續上升的苗頭,10年期美債收益率早就大幅攀升了,在2021年1月已經達到1%以上,而幾個月之前僅僅只有0.5%。

2021年初,確立了美債利率出現大拐點。後來,通脹不斷攀升,美聯儲被迫大幅加息至今,美債也持續攀升,自然對成長股是極爲不利的。

我們把滬深300指數與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放在一起來看,基本走勢是一致的。

在大盤成長風格大跌行情之下,食品飲料板塊無法幸免。但啤酒賽道中的青島啤酒卻表現遊刃有余。2021年2月至今,青啤下跌12%,大幅跑贏滬深300的-40%和食品飲料-45.9%。並且,青啤還在今年4月創下歷史新高。

Why?

最近幾年,包括青啤在內的啤酒龍頭均在做結構化的產品升級,噸價逐步提高,ROE持續上升。並且,啤酒單價不高,其消費受到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也要小於白酒。

因此,青啤最近3年業績保持良好增長。據財報,2020-2022年及2023H1,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爲18.86%、43.34%、17.59%、20.11%。

但重慶啤酒跟青啤不一樣,現價較2021年7月累計下跌逾60%,與其他消費白馬表現並無二致。業績表現遇阻主要邏輯有兩點:

第一,重慶啤酒大本營在西部,正在走全國化邏輯,其擴張速度與深度受到宏觀經濟的波及影響會更大一些。

第二,重慶啤酒自身經營遇到一些困境,且在東部省份進行擴張時遭遇了同行的防御反擊,其業績確定性沒有青啤那么強。而青啤不追求放量了,不追求更多市場份額了,比較專注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噸價,業績增長確定性比較強。

近日,青啤還遭遇了一個從天而降的“黑天鵝”——小便風波。但最新事件進展是,據媒體援引知情者稱並非原料倉庫、也非青啤員工。

今日,青啤开盤暴跌近7%,而後一度翻紅,最終微跌0.37%。這樣的事情讓人啼笑皆非,想起上次鼠頭鴨脖事件導致絕味鴨脖暴跌,也曾莫名躺槍。

在這樣惡劣的大盤環境下,青啤表現還算是穩的。一旦大盤以及消費板塊回暖,青啤是值得高看一眼的。


04


經過連續數日的加速下跌之後,A股的估值更加便宜了。當前,滬深300指數PE爲11.07倍,略微高於2020年3月最低的10.76倍和2022年10月最低點的10.4倍。

對於中長期投資者而言,滬深300已經具備了非常良好的投資價值,估值回歸是必然會發生的。但基於當前美債利率高企、地緣政治風險,不要一把梭,網格化定投交易或許是更好策略。

都跌到這個份上了,且行且珍惜。



標題:還有多少人在死扛?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467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