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兩會看點: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分別將於2025年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結合當前的國內外增長和政策環境,從資本市場角度,我們認爲在兩會期間主要關注以下看點:

1) 政策基調:穩物價、擴內需,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指出,2025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明確了“穩中求進、以穩促進”的政策基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提高財政赤字率”、“持續用力、更加給力”;貨幣政策要“適度寬松”、“適時降息降准”、“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在外需擾動風險增加的背景下,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今年經濟工作任務的首位,要求“大力提振消費”。除此之外,地方兩會已基本結束(圖表1),其經濟增長目標和政策方向可爲全國兩會提供前瞻性參考。從各地公布的經濟增速目標看,2025年較2024年增速目標上調、持平和下調的地區分別有1、15和15個,整體加權平均的增長目標爲5.3%(2024年GDP增長目標爲5.4%)。通脹目標方面,多數省份將CPI通脹目標從“3%左右”調整至“2%左右”。重點工作安排方面,多數地區將“擴大內需”列爲重點任務,“兩新”、“兩重”政策被提及頻次較高。兩會期間,建議重點關注2025年增長、物價、赤字率等關鍵目標;關注穩就業、促消費、地產、地方化債等領域的進展。

2) 高質量發展:重點關注新質生產力、人口與民生、國企改革和資本市場改革等議題。

► 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結合當前的國際形勢和大國關系,解決“卡脖子”難題,加快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前沿技術突破和應用推廣,無人駕駛、低空經濟、數字經濟、人形機器人、6G等未來產業將是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 國企改革:2025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相關改革舉措或將加快推進。兩會期間關注國有企業市值管理、經營機制改革、國有資本結構調整、重組等方面的進展。

► 民營經濟:2024年12月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向社會公开徵求意見並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3],2025年2月習近平主席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爲,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要扎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4]。

► 資本市場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2025年初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爲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了制度保障。關注政策端對於資本市場“1+N”制度體系完善,如促進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壯大耐心資本、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等方面的舉措。

► 對外开放:當前國際形勢和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要求下,堅持高水平對外开放是必由之路,要“擴大高水平對外开放,穩外貿、穩外資”,有序擴大自主开放和單邊开放、發展服務貿易、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以及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展等方面議題值得關注。

► 人口與民生:爲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的人口發展新形勢,2024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5],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幹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兩會期間繼續關注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進教育公平、醫療、養老、收入分配等相關議題。

► 區域協調發展: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

► 防風險:防範系統性風險發生可能,尤其關注房地產止跌回穩、地方中小機構金融風險等問題。

3)  “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完成情況及“十五五”前瞻。2025年爲“十四五”收官及“十五五”規劃的承啓之年。“十四五”期間部署的重點工程項目、目標的完成情況有望受到較高關注。也需關注“十五五”規劃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貫徹執行2029年及2035年中長期改革任務等方面的具體落實。

4) 兩會期間可能安排及重要事項:如政府工作報告、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人大議案、政協提案、兩會期間各部委(如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央行、證監會等)對相應領域政策改革方向的具體表述,等等。全國人大开會通常舉行多次全體會議,如开幕式、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聽取兩院工作報告和閉幕式;人大代表在代表團會議上提出議案、進行審議;也需關注政策層在代表團會議時的發言。

歷史上資本市場在兩會前後可能表現相對積極,關注政策預期帶來的結構性機會

A股市場在兩會前後表現相對積極。從歷年情況來看,兩會前後A股和港股市場往往都有不錯的表現(圖表7):A股市場(上證綜指)在兩會前一個月和後一個月的平均表現分別爲2.8%/4.6%;港股(恆生國企指數)在兩會前一個月和後一個月的平均表現分別爲1.6%/5.0%;涉及兩會政策預期的板塊或行業表現通常更爲亮眼。從近期市場表現來看,春節後A股市場整體呈現震蕩上行的趨勢,日均成交金額達1.8萬億元歷史較高水平,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改善,主要受內外部因素共同驅動。我國AI技術進步引發高度關注,產業層面進展不斷,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的討論升溫,科技股交易活躍度顯著提高;此外,近期公布的部分金融、經濟數據顯示宏觀基本面也在溫和修復。總體來看,當前A股市場環境和投資者情緒均偏積極,不必過於擔憂外部事件性因素對風險偏好的衝擊,兩會前後A股市場有望保持平穩態勢。

結構上,兩會期間重點關注可能受益於政策預期以及中長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行業和主題,具體的:1)科技成長板塊(圍繞AI和機器人兩條主线)或仍是熱點,但當前TMT板塊交易擁擠度較高,需關注行情擴散和“高切低”效應。2)政策邊際變化潛在有支持的順周期領域,包括基建、地產穩需求相關產業鏈(建築、建材、家電等)、券商等可能有階段性機會。3)國企改革、並購重組等相關政策支持領域。


注:本文摘自中金公司2025年2月23日已經發布的《2025年兩會前瞻》;李求索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13070004 SFC CE Ref:BDO991魏冬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23070023 SFC CE Ref:BSV154李瑾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20120005 SFC CE Ref:BTM851黃凱松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21070010 SFC CE Ref:BRQ876朱嘉懿  聯系人 SAC 執證編號:S0080123040067劉欣懿  聯系人 SAC 執證編號:S0080123070090



標題:2025年兩會前瞻:政策引領,市場如何接招?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623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