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特·艾薩克森出新書了。

這位曾書寫過《喬布斯傳》、《愛因斯坦傳》、《本傑明·富蘭克林傳》等暢銷傳記的作家花了兩年時間跟着馬斯克,深入後者童年、私人生活以及工作的每個縫隙榨成書。

最初這位艾薩克森打算執筆時還有個很有趣的插曲。

他和馬斯克通電話交流了想法,要求完全的寫作控制權,而馬斯克很快同意了。然而就在掛斷電話之後不久,一向出其不意的馬斯克便在推特昭告天下:艾薩克森要給我寫書啦!

給老爺子整無奈了,這下不寫不行了。

或許是因爲得到認同而开心的炫耀,除了以那副所向披靡的創業領袖面向世人,馬斯克經常有些令人摸不着頭腦的舉動,這讓他在億萬富翁雲集的硅谷鶴立雞群。

的確,馬斯克和蓋茨,貝佐斯、扎克伯格他們,也並不經常欣賞彼此,因爲馬斯克有自己堅信的使命—拯救人類,並且是這條路上最虔誠、或許是唯一的布道者。

他的個性單純善良,卻不善與人共情,基於天才的創造力和陰晴不定的性情,人們會拿他和喬布斯進行比較。他們都不是好好先生,而是拿着噴火槍在後面追着員工的惡棍,正如馬斯克自己所說:

如果我是個冷靜、隨和的普通人,我還能做到這些嗎?


01

遊樂場裏的“國王”


馬斯克收購完推特後,心裏非常不舒坦。

一個是覺得自己买貴了,按440億美金的收購價格,等开始重新談判的時候,推特(如今更名爲X)的市值至少跌了30%。馬斯克想砍砍價,說推特用戶裏充斥着太多實際上是機器人的虛假用戶。但在推特高管眼裏,呵呵,這么好的套現機會,還能讓你反悔了。

另一個是因爲貨不對板還被逼着強买強賣,當初也是腦袋一時熱,退不了貨所以喫了癟。

22年初馬斯克賣特斯拉股票套現了大概100億美金,有點小錢燒的慌,尋思找個地方花一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叫“shooting myself in the foot”,也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推特幾乎就像馬斯克的“遊樂場”,如果你足夠聰明且出名,人們就會一直關注着你的舉動。馬斯克在2011年後的十年內發表了將近1.9萬條推文,其中不乏一些帶來麻煩的爭議性言論。作爲言論自由的擁護者,他建議內容審查算法也應該保持透明。

推特當時的新晉CEO和馬斯克雖然相談甚歡,但馬斯克並不覺得這哥們能成爲好CEO,因爲在他的管理哲學中,好人是管不好公司的,推特真正需要的,是一條“噴火巨龍”。

與CEO會面之後,馬斯克還一直琢磨推特的未來,本來說好要加入董事會,中間又反悔了。在跟弟弟—金博爾喫完飯旋即產生了收購推特私有化的想法,以便徹底地改變這家影響力逐漸下滑的社交媒體。

於是,之後他和推特管理層开啓了長達好幾個月的對线。按艾薩克森的描述,馬斯克處在一種狂躁的狀態,甚至在將收購這件事兒盡量合理化,來爲自己的衝動之舉提供論據,也導致他最終用溢價來收購。

在他爲推特設想的愿景裏,其實遠在PayPal時期沉寂的X.com項目中,馬斯克已經嘗試過线上支付,如今有了更好的模仿對象—微信,打造一套在线支付系統,既能讓內容創作者獲得回報,還可以用於個人身份驗證。

他甚至爲這份收購和其他創業項目找到了一條自圓其說的邏輯。

馬斯克的宏愿一直圍繞着解決人類生存問題展开,可持續能源、火星移民…

而對於推特,他覺得社交媒體充斥着越來越多的群體思維,極端思想以及偏見,這些對立的言論和矛盾在美國社會上愈發普遍。如果對立越來越嚴重,很可能會阻礙人們繼續生存。

因此他希望把推特打造成一個开放的空間,各種觀點能夠兼收並蓄,用他的話說,推特能夠成爲保護人類文明的重要部分,爲人類成爲跨行星物種爭取更多的時間。但聽着就像是給自己洗了遍腦。

他掌管了規則,也徹底放飛了自我。不僅自帶輿論場,而且時不時整點花活兒,比如跟小扎約個架,駕駛搭載最新的自動駕駛系統版本的特斯拉出去直播。

爲了宣泄被坑的不滿,馬斯克在交易完成後即开始了大幅的裁員報復。之前在推特任職的高管原本已經准備離職了,馬斯克覺得不過癮,應該讓他來fire這些人,連辭職的機會都不給他們。

書中提到,埃隆想要掌控一切,毫不掩蓋內心真實想法的一面源自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

孩童時期,馬斯克在學校是經常會被霸凌的那種小孩,非但沒有得到家長及時的幹預,還得受到老父親埃羅爾的pua。父親的情緒是一顆定時炸彈,上一秒還特別友善,轉瞬即可能對你惡語相向,逮着你一頓輸出。

小時候的一次校園集會上馬斯克被揍的鼻青臉腫,奇葩的是,埃羅爾卻站在了施暴者這邊,斥責馬斯克挑事兒。正是埃羅爾本人長期以一種街頭黑幫風格對馬斯克兄弟們實行獨裁式教育,這種不幸的童年經歷塑造了馬斯克的B面,孤獨而情緒化,身上總甩不掉父親的影子。

