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A股市場的一則公告掀起波瀾。

*ST天沃公告稱,在4月14日停牌一天後,公司股票交易自4月15日开市起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天沃”變更爲“天沃科技”,漲跌幅限制從5%調至10%。

這一消息讓3.26萬戶股東沸騰,也讓這家瀕臨退市的公司成爲市場焦點。

從連續五年巨虧56億元到驚天逆轉摘帽,背後是一場由國資主導的資本局,更是一場關於短期救贖與長期隱憂的博弈。


國資的救援組合拳​


故事的轉折始於2023年末。

彼時的*ST天沃已深陷退市泥潭,2018年至2022年累計虧損56億元,2022年末淨資產-21.39億元,股價較歷史高點縮水87%。按照退市規則,若2023年淨資產不能轉正,公司將面臨強制退市。

關鍵時刻,控股股東上海電氣集團(實控人爲上海國資委)出手紓困——以1元價格收購上市公司旗下核心虧損資產中機電力80%股權。

盡管該標的資產評估值爲-26.24億元,意味着受需承擔巨額債務,但通過特殊的會計處理,*ST天沃在合並報表中確認了59.57億元投資收益。

這一操作成爲扭轉局面的關鍵,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淨資產由-21.39億元暴增至1.14億元,成功跨越摘帽門檻。

但再細看財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實際經營虧損達41.18億元,主營業務依舊深陷泥潭。值得注意的是,59.57億元投資收益中有40.59億元來自被剝離資產中機電力的全年虧損,相當於將歷史包袱“一次性出清”。

對於市場關注的會計處理爭議,公司在回復深交所問詢時解釋:

合並報表層面的投資收益包含對中機電力全年經營虧損的抵減,實際剝離產生的淨損益影響爲18.98億元,與業績預告基本一致。

有分析也指出,此類操作雖符合會計准則,但本質上是通過剝離虧損資產實現“輕裝上陣”,屬於市場化重組中的常見策略。


後市怎么看?


上海國資的救援遠不止於資產剝離。

爲保住這個上市平台,控股股東打出“組合拳”,豁免上市公司10億元債務,提供54.23億元資金支持,追加37.34億元信用擔保。三重輸血之下,公司資產負債率從109%降至95%,暫時擺脫資不抵債的窘境。

市場人士指出,國資的深度介入體現了對上市平台的战略重視。上海電氣集團作爲國內高端裝備制造龍頭,旗下擁有上海鍋爐廠等優質資產,市場猜測未來不排除向天沃科技注入資源以強化主業。

資本市場的反應呈現冰火兩重天。摘帽公告發布後,3.26萬戶股東湧入股吧狂歡,復牌首日股價漲停,評論區充斥着“國資兜底穩賺不賠”的吶喊。

但機構投資者異常冷靜,公司2024年淨利潤預計僅2000-3000萬元,同比暴跌98%,揭示出去年59億元利潤實爲不可復制的“會計幻覺”;當前市淨率高達29.5倍,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3倍。

更嚴峻的是,公司仍有94億元有息負債,每年財務費用超過2億元,若國資停止輸血,流動性危機或將卷土重來。

值得一提是,A股市場中,類似的“保殼術”並不鮮見。2019年ST仰帆、2022年ST科林均通過“1元賣資產”規避退市,但部分企業因缺乏主業支撐再度陷入困境。與之相比,天沃科技的特殊性在於國資主導的深度重整——既有債務重組化解歷史包袱,又有產業資源整合預期。

中信證券分析師指出,此類案例反映A股市場生態的演變。注冊制下,單純“保殼”的生存空間收窄,但具備產業協同價值的重組仍能獲得市場認可。對於天沃科技而言,摘帽只是階段性目標,未來需在高端裝備制造、電力系統解決方案等保留業務上實現突破。



標題:國資百億輸血,*ST天沃獲“翻身”,摘帽後能否逆襲?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158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