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灝節後最新對話:國際資金的輪動开始了,港股還是交易性行情,打破區間需要新的邏輯
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近日在與瑞士寶盛的月度對話中,分享了對關稅、港股以及DeepSeek等熱點話題的最新觀點。
洪灝表示,DeepSeek橫空出世之後,市場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輪動;美國標普年初至今漲了3%左右,黃金漲了10%,港股從底部上漲已經20%,而科創50代表的科技板塊漲幅則更大。
在美元依舊強勢的大背景下,這在過去似乎不可想象,但這反應的現象是,國際上資金的輪動也已經开始——它开始從美國這樣一個所謂領跑的市場,走到歐洲、中國這些在過去幾年表現相對落後的市場。
而這說明,市場开始對之前的邏輯產生了反思,DeepSeek的出現,正是其中的導火索。
就港股市場而言,洪灝認爲,我們現在還是一個交易性的行情。
要打破目前的交易區間,我們需要一個新的邏輯,但這個邏輯不能全靠競爭對手的弱化,更應該是對於我們自己的一些問題拿出根本性的解決辦法。
因此,最終交易區間的突破,還是要依靠我們中國市場本身。
關稅更像是一個談判籌碼
問:您之前在上海的時候,建議投資者把對貿易战的預期放保守一點,如果結果較好的話,那就當是一個驚喜,目前的發展算不算比預期要好一點呢?
洪灝:我覺得,可能是比我們的預期稍微好一點。
但是今年也剛开年,特朗普1月20號才上任,到現在上任第三個星期,他已經做了一些驚世駭俗的事情。
關稅方面,針對中國,很明顯,幕後是有談判的。
尤其是我們在最近釋放了一系列的信號,當然,這些信號比較微妙;
比如說我們看到,春節聯歡晚會有一個美國人,
由於他贈送了一本珍貴的相冊,所以他被邀請主持了一小段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
這個在歷史上還是非常罕見的,
給美國身份的朋友在全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裏一個亮相,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強烈的信號。
再加上我們也看到,DeepSeek,你說它爲什么在春節這么一個關鍵的節點釋放出來?還是談判正在進行的時候。
同時,對於5納米的芯片,我們最近聽到消息說,我們的一家公司已經研發出來了5納米的芯片。
這些消息釋放的時間、姿態,其實都說明了我們在幕後已經开始談判了。
所以關稅只增加10%,而且特朗普對於其他貿易夥伴的關稅,比如說墨西哥和加拿大,他表示還可以再談,雖然說是25%,但是也沒有馬上加上去。
種種跡象表明,首先,在幕後有密鑼緊鼓的談判;
第二,現在看來,關稅的大棒更像是一個談判的籌碼。
尤其是對於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態度,在短短一天裏就發生了逆轉,說要推遲30天,那說明是有的談的。
所以雖然我們還是比較保守,但是的確關稅到現在爲止,還是比我們很多人想象的要好很多。
刺激政策和關稅
絕大部分不要關聯一起看
問:如果真的能談的話,跟2018年的時候去比較,您認爲中國面對的局面有什么分別?
洪灝:2018年是第一次,關稅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畢竟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其實關稅也很少提及了。
美國對華關稅大概就是2.5%左右,基本上就是零關稅。
2001年的貿易協定,其實也幫助了中國經濟騰飛。
所以這是歷史上一段比較好的的合作關系。
這一次是第二次進行關稅談判,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同時也有了我們在技術上的一些突破,
如果雙方都有誠意去談判的話,達成第二階段貿易協定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畢竟我們在談判的時候,我們要看一下,我們的對手想要什么,特朗普他想要什么。
他是想要一個交易?還是要抑制中國的發展?