正如奧巴馬在回憶錄中寫道,“有人曾說,每個男人的一生都在努力滿足父親的期望,或者彌補父親犯下的錯誤。

可他並沒有努力去彌補自己內心的壓抑,而是放大並且享受這種衝動帶來的樂趣,現在他成爲了這個“遊樂場”裏的“國王”。


02

成事兒的“混蛋”


這股理想主義、冒險傾向以及專注的特質幫助馬斯克捕獲了一個接一個獨角獸,這與一生專注於蘋果的喬布斯和而不同。

他們都將專注解決問題的重要性放置在維持人際關系之上。執行力強的理想主義者堅信能以自己的設想改造現實,類似於喬布斯的扭曲現實立場,不過那些粗魯、刻薄、暴躁的性情給他身邊的環境帶來了不穩定的熵。

硅谷甚至還流行着這樣一種說法,如果能和馬斯克一起工作中3個月以上還沒有辭職的話,你就完成了一個裏程碑。

他希望手下的員工比他還卷,以至於這種沒日沒夜、身先士卒的狀態實際上也可能是pua流程的一個表演環節。20年Space X成功將宇航員送上了空間站,10月裏的深夜馬斯克來到了發射台,卻發現只有兩個人在工作台,頓時渾身那股勁兒上來了。

他當時就讓負責發射的副總裁准備一份報告,說清楚在這工作的每個員工都應該幹啥,一下子把人家整懵了。看着這活兒好像指望不上,馬斯克心想,那我自己來,於是真就晝夜沒停過在那捯飭,這一幕發生在特斯拉工廠裏,也在推特裏出現過。

但如果事情搞砸了,比如說某個生產環節出現問題,馬斯克會怎么樣?

毫不留情面地羞辱。像他父親一樣,一個標准的混蛋。

像喬布斯和馬斯克這種人,沒有去壓制自己性格裏與別人格格不入的地方,其實反向塑造了他事業上極致的投入度。梅耶·馬斯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兒子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只是確信這孩子小時候有着過人的記憶力和數理邏輯能力。

但反過來,馬斯克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會有些磕磕絆絆,相比蓋茨、貝佐斯這些超級富豪少了些世故與圓滑。原著中分別提到了馬斯克和這幾位超級富豪的交情,細節很豐富,也很有趣。

去年年初蓋茨應邀前往特斯拉工廠參觀,彼時兩人還有點商業互捧的你來我往,馬斯克賣股票套現了點錢,而蓋茨希望他能投到自己的慈善項目中來。直到馬斯克發現蓋茨拿着特斯拉5個億的空頭頭寸,一下子氣炸了。

他覺得蓋茨特虛僞,一邊做空他的公司,一邊還談合作,而且蓋茨甚至還不覺得這事兒有多衝突。於是跟蓋茨說,老哥哥你也別給我推銷了,只要你還繼續做空我的公司,啥慈善項目我也不跟你聊了,還在推特嘲諷了一遍蓋茨。

(來源:推特)

蓋茨沒搞懂的是,雖然有些倉位但是虧着錢呢(損失了大概15億美元),馬斯克怎么對他這么刻薄。艾薩克森就問他,那你爲啥要做空呢?

哦,可以賺錢。在這事兒上蓋茨世故老練得像只狐狸,他兩所謂的理想主義是小河與星辰大海的區別,而馬斯克自始自終一直在由情緒來定義兩人的關系,他覺得自己一片好心好意交朋友,結果蓋茨背後來這么一套,太損了。

至於馬斯克後來成立XAI,究竟是出於人工智能危機論的分歧,還是對於微軟收購Open AI的不滿,原因可能如他性格一樣復雜,但回到馬斯克折騰這么多領域的內在動力,他把這些所謂的生存危機當成了一個個冒險任務,沉溺於現實世界的冒險,就像對打遊戲通關上癮一樣。


03

終極使命


艾薩克森用一個詞來形容馬斯克做這么多事兒的信念——宇宙觀,而其他企業家成功的基礎,來自對整個世界運作的正確認知。

你可能覺得他興趣廣泛,最成功的代表作或許還是已經上市的特斯拉,但可能僅就目前爲止,因爲看不到他會走到多遠。

從Space X到Neuralink,每個項目裏背後承載馬斯克拯救地球、探索人腦、維護AI安全的一系列宏愿,通常會讓你覺得這是個讀過《銀河系搭車客指南》、阿西莫夫小說的大男孩畫的巨餅。

我想他相信這些科幻故事帶來的隱喻,即人類未來的發展必然是危險和機遇共存的,從終局的視角,他認爲移民到火星是解決生存危機的一條路徑,並且像喬布斯一樣致力於讓現實愈來愈符合設想。

人類本身就是相信故事的物種,用語言和文字去包裝普世智慧。馬斯克對他的拯救人類計劃有着堅定的信仰,但需要的不只是一點點理想主義,還要建立起不懼退縮的屏障,這也使得他在過去十幾年一直處於末日危機感和備战的狀態。

《喬布斯傳》後來被許多創業者奉若圭臬,如今國內在芯片、機器人、大模型等領域刮起一陣創業旋風。其實對比硅谷,以往我們比較擅長從1到N的過程,這也經常導致一窩蜂式的湧入與謝幕,基於行業發展形成的共識通常過早地被顛覆,或者失去價值。

那些只有我們自己相信,別人不愿意相信的東西,有潛力發展成爲彼得·蒂爾《從0到1》裏所謂的“Secret”。馬斯克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反共識的基礎來自於理想主義和現實的不斷碰撞,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理想主義者。

如果喬布斯能夠給《馬斯克傳》作序,大概也會是這一句,“只有瘋狂到認爲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世界。”(全文完)



標題:馬斯克B面:何以改變世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793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