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數據,2024年15至24歲女性梅毒個案較十年前暴增53倍。(示意圖/pixabay)

台灣青少年性病感染情況令人憂心,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數據,2024年15至24歲女性梅毒個案較十年前暴增53倍,年增率達51.4%,引發醫界高度關注。

青少年性行為早熟加上交友APP成染病主因

王聖儒醫師透過其臉書專頁「」分析指出,青少年梅毒感染激增主要有三大成因

1. 交友應用程式的普及導致「一滑就約,一約就愛愛」的現象

3. 性教育嚴重不足,造成許多青少年對保護措施和性病知識缺乏了解

梅毒病程隱匿性高 誤認汗皰疹

梅毒作為一種透過親密接觸傳染的性感染症,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或誤診。王醫師曾分享一名16歲少女的案例,該患者手指出現反覆小水泡,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汗皰疹或蕁麻疹,在診所治療無效後,症狀擴展至全身手腳出現紅疹及脫皮,最終被確診為二期梅毒。

孕婦感染案例同步上升

梅毒若未及時治療,病程將分為四個階段。(圖/取自衛福部)

梅毒若未及時治療,病程將分為四個階段:

一期梅毒會在感染後約三週出現生殖器或口腔無痛性潰瘍;二期梅毒則於數週至數月後全身出現紅疹,特別是手掌、腳底的「銅幣疹」,伴隨脫皮、淋巴腫大等症狀;接著進入表面症狀消失但病菌仍潛伏體內的潛伏期;最後若持續未治療,可能發展為侵犯心血管、神經系統的三期梅毒,造成失明、癱瘓或失智等嚴重後遺症。

若出現生殖器潰瘍、手腳紅疹、異常掉髮或皮膚脫屑等異常症狀,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切勿自行用藥處理。(圖/取自衛福部)

王聖儒醫師特別強調,安全性行為和正確使用保險套是預防感染的基本措施。他建議有性行為的青少年應定期檢查性病,包括梅毒、HIV、淋病及披衣菌感染等。若出現生殖器潰瘍、手腳紅疹、異常掉髮或皮膚脫屑等異常症狀,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切勿自行用藥處理。



標題:16歲女生手腳起水泡,一驗已染「這性病第二期」!台灣青少女病例10年暴增53倍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4759.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