我感覺,他更像是要拿一個有利於美國的deal,他並不特別在乎國際的關系、國際的地緣政治;
他最近做的一系列聳人聽聞的決定,比如說在加沙的決定,比如說對於巴拿馬的決定、格陵蘭島決定等等,
其實都告訴我們,他在尋求美國的利益,而不是在尋求所謂的抑制對手。
這就和之前的民主黨政府有一些不同了。
民主黨政府在關稅大战之後,對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禁運。
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科技禁運的措施,其實都是從民主黨時期开始的,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特朗普時期的對華關稅,在拜登時期也全部保留下來了。
所以,兩位總統他們打關稅大战的出發點似乎是不一樣的。
一個更多的是爲了爭取對於本國的利益,另外一個是爲了抑制競爭對手。
所以,這個出發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問:假如還是談不成的話,您認爲,國內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否需要提升?就是說,本國經濟的刺激反而能有所提高?
洪灝:這都是此消彼長的。
我們不能夠說,因爲關稅大战的預期比較壞,我們國內政策的刺激力量就會加大。
畢竟我覺得,刺激國內經濟,幫助我們中國的經濟從底部开始逐漸修復,其實跟關稅大战也沒有啥關系。
關稅大战主要還是從一個外部的因素去制約我們經濟的增速,
但是更重要的是,房地產下行周期所帶動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它阻礙了我們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年從底部擡升出來。
所以,當然,如果關稅大战的預期較壞的話,的確我們會看到,政策刺激會強預期。
但是,並不能因此而感覺到沾沾自喜。
反而,如果沒有關稅,同時刺激政策如期進行,反而效果會更好。
或者說,刺激政策和關稅,絕大部分不要關聯在一起看。
算力成本降低後
或能迎來更多算力需求
問:美國憑着技術優勢幾乎壟斷了整個西方世界的人工智能產業鏈,DeepSeek的成功會不會打破這個局面?全球的AI市場上面,中國玩家會不會能夠分到一定的市場份額?
洪灝: DeepSeek它是一個模式上的突破。
一般來說,技術的創新之母都是必要性。
因爲我們沒有渠道去买那么多的英偉達芯片,而且它的費用也比較貴;
同時,美國不斷增加技術禁運的門檻,導致我們必須用已有的資源去做出更多的、更大的產出。
這更多的是一個工程學上的完善和提高。
但這也展示了,過去大力出奇跡、無腦买算力的AI發展模式,其實是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去替代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到了下一個階段,比如說像AGIASI的階段,其實算力還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我們在計算模式上取得了一個突破,DeepSeek證明了花小錢可以也可以辦大事。
但是我們現在還在一個邏輯推理的階段,
到了下個階段,比如說視頻的可視性、視頻和邏輯的結合,以及AI進入人形機器人的控制等等,這些必然是需要更大的算力的,沒有辦法。
甚至由於DeepSeek模式的突破,導致AI算力成本的降低,反而會產生更多的需求,這些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之前,比如說像一些公司囤積了很多英偉達的顯卡,因爲大家都覺得以後买不到了,所以就趕緊买。
現在看來,很多估算,要重新去審視了。
價格等等,都得重新審視了。
畢竟,英偉達它的產品設計,它有自己一系列的護城河,比如說CUDA的編程,硬件之間的互相聯系、共同作用,
這些都導致英偉達的生態系統,的確是有一道比較深的護城河的,但是它也不是堅不可破的。
歷史上,能夠在硬件上頭,永遠稱霸的公司是非常少的。
但是在軟件系統上,比如說像蘋果、微軟這種公司,能夠稱霸很多年的公司倒是大有人在。
所以我覺得,英偉達現在跟原來的評判標准就完全不一樣了。
同時,這個公司它的毛利達到70%多——天下苦英偉達已久,大家都是想分一杯羹的,那么高的利潤率。
所以,也不要太驚訝有別的顯卡出來,甚至一些新的模式。
當然,我們不是技術的專家,
DeepSeek它也是开源的軟件,所以這些東西都是很容易經過外國專家驗證的,
這也是很多外國專家對於DeepSeek嘆爲觀止的重要原因。
之後,由於算力成本的下降,產生更多算力的需求。
但是,這個算力的需求,是否符合之前大家對英偉達顯卡需求的盲目推算?
