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面,萬物復蘇。隨着氣溫逐漸回暖,雨水增多,春天的氣候特點不僅帶來了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也悄然影響着人體健康。春季陽氣升發,人體新陳代謝加快,但此時氣候多變,易導致肝火旺盛、脾胃虛弱。因此,中醫講究“春季養肝”“順時而食”,多喫應季蔬菜既能補充營養,又能調和身體機能。今天爲大家推薦8種春季不可錯過的時令蔬菜,它們不僅新鮮可口、價格親民,還藏着獨特的養生智慧。

1. 薺菜:春野的天然珍

薺菜被稱爲“報春菜”,是春季最早冒頭的野菜之一。它富含維生素C、鈣和膳食纖維,有清熱解毒、明目養肝的功效。剛抽薹的薺菜最爲鮮嫩,可焯水後涼拌,或與豬肉搭配包餃子、餛飩,清香撲鼻。江浙一帶的“薺菜豆腐羹”更是春日經典,滑嫩的豆腐與薺菜的清甜相得益彰。

推薦做法:薺菜豬肉餃子

將薺菜焯水切碎,與豬肉餡混合,加入蔥姜、鹽、香油調味,包成餃子後水煮或煎制,一口咬下滿是春天的氣息。

2. 菠菜:綠葉中的營養寶庫

展开全文

菠菜是春季“養肝菜”的代表,富含鐵、葉酸和胡蘿卜素,能補血潤燥、增強免疫力。但菠菜草酸含量較高,建議焯水後涼拌、清炒或煮湯。廣東人愛用菠菜與豬肝搭配煲湯,補血養肝;北方則常見“菠菜拌粉絲”,酸辣开胃,適合春季提振食欲。

推薦做法:蒜蓉菠菜

熱鍋涼油爆香蒜末,放入焯水後的菠菜快速翻炒,加鹽調味即可。簡單快手,保留菠菜的原汁原味。

3. 兒菜:西南地區的春日限定

兒菜(抱子芥)外形如母子相擁,口感脆嫩微甜,是川渝地區的特色春菜。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助消化、解油膩。兒菜可切片清炒,保留脆爽口感;或與臘肉同燉,鹹香與清甜交融;四川人還喜歡將其泡制成酸菜,佐粥下飯一絕。

推薦做法:臘肉炒兒菜

兒菜切片焯水,臘肉煸炒出油後,加入兒菜和紅椒翻炒,少許糖提鮮,鹹香中透着回甘。

4. 紅莧菜:補鈣又補鐵的“長壽菜”

紅莧菜葉色紫紅,煮後湯汁如胭脂,民間稱其爲“補血菜”。其鈣含量是牛奶的2倍,鐵含量比菠菜更高,適合貧血、體弱者食用。清炒時加蒜末提香,或與皮蛋煮湯,鮮味十足。閩南人愛用紅莧菜搭配海蠣,煮一鍋“莧菜海蠣煲”,鮮美又滋補。

推薦做法:上湯紅莧菜

蒜片爆香,加入皮蛋丁、鹹蛋丁炒香,倒入高湯煮沸後放入莧菜,煮至軟爛,湯汁紅潤鮮美。

5. 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

韭菜性溫,有“起陽草”之稱,適合春季升發陽氣。其膳食纖維豐富,可促進腸胃蠕動。經典的韭菜雞蛋盒子、韭菜炒豆幹簡單又下飯;與河蝦同炒,鮮味倍增。北方人春季必喫“韭菜合子”,外皮酥脆,內餡鮮香。

推薦做法:韭菜炒河蝦

河蝦爆炒至變色,加入韭菜段快速翻炒,少許鹽和料酒調味,河蝦的鮮與韭菜的辛香完美融合。

6. 豌豆苗:一口喫下整個春天

豌豆苗是豌豆的嫩梢,口感柔嫩,富含維生素C和氨基酸,有清熱解毒之效。清炒時只需加蒜末和鹽,便能凸顯其清甜;涮火鍋時燙幾秒,脆嫩爽口;上海菜“豌豆苗炒筍絲”更是將春鮮發揮到極致。

推薦做法:上湯豌豆苗

火腿絲、皮蛋丁與高湯同煮,放入豌豆苗燙熟,湯汁清澈,豆苗嫩滑,滿口清新。

7. 萵筍:脆嫩多汁的“廚房良藥”

萵筍(青筍)水分充足,含鉀豐富,能利水消腫、緩解春困。萵筍可切片涼拌,加少許花椒油提味;或與臘肉、木耳同炒;萵筍葉也別浪費,焯水後涼拌,略帶苦味卻清熱去火。

推薦做法:萵筍炒肉片

萵筍切片,瘦肉用澱粉醃制後滑炒,加入萵筍和黑木耳,調味勾芡,口感層次豐富。

8. 苜蓿菜:江南的“草頭”之鮮

苜蓿菜(草頭、金花菜)是江南春季野菜,富含維生素K和鐵元素,可清熱利溼。上海名菜“酒香草頭”用白酒熗鍋,激發出苜蓿的獨特香氣;與河蚌肉同炒,鮮味翻倍;北方人則喜歡將其蒸成麥飯,蘸蒜汁食用。

推薦做法:酒香苜蓿

熱鍋倒入白酒,快速放入苜蓿菜翻炒,加鹽和糖調味,酒香與草香交織,別具風味。

春食鮮,正當時。這8種應季蔬菜不僅凝聚着自然饋贈的鮮嫩,更暗含順應天時的養生智慧。它們價格實惠、做法多樣,無論是清炒、燉湯,還是做成餡料,都能爲餐桌增添一抹春意。在這個陽氣升發的季節,不妨多逛菜市場,將這些“春日限定”帶回家,用舌尖感受季節更迭的美好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標題:开春後,遇到這8種蔬菜別手軟,都是應季新鮮菜,營養好喫又便宜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589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