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爲藥食兩用之品,歷史悠久。山藥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補脾胃、益肺腎。在臨牀炮制上,目前多用生山藥與炒山藥兩種,生山藥偏於平補氣陰,炒山藥重在健脾止瀉。山藥與健脾藥配伍可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倦怠、便溏久瀉,營養不良等;與益肺藥同用可治療肺虛久咳、氣喘等;與補腎藥聯合可治療腎虛尿頻、遺精等症。如《本草綱目》曰:“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本草正》曰:“山藥味微甘而淡,性微澀。所以能健脾補虛,澀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可見山藥功效頗多。

下面介紹以下幾種常用的山藥食療方法,可祛疾防病或用於病後的調養。

山藥茯苓粉

炒山藥、茯苓等量,打粉,每次30~50g,加水適量衝服。也可用生山藥、茯苓各100g,混勻,共研細碎,放入大碗中,加水適量,浸泡成糊,面粉800g加入發面,揉勻,等面發起後,放適量鹼,做成面餅蒸食或者烤做餅食。用於脾胃不健、納差食少、乏力便溏者食療調養。

山藥薏苡蓮子粥

生山藥、薏苡仁、蓮子肉、芡實等量,共取20~50g,加小米適量熬粥,可健脾胃,用於脾虛腹瀉、氣短乏力者日常調理。

山藥蓮子扁豆湯

炒山藥30g,蓮子15g,白扁豆10g,水煎服,可健脾固腎,厚腸止瀉,適於慢性久瀉、營養不良、婦女白帶多屬脾虛溼盛者。

山藥茱萸泥

取鮮山藥250g,山茱萸10g,將山藥洗淨去皮,搗爛如泥,加入山茱萸,蒸熟加白糖適量,適於小兒遺尿者日常食用。

山藥雞內金糊

炒山藥12g,雞內金5g,共研末混勻,加適量紅糖,以上爲1日量,加水煮沸成糊狀,分2~3次口服,可用於調養小兒食積。

山藥黃芪汁

生山藥10~30g,黃芪10~30g(包煎),煎煮半小時後,去黃芪,喫山藥喝汁,可用於氣陰兩虛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調理。

山藥柿餅粥

生山藥60g,生薏苡仁60g,柿霜餅24g。上三味,先將生山藥、生薏苡仁搗成粗渣,煮至爛熟,再將柿霜餅切碎,調入融化即可。適於有納差食少、虛熱勞嗽等表現的脾肺陰虛者。

山藥糯米粥

炒山藥35g,糯米50g,砂糖適量。將山藥、糯米用文火煮成稀粥,加適量砂糖調勻。可健脾養肺益胃,適於食少倦怠、便溏乏力、肺虛久咳者,亦可作爲健康人保健強身之用。

山藥紅豆紅棗糕

鮮山藥、紅豆各200g,紅棗400g,鮮白扁豆50g。將鮮山藥切成薄片,紅豆煮熟爲泥,再將紅棗、鮮扁豆切碎,共混勻做糕,上籠武火蒸15~20分鐘即可食之。可健脾補氣養血,適於便溏乏力、面黃肌瘦者,及大病、久病後的調養。

山藥果仁餅

生山藥500g,面粉150g,核桃仁、葡萄幹等各色果仁適量。將生山藥洗淨去皮,蒸熟放碗中,加面粉,揉成面團,放瓷盤中,按成圓餅狀,上面擺果仁,然後用武火蒸20分鐘即可食之。可健脾益腎,用於脾虛者日常調理。



標題:補脾食物中的佼佼者,比小米強多了!常喫補脾益胃,增強抵抗力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589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