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好像有着自己的“摳門經濟學”。

一邊大手大腳花錢,一邊自認窮鬼。

90後00後最新的時髦,已經不是種草各種潮牌奢牌,而是互相討論如何“喪心病狂攢錢”和“消費降級”。


01


早上喝一杯9.9的瑞幸“窮鬼”咖啡,中午喫一頓麥當勞13.9的“窮鬼”套餐,晚餐回家自制“白人飯”,喫完去折扣零食店买上一點零食,順便去取搶到的面包盲盒當第二天的早餐。

這是不少年輕人的省錢大法。

麥當勞13.9套餐、漢堡王9.9隨心配、肯德基0K三件套,這些最高價不超過20的快餐套餐,被稱作“窮鬼套餐”。工作日的中午,這些“窮鬼套餐”成了省錢的最佳選擇。

年輕人從各個角落發掘這些窮鬼套餐,各大年輕人喜愛的快餐品牌也順應趨勢推出這種量小價低的搭配組合。

這些快餐店成了年輕人的快樂老家,折扣零食店,則是另一個老家。

零食很忙、零食有鳴、趙一鳴零食、愛零食、糖巢、零食優選、好想來、老婆大人、小嘴零食…這些很多人可能見都沒見過、就算見過也不記得名字的量販折扣零食店,正在悄悄蔓延全國。

一旦走進這些折扣零食店就會發現,店裏只賣各種零食,價格都大大低於市場價,提着購物籃選購的,也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看中這些零食店的理由只有一個——便宜。這些散稱零食、批發價零食,成爲了一些年輕人工作之余的小確幸。

中產家庭推動山姆迅速發展,“摳門”的年輕人則讓量販、折扣零食迅速成爲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2022年底,國內城市零食集合店數量超過13000家。

同樣靠着便宜在年輕人中關注度大幅提升的還有“剩飯”盲盒。

這種玩法其實在國外早就出現,被稱爲“Too Good to Go”,店家會將沒有賣出但是還是可以喫的食物打包起來贈送,但是並沒有像國內這樣掀起熱潮。

惜食魔法袋、趣小袋、袋走PACK-AGE、米粒盒子、兜着走DZZ,一連串類似的小程序雨後春筍般興起。

這些小程序運營模式也都大同小異,就是和一些附近的店鋪合作,將賣不完的產品打包銷售,統一價格隨機出售,當然質量也是良莠不齊。

盡管不一定好喫,但是只要便宜,這些小程序上的“剩飯盲盒”每到時間還是被搶得飛起。

喫的可以降級,玩的可以平替。

出國太麻煩?國內的“小馬爾代夫”、“小鐮倉”、“東方小巴黎”,成爲了不少年輕人的旅遊首選。

社交平台上,“東方小XX”、“我在國內發現了XX”、“這裏不是XX,而是中國XX”等話術,成爲了最好的景點平替推廣句式。

除了發現國內的“平替景點”,年輕人還湧向了“平替旅遊團”。

相比自己規劃自己包車,報團旅遊更省事,在住宿路途等地方也會比獨自旅遊更加省錢。

而“摳門”的年輕人還更進一步,看准了一些可能有特殊消費進而更加便宜的老年旅行團。反正只要不聽不买,那就只用花旅行團的費用。

旅遊還是太費錢?穿的用的統統降級!

最近,一個叫“小潘的省錢日記”的博主一個月內就在各大平台積攢了近百萬粉絲,他的內容就是在各種方面進行消費降級。

想买家居收納,農村用的雞食盒、豬食盒可以平替;想要裝飾用洞洞板,不鏽鋼衝孔板、防盜網墊板可以平替;想要衣櫃收納櫃,超市貨架也可以平替。

年輕人想要平替的心捧紅了博主,也救活了奄奄一息的中老年服裝實體店。

相比款式花裏胡哨但質量良莠不齊,價格還一飛衝天的淘寶服裝,不少年輕人开始轉向中老年服裝。

均價50左右的中老年服裝的優點——便宜、質量好、不撞衫,每一樣都讓年輕人無法拒絕。

中老年服裝之外,年輕人开始追求起了“沒錢風穿搭”和Dirty fit。

來源:網絡

相比以前追求精致和貴氣,隨性、松散甚至髒兮兮的穿搭解救了年輕人的精致恐懼,也解救了年輕人的錢包。

“摳門”摳到骨子裏的年輕人,還开啓了“不买年”計劃,計劃從2023年开始,減少購买、理性消費,多存錢、少买衣,不購买非剛需產品。

年輕人开始逐漸把“只逛不买”、“理性消費”掛到腦門上,但很多人卻並不認可這種生活。


02


“不婚不育不买房,經濟怎么能拉得起來呢?”

