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過瀘州帶酒香:一座“釀造幸福”的千年之城
說起瀘州,最著名的標籤或許就是“瀘州老窖”。 從黃庭堅的“江陽酒有余”到張問陶的“銜杯卻愛瀘州好”,瀘州以酒興城、以城載酒的歷史,沉澱出這座城市最負盛名的金字招牌——酒城。 長江、沱江、赤水河在此交匯,滋養出“濃醬雙優”白酒原產地。坐擁濃香型名酒“瀘州老窖”和醬香型名酒“郎酒”兩大品牌,瀘州已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白酒產業園區,於2020年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酒業協會聯合授予的首個“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稱號。 3月30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下稱“酒博會”)在瀘州閉幕。在中塞人民友好70周年之際,本屆酒博會邀請塞爾維亞作爲主賓國亮相,全球近50個國家、800余家企業參展。這座有着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國酒城”,正“舉杯邀客卿”,向世界講述中國白酒故事。 以酒爲媒,以展興業 自2014年起,酒博會永久落戶瀘州。這場盛會不僅是行業的“大秀場”,更是地方發展特色經濟的“強引擎”。 在开幕式結束後,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舉辦了2025年一季度招商引資集中籤約儀式。本次儀式共落實7個項目籤約,項目領域既涵蓋包裝材料等傳統賽道,也涉及大健康產業、數智化供應鏈等新興產業,總投資規模超30億元。 “園區成立於2015年,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白酒制造爲主導的專業化、集群化、全產業鏈園區。”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管委會發展战略局副局長孫秋琳表示,接下來,園區將立足做優產業生態圈、生態鏈:緊盯瀘州老窖智能釀造技改、蜀台酒莊等重大在建項目;招引優質運營團隊建設酒類電商直播基地和跨境電商交易中心;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兼並整合中小企業。 “力爭2025年白酒產業鏈營收突破1500億元。”瀘州市酒業發展促進局局長葉仕良介紹,2024年,瀘州白酒產業鏈營收突破1360億元,稅收貢獻達200億元。 白酒產業作爲中國傳統釀造工藝的代表,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生產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瀘州市政府副祕書長羅隆兵表示,瀘州已建成全國首個白酒產業大數據綜合平台,开發了545個白酒產業相關數據模型,構建酒管家、酒小二等7個應用場景。據了解,瀘州老窖黃艤釀酒生態園實現固態釀造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行業第一;郎酒首創工業機器人用於陶瓷酒瓶生產,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下一步,瀘州將加快推進瀘州老窖智能技改等總投資超1040億元的38個重點酒類項目、包裝策劃總投資超1100億元的30個酒類項目建設工作,开展產業鏈精准招商,爲投資者提供全周期服務。同時,爲全市11萬口釀酒窖池和白酒風味物質建立“數字檔案”,全力建設“智慧產區”。 地處北緯28度黃金釀酒帶,瀘州這座總人口約500萬人的城市,已擁有近20萬酒業從業人員。目前,瀘州全市酒類生產規上企業137戶,約佔全省50%、全國15%,形成以瀘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團爲引領,仙潭、玉蟬、三溪3朵“川酒小金花”和巴蜀液、桂康等6戶“省原酒20強”企業爲支撐,其他規上酒企爲基底的梯次發展格局,涵蓋“濃醬兼清”等香型,並不斷拓展新的酒飲賽道。 