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裏有句俗話:三分釀七分藏。

藏酒,天地生成、自然養藏、歲月沉澱,由初釀成時辛辣刺激的口感,逐漸變得醇厚柔和,這是最具時間藝術的事物。

自古以來,人們就熱衷於藏酒,以提升酒的品質以及酒體之外的附加值。但並不是所有的糧食酒都能有幸被選中,得以自然封藏。

封藏酒的選擇,從釀酒原料的選擇就开始了。

01

九糧的融合

糧爲酒之肉。在多糧酒中,高粱是釀酒的主要原料,小麥則用於制作酒曲,其它谷物如小米、玉米、豆類等用於白酒的釀造時,因其品質、特性影響着白酒的風味。

以秦嶺淮河爲界,向北是旱作農業區,向南是水田農業區。在北方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的糧食作物結構中,高粱、小麥、谷子、豆類等作物佔據主要地位。

展开全文

2017年,爲了長遠的發展,仰韶酒業在豫西澠池境內黃河南岸種植了萬畝高粱,實現上遊優質原料的自給自足。由於地理、氣候及環境方面的優勢,河南自古以來就是小麥的主產區,澠池則盛產頗負盛名的坻塢貢米。

仰韶洞藏酒,作爲扎根河南的豫酒代表,本身就具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

再者,多糧酒的釀造並非簡單的九種糧食混合在一起,在釀造工藝中也頗有講究。

高粱、蕎麥、小麥、玉米用80-90℃溫度的水泡18-20個小時,後入甑鍋蒸20-30分鐘,再加40-50℃水泡25分鐘,然後加入大米、糯米、小米復蒸。

釀酒,因糧制宜,於方寸之間,可見精巧功夫的拿捏。

02

醴泉水的成全

澠池是一個偏幹旱的城市,卻與水有着解不开的緣分。

《水經注》:"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際有池,世謂之黽池矣。"澠池之名源於古水池名。

"醴泉"意指"甘甜的泉水",是一個通稱,全國多地均有稱之爲"醴泉"的泉水。但在歷史記載上,因"醴泉"出名的只見於澠池。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國時期,秦趙會盟於古時的澠池會盟,席上所飲美酒即是"醴泉春"。

"醴泉"是一個通稱,"醴泉春"則是特稱。

以水來命名一種酒,可見澠池當地的醴泉水對酒風味形成的重要性。

據科學分析,澠池境內的醴泉水中富含鍶、鈣、鋅、硒等多種礦物微量元素,這些礦物微量元素維持着釀酒過程中的微生態,並在白酒封藏中穩定着酒的品質,促進酒的老熟。

選擇好的原料,酒的封藏就成功了一半,封壇酒因其絕佳的品質、稀缺性、特殊的寓意受到人們的青睞,更是唯有臻品,方見赤誠。

自六七千年以前就在黃河流域生存繁衍的谷糧,與澠池境內流淌了數千年之久的醴泉水,這兩樣天造地設的自然之物,共同成就一瓶值得封壇的美酒。



標題:封壇記Ⅰ:優質白酒是封壇的“通行證”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926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