“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一味平替只能過上平庸的人生。”

但是事實上,不买貴價產品,並不是因爲年輕人沒錢。

相反,隨着越來越多90後00後步入職場或是逐漸晉升,現在的年輕人相比之前,變得更有錢了。

QuestMobile發布《2022 Z世代洞察報告》顯示,隨着Z世代群體逐漸進入職場,其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隨之增長,线上高消費潛力增強。

30.8%的年輕人在线上的消費能力在2000元及以上,同比增長2.7%。

可以支配的錢越來越多了,但真正花出去的錢越來越少了,足以說明,年輕人的“摳”,是自發選擇。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89.3%的青年近兩年的消費觀發生了改變,95.3%的青年感到年輕人在消費上更加“精明”了。

近幾年來,年輕人在消費上最大的變化是买好的、更看重品質,再是攢錢意識變強了,衝動消費減少了。

消費觀改變最直觀的原因是,因爲環境的變化,年輕人感知到了更多壓力,倒逼消費冷靜,年輕人對於預防不確定性和規避風險的意識也有所提高。

過往“月光”的年輕人意識到,要存錢了。

盡管中國人一直在存錢,但是現在,大家變得更愛存錢了。

麥肯錫對中國消費者的調研顯示,有58%的城鎮家庭希望“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相比2019年的調研結果高出9個百分點。

同樣的情緒,也體現在儲蓄率上。2022年全年,中國居民存款金額增長了17.84萬億元人民幣。

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輕人理財大調查》顯示, 90後和00後中,79.2%的人投資過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穩健型理財產品,51%的人進行過銀行存款。

將之前用來消費的錢,用來進行投資理財和存款,固然可以讓年輕人對於未來多一些掌握。但是這樣的因素,不足以造成消費習慣的長期改變。

更爲深層和持久的原因是,年輕人的消費正在從“她”經濟,變爲,“我”經濟。

法國哲學家讓·鮑德裏亞提出的消費社會的邏輯是,人們消費的不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符號象徵意義。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卻指出,隨着社會逐漸發展,在第三消費社會,人們消費觀念會逐步恢復理性,不再推崇奢侈,开始追求性價比。

年輕人的消費也經歷了這樣的改變。

過往,圍繞着年輕人的關鍵詞往往是“衝動消費”、“超前消費”。爲了獲得他人的稱贊或者爲了獲得某一種“身份”,不少年輕人會購买昂貴的、超越自己消費水平的商品,來完成對“她”的社交需求。

但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大家的消費觀念越來越成熟。現在,年輕人,更加愿意去滿足自己的需求,並且在選購的時候,更多地回歸了商品和服務使用價值。

DT財經此前對於年輕消費者的調查顯示,在回答“購买商品時最主要考慮哪些因素”時,有93%的人選擇了“生活中需要”,還有近一半的人選擇了“性價比高”。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人不再盲目迷信品牌。越年輕,對於品牌的忠誠度越來越低。

有20.5%的85後認爲,不值得爲“大品牌”买單。但是95後中,29.8%的人不愿意爲大品牌买單,00後中這樣想法的比例甚至達到了32.3%。

年輕人,正在逐漸對“大品牌”祛魅,同時也逐漸遠離了“符號化”的消費。

年輕人的錢,流向了另外的方向。

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64.9%的新青年消費者會以取悅自我爲消費核心。

認爲“青春沒有售價”的年輕人,在旅遊和玩樂方面,相當舍得花錢。在省錢的方向上,年輕人最不會省的,也是學習提升方面的支出。

相比爲了品牌和符號花錢,年輕人更加愿意爲了自己花錢。爲了取悅自己或者進行自我提升,年輕人反而更加舍得花錢。

也因此,年輕人的錢流向了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比如高額溢價的演唱會和盲盒潮玩等等新興消費品。

愿意花上一千去看一場演唱會,但是不愿意花一千买一個輕奢包。愿意花上幾百上千买遊戲設備,但是不愿意买超過兩百的T恤。

愿意爲了品牌溢價付費,和愿意爲了愉悅體驗付費,很難說哪個一定正確。

這樣的價值觀,真的扭曲嗎?


03

結語


豆瓣有許多關於省錢的小組,“消費降級”小組,“極簡生活”小組以及“不要买”小組,都聚集了幾十萬人進行討論。

在這些小組中,他們自稱“理智鵝”、“金錢的主人”和“驕傲的倔降”。通過消費降級,這些年輕人擺脫了消費主義的裹挾,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相比指責,或許我們更該看到,在消費主義的河流中,這些年輕人是怎樣逆行。

而社會需要做的,是給這些年輕人一些時間。全文完)



標題:年輕人的摳門經濟學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3768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