濃醬雙優,釀造幸福 本屆酒博會开幕式上,中國酒業協會發布了古藺(產區)大曲醬香型白酒標准體系建設計劃。該標准體系由古藺縣牽頭,以龍頭企業郎酒內控准則爲基准,中酒協組織實施,產區企業全程參與。 四川白酒以濃香型聞名,瀘州老窖便是其重要代表,相較而言,四川醬酒沒那么“出圈”。如今,郎酒已在醬酒品牌中名列前茅,卻少有人知道郎酒出自瀘州市古藺縣這一優質醬香型白酒產區。 古藺縣地處川黔交界,東鄰貴州省仁懷市,北鄰貴州省習水縣,位於赤水河流域中遊地段。從古藺縣茅溪鎮、仁懷市茅台鎮到古藺縣二郎鎮、習水縣習酒鎮,赤水河流域中遊地段形成了49公裏的獨特小氣候和絕佳釀酒環境,是中國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核心產區。 “我縣茅溪醬酒園區與貴州茅台酒廠僅一河之隔,爲保證品質優先,我們關停散亂白酒小酒企(小作坊)204家。”古藺縣經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縣醬香白酒年產能突破18萬噸,儲能超55萬噸,實現白酒產值270億元、稅收突破58億元,古藺產區正處於從“產能建設”向“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建立標准體系正當其時。 “標准體系不僅是一套技術規範,更是酒類產業向世界遞出的一張高質量名片。”中國酒業協會副祕書長杜小威表示,這一方面是維護醬香白酒品質,另一方面也爲醬香白酒提供產區品牌標識,有利於通過標准引領產區酒企高質量發展,強化產區品牌表達。 當前,白酒市場進入理性調整和提速換擋階段。2024年,全國醬酒產能年同比下降13.33%,古藺醬酒產能卻穩中有升。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主要得益於醬酒產業向名優品牌、優勢企業、優質產區集中。 酒業發展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發揮了帶動性、引領性作用。當前,酒業稅收佔古藺縣稅收比重已超80%,爲全縣提供了超10萬人規模的就業機會。 展望未來,隨着標准化、產業化的進一步提升,瀘州古藺將奮力譜寫“赤水河左岸千億級優質醬酒產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酒旅融合,詩與遠方 “來瀘州,白天逛展品酒,夜晚江畔聽歌。”瀘州市文旅局副局長任建宇說。 酒博會期間,瀘州舉辦2025年“酒城樂航”音樂節,邀請了潘瑋柏、張碧晨等歌手來到長江之畔獻唱;同時,爲了讓更多市民走出家門,感受春日活力,還舉辦了徒步越野跑、環湖馬拉松賽等活動。 據統計,此次音樂節共售出門票2.2萬張,約70%的購票人爲市外觀衆,其中30%來自省外,共實現門票收入1100萬元,吸引近3萬人參與,帶動消費約2200萬元。活動舉辦地江陽區表示,希望通過“酒+音樂”的跨界形式,突破傳統展銷模式,借力明星效應,將酒博會自帶的客商“流量”轉換爲經濟發展“增量”。 任建宇介紹,近年來,瀘州充分利用酒博會這一平台優勢,推動酒旅融合發展。依托瀘州老窖1573國寶窖池群,提升打造瀘州老窖旅遊景區;以天寶洞、地寶洞爲核心資源,打造郎酒莊園;以4A級旅遊景區爲標准,加快推動龍馬酒莊建設……白酒產區正逐漸變成知名景區。 文化地標是酒旅融合的“靈魂”載體之一。據介紹,落地瀘州的四川中國白酒博物館預計在2026年底开館,將爲地方打造酒旅融合新地標提供新抓手。 更大的突破在於“城市聯盟”。酒博會开幕式上,宜賓、遵義、亳州、宿遷、呂梁、紹興、寶雞、德陽、南平、瀘州等10個酒類產區城市代表共同啓動“尋味千年酒脈,醉遊華夏山河”酒文旅互認、互惠、互免促消費活動。這不僅是线路聯通,更是文化共鳴。 從一瓶酒到一座城,瀘州將白酒基因融入城市血脈——這裏有傳承452年的窖池、701年的釀制技藝,也有智能化的“燈塔工廠”、年輕人的果酒潮飲。站在中國白酒提質升級的時代潮頭,這座千年酒城的發展路徑清晰:以酒興業,釀造幸福。
