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總是提不起精神、沒靈感怎麼辦?腦神經醫師:善用「柴嘉尼效應」就能有效解決

「做開心的事」、「自主自發地工作」時,就能發揮強大的專注力,不論工作或讀書,生產力都會很高。(示意圖/取自Pixabay)
編按:在做事遇到瓶頸時,適當地暫停,反而有助於提升效率。這種心理現象被稱為「柴嘉尼效應」,它讓我們對未完成的事更印象深刻,並促使我們主動去解決。
做事遇瓶頸,「柴嘉尼效應」能解決
「廣告後請繼續收看!」
這其實是電視台為了讓觀眾在廣告後仍願意留在自家頻道,所做的刻意呈現。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看到這種橋段時,滿腦子想的都是後續劇情發展,在意得不得了。
中途喊停,不是壞事
「中途叫停、未竟全功的課題,會比已完成的課題更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人人都有的一種心理效應,名叫「柴嘉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
換句話說,讀書和工作也是一樣,刻意在那些不上不下的地方中斷、休息,會遠比「做到一段落」更能使人牢記,這就是柴嘉尼效應。它甚至會讓我們因為在意後續發展,所以休息後也能順利地再起步。
其實,在讀書時碰到複雜問題,或編製工作用的資料時想不出好點子等,這種撞牆、碰壁的時候,先暫停該項作業,也是一個頗有效的解決方案。
搜索枯腸時要「邊走邊想」
說起靈感,一手催生出iPhone 的史蒂夫.賈伯斯有個小故事—據說每當搜索枯腸或思考重要事項時,他就會到處散步,而非一直枯坐桌前。
現已有研究指出,「邊走邊想」這個方法,的確可能幫助我們發想出新創意。
史丹佛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的瑪麗莉.歐佩卓(Marily Oppezzo)博士研究團隊就進行了一項實驗,分析健走能否有效提高創造力。
研究團隊讓受試者在各種不同的條件下健走,並於健走前後進行量測創造力的測驗。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受測學生在健走過後,創造力皆大幅提升。
人類的大腦,基本上都是單工作業。不過,像走路這種已經可以下意識操作的行為,就能夠和其他工作同步進行。
健走有助於提升創造力的理由,目前仍尚未釐清。研究團隊所提出的假設,是認為—健走可能會振奮心情,或由於健走能適度釋放腦中能量,因此讓大腦得以更自在地天馬行空。
總之,當你搜索枯腸時,請稍微離開座位走一走再思考,如此將能有效地轉換心情,千望別讓自己待在桌前繼續勞神苦思。
標題:做事總是提不起精神、沒靈感怎麼辦?腦神經醫師:善用「柴嘉尼效應」就能有效解決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