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興證全球基金等主辦的2025中國投資人峰會投資·可爲爲題,在上海與奧馬哈兩地聯動舉辦。

428日,上海場先行,著名投資人寧泉資產執行董事楊東等齊聚於此。

楊東在題爲資本市場變局:長期敘事與中級趨勢的圓桌討論中,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投資·可爲”這一主題,楊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在當前中國股票市場投資,還是可以取得比存款、國債、銀行理財這些要好得多的結果。

盡管當前市場面臨着關稅等種種突發事件,但楊東表示,這幾年的市場動蕩,所帶來的估值變化,某種程度上反而創造了很多機會。。

而從控制風險的角度,就像巴菲特常說的那樣,待在能力圈裏,不熟的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盡量少做,太貴的不买,好東西也可以等夠便宜了再买。

就像寧泉一直秉持的理念那樣,先不敗,而後求勝


問:今年峰會的主題叫做可爲,您怎么看待可爲這個提法?

或者說,在目前這樣一個充滿變局的環境下,您如何來評可爲?在什么層面上是可爲的?

楊東:我們對可爲的理解,是從最簡單、最基本的角度。

我們認爲,現在各種可投資資產中,應該說,股票投資還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或者換一種說法來講,

目前在中國股市投資,還是可以取得比存款、國債、銀行理財這些要好得多的結果。

我們就是這么理解的。

問:當前是一個充滿變局的時代,最近討論的熱點包括科技創新、國際環境變化,還有產能過剩等等。這裏想請教您,您最關心的議題是什么?

楊東:短期來說,我覺得對市場影響比較大的議題,應該就是關稅貿易战——我們要觀察它會如何演化。

還有一個關注的點就是,爲了應對這種衝擊,政府肯定也要出台一些強有力的政策,

包括提振消費、拉動內需,這應該對股市來說也會創造很多機會。

這條线也是我們比較關注的。

未來幾年,這兩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從長遠來看,那可能就是關於國運的問題,

關於將來中國崛起的同時,怎么樣控制衝突,怎么實現一種良性的競爭,以及將來的世界格局是怎么樣的。

當然,我還想說一句的就是,其實我們做投資,更多的還是從微觀角度。

宏觀當然是一個大背景,我們在大的背景下來思考、來尋找、來分析。

但是落實到投資上,真正最後重要的還是在微觀的地方。

問:您方便在微觀的層面再稍微多做一點詳述嗎?

楊東:微觀無非就是,比如剛才說的背景、主线,

尤其是內需的主线,我們現在實際上就圍繞着怎么提升內需。

比如有哪些內需將來會面臨政策扶持?

圍繞着這些,我們來尋找標的。

當然,我們會適當回避一些出口佔比比較高的方面,尤其是低端的、過剩的出口產能。

問:寧泉有一個提法,叫種田式的投資。當前時點,您關注到哪些播種的機會?

楊東:首先解釋一下,這只是個比喻。

而且這個提法,我後來發現,好像也有其他投資人提到了。

比如說,我前幾天看到段永平一段話,他也提到了這一點。

我們說的種田式投資,主要就是指,我們要滿足於企業它給我們帶來的回報,不管是通過增值,還是通過分紅。

它對應的我們形容爲打獵——打獵就是一種交易,是賺別人的錢。

實際上,我們現在持有的很多高分紅的、經營非常穩固的、商業模式比較簡單的企業,都可以認爲是我們種的良田

我們的基本盤,就是我們的良田。

在市場動蕩的時候,這些東西相當於定海神針一樣。

種田和打獵比的話,種田可能每年收益不豐厚,但是比較穩定;

打獵,如果打到獵物,那就有大餐,打不着可能很常見,就得餓肚子。

問:科技革命是一個長期的主线,但也很可能帶來短期的泡沫。另一方面,黑天鵝頻發也帶來了很多不確定的風險。您怎么在這樣的環境下來把握安全邊際?

楊東:現在世界變化很快,各種事件頻出。

實際上,我們沒有辦法很好地預測會有哪些事情出來,以及具體的影響等等。

但做投資,我們是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

其實這幾年的市場動蕩,一定程度上反而給我們創造了很多機會。

我們怎么控制風險呢?

幾個方面。

首先,待在你的能力圈裏面。

我說的都是老巴這一套,不熟的不做,沒有把握的盡量少做,待在能力圈裏面。

第二個就是安全邊際,

太貴的不买,這一點一定要有。

或者說,即使是好東西,但是貴了,可以等,不要急。等機會、等到夠便宜了再买。

第三個,我們還可以用一些衍生工具、金融產品,也可以幫我們控制風險、獲取機會,比如說可轉債。

總的來講,我們的理念就是要先不敗,而後求勝



標題:寧泉資產楊東:當前股票投資還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圍繞提振內需尋找機會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6053.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