說起瀘州,最著名的標籤或許就是“瀘州老窖”。
從黃庭堅的“江陽酒有余”到張問陶的“銜杯卻愛瀘州好”,瀘州以酒興城、以城載酒的歷史,沉澱出這座城市最負盛名的金字招牌——酒城。
長江、沱江、赤水河在此交匯,滋養出“濃醬雙優”白酒原產地。坐擁濃香型名酒“瀘州老窖”和醬香型名酒“郎酒”兩大品牌,瀘州已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白酒產業園區,於2020年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酒業協會聯合授予的首個“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稱號。
3月30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下稱“酒博會”)在瀘州閉幕。在中塞人民友好70周年之際,本屆酒博會邀請塞爾維亞作爲主賓國亮相,全球近50個國家、800余家企業參展。這座有着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國酒城”,正“舉杯邀客卿”,向世界講述中國白酒故事。
以酒爲媒,以展興業
自2014年起,酒博會永久落戶瀘州。這場盛會不僅是行業的“大秀場”,更是地方發展特色經濟的“強引擎”。
在开幕式結束後,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舉辦了2025年一季度招商引資集中籤約儀式。本次儀式共落實7個項目籤約,項目領域既涵蓋包裝材料等傳統賽道,也涉及大健康產業、數智化供應鏈等新興產業,總投資規模超30億元。
“園區成立於2015年,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白酒制造爲主導的專業化、集群化、全產業鏈園區。”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管委會發展战略局副局長孫秋琳表示,接下來,園區將立足做優產業生態圈、生態鏈:緊盯瀘州老窖智能釀造技改、蜀台酒莊等重大在建項目;招引優質運營團隊建設酒類電商直播基地和跨境電商交易中心;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兼並整合中小企業。
“力爭2025年白酒產業鏈營收突破1500億元。”瀘州市酒業發展促進局局長葉仕良介紹,2024年,瀘州白酒產業鏈營收突破1360億元,稅收貢獻達200億元。
白酒產業作爲中國傳統釀造工藝的代表,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生產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瀘州市政府副祕書長羅隆兵表示,瀘州已建成全國首個白酒產業大數據綜合平台,开發了545個白酒產業相關數據模型,構建酒管家、酒小二等7個應用場景。據了解,瀘州老窖黃艤釀酒生態園實現固態釀造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行業第一;郎酒首創工業機器人用於陶瓷酒瓶生產,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下一步,瀘州將加快推進瀘州老窖智能技改等總投資超1040億元的38個重點酒類項目、包裝策劃總投資超1100億元的30個酒類項目建設工作,开展產業鏈精准招商,爲投資者提供全周期服務。同時,爲全市11萬口釀酒窖池和白酒風味物質建立“數字檔案”,全力建設“智慧產區”。
地處北緯28度黃金釀酒帶,瀘州這座總人口約500萬人的城市,已擁有近20萬酒業從業人員。目前,瀘州全市酒類生產規上企業137戶,約佔全省50%、全國15%,形成以瀘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團爲引領,仙潭、玉蟬、三溪3朵“川酒小金花”和巴蜀液、桂康等6戶“省原酒20強”企業爲支撐,其他規上酒企爲基底的梯次發展格局,涵蓋“濃醬兼清”等香型,並不斷拓展新的酒飲賽道。
濃醬雙優,釀造幸福
本屆酒博會开幕式上,中國酒業協會發布了古藺(產區)大曲醬香型白酒標准體系建設計劃。該標准體系由古藺縣牽頭,以龍頭企業郎酒內控准則爲基准,中酒協組織實施,產區企業全程參與。
四川白酒以濃香型聞名,瀘州老窖便是其重要代表,相較而言,四川醬酒沒那么“出圈”。如今,郎酒已在醬酒品牌中名列前茅,卻少有人知道郎酒出自瀘州市古藺縣這一優質醬香型白酒產區。
古藺縣地處川黔交界,東鄰貴州省仁懷市,北鄰貴州省習水縣,位於赤水河流域中遊地段。從古藺縣茅溪鎮、仁懷市茅台鎮到古藺縣二郎鎮、習水縣習酒鎮,赤水河流域中遊地段形成了49公裏的獨特小氣候和絕佳釀酒環境,是中國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核心產區。
“我縣茅溪醬酒園區與貴州茅台酒廠僅一河之隔,爲保證品質優先,我們關停散亂白酒小酒企(小作坊)204家。”古藺縣經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縣醬香白酒年產能突破18萬噸,儲能超55萬噸,實現白酒產值270億元、稅收突破58億元,古藺產區正處於從“產能建設”向“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建立標准體系正當其時。
“標准體系不僅是一套技術規範,更是酒類產業向世界遞出的一張高質量名片。”中國酒業協會副祕書長杜小威表示,這一方面是維護醬香白酒品質,另一方面也爲醬香白酒提供產區品牌標識,有利於通過標准引領產區酒企高質量發展,強化產區品牌表達。
當前,白酒市場進入理性調整和提速換擋階段。2024年,全國醬酒產能年同比下降13.33%,古藺醬酒產能卻穩中有升。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主要得益於醬酒產業向名優品牌、優勢企業、優質產區集中。
酒業發展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發揮了帶動性、引領性作用。當前,酒業稅收佔古藺縣稅收比重已超80%,爲全縣提供了超10萬人規模的就業機會。
展望未來,隨着標准化、產業化的進一步提升,瀘州古藺將奮力譜寫“赤水河左岸千億級優質醬酒產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酒旅融合,詩與遠方
“來瀘州,白天逛展品酒,夜晚江畔聽歌。”瀘州市文旅局副局長任建宇說。
酒博會期間,瀘州舉辦2025年“酒城樂航”音樂節,邀請了潘瑋柏、張碧晨等歌手來到長江之畔獻唱;同時,爲了讓更多市民走出家門,感受春日活力,還舉辦了徒步越野跑、環湖馬拉松賽等活動。
據統計,此次音樂節共售出門票2.2萬張,約70%的購票人爲市外觀衆,其中30%來自省外,共實現門票收入1100萬元,吸引近3萬人參與,帶動消費約2200萬元。活動舉辦地江陽區表示,希望通過“酒+音樂”的跨界形式,突破傳統展銷模式,借力明星效應,將酒博會自帶的客商“流量”轉換爲經濟發展“增量”。
任建宇介紹,近年來,瀘州充分利用酒博會這一平台優勢,推動酒旅融合發展。依托瀘州老窖1573國寶窖池群,提升打造瀘州老窖旅遊景區;以天寶洞、地寶洞爲核心資源,打造郎酒莊園;以4A級旅遊景區爲標准,加快推動龍馬酒莊建設……白酒產區正逐漸變成知名景區。
文化地標是酒旅融合的“靈魂”載體之一。據介紹,落地瀘州的四川中國白酒博物館預計在2026年底开館,將爲地方打造酒旅融合新地標提供新抓手。
更大的突破在於“城市聯盟”。酒博會开幕式上,宜賓、遵義、亳州、宿遷、呂梁、紹興、寶雞、德陽、南平、瀘州等10個酒類產區城市代表共同啓動“尋味千年酒脈,醉遊華夏山河”酒文旅互認、互惠、互免促消費活動。這不僅是线路聯通,更是文化共鳴。
從一瓶酒到一座城,瀘州將白酒基因融入城市血脈——這裏有傳承452年的窖池、701年的釀制技藝,也有智能化的“燈塔工廠”、年輕人的果酒潮飲。站在中國白酒提質升級的時代潮頭,這座千年酒城的發展路徑清晰:以酒興業,釀造幸福。
標題:風過瀘州帶酒香:一座“釀造幸福”的千年之城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