我相信,會有比較不一樣的結果。
資金的輪動也开始了
重新分配到中國尤其是科技股
問:我們來聊一下港股,現在交易窗口已經打开了,這也跟過去歷史上所謂的春節行情有點相似。您認爲這大概持續到什么時候?板塊配置上面,哪一些值得注意?
洪灝:板塊上,今年,尤其在DeepSeek橫空出世之後,市場發生了一個比較明顯的輪動。
美國標普今年年初至今漲了3個點左右,黃金漲了10個點。
港股從底部上已經20%了,如果你看科創50,還有科技板塊,其實它漲的幅度會更大。
以前這是不可想象的,因爲美元還是很強。
美國降息的力度,漸漸的好像市場也不怎么預期了,美國官員也紛紛改口了。
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顯然美國科技股還是保持強勢的背景下,其實我們看到,資金的輪動也开始了。
可以看到,美國以外的市場,像歐洲的市場,德國居然還創了新高,法國把去年夏天以來的坑基本上填滿了。
所以,輪動確實在發生,它從一個所謂領跑的市場,走到了這些表現相對落後的市場。
這恰恰就證明了,市場也开始對於之前的邏輯都產生反思。
它把資金重新分配到我們中國的市場,尤其是我們中國的科技股。
節前幾次播客中,我們也討論過了中國科技股在今年的一些機會,像北創50的這么一些機會。
現在看來,它在逐步兌現,這些板塊漲得非常好,阿裏巴巴漲了20%多。
當然,這些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現在講的是整個大的邏輯的顛覆。
美國例外主義從很早以前开始到現在,它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了,它的打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但是我們也看到,現在的邏輯很明顯產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很多人說,把DeepSeek的橫空出世作爲驚醒的一刻,但是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導火索。
其實,更大的背景就是在過去二十多年以來,美國所做的一系列事件,從根基上,對於美國優越主義根基的蠶食。
所以,今天才會產生這樣的後果。
港股仍是交易性行情
區間打破需要根本性變化
問:所以您認爲,這個升勢能持續,而且更多是看全球流動性的因素?
洪灝:升勢來講,我覺得,我們現在還是一個交易性的行情。
之前我們說過,這是一個波段的行情,它在一個交易區間也很久了,我們需要一個新的邏輯的打破。
當然,DeepSeek它是一個新的導火索,
但是要打破這個交易區間,更多不僅僅是要競爭對手弱化,我們自己也要強大起來,打鐵也要自身硬。
我們市場的一些根本的問題,其實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所以,僅僅是因爲對手弱化,尤其是一個橫行了幾十年的邏輯在不斷被蠶食,
到今天你說僅僅是因爲這個原因,它導致你打破這個交易區間,我覺得是不太可能的。
因爲交易區間的形成,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因。
外部環境的變化,它的確是產生了一個的更好的環境,從而讓你突破這個交易區間;
但是,最終交易區間的突破,還是要依靠我們中國市場本身,一些根本的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
需要持續盈利增長
而非估值倍數的擴張
問:現在市場對於兩會的預期,开始在盯GDP目標,還有財政赤字的目標。目前您認爲,預期有沒有打滿?我們還有沒有超預期的空間?
洪灝:政策可以改變你的情緒,它可以改變你的預期,導致你愿意爲市場而付出的估值倍數上升。
估值倍數的擴張,反映的就是情緒的好轉。
但是歸根到底,這個市場要持續下去,它不能夠僅僅是情緒上的博弈,它不僅僅是估值倍數的變化;
更多的是,市場它需要一個持續的盈利的增長。
這么多年來,我們的每股盈利,還是固定在一個同樣的水平。
十幾年了,基本上沒有特別大的改變。
這就導致,每一次市場上漲,都是通過估值的擴張和收縮而改變的。
我們也知道,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流動性注入當然情緒就會好,這樣產生一波行情。
但是這種行情都是交易性的行情。
有一些朋友喜歡买入持有,或者說做價值投資等等,
對於這些投資策略,它是沒有特別大的幫助的,因爲它完全是一個交易性的策略。
所以它產生的行爲,就是價值的投機,而不是投資。
它產生的就是一個短期的價值與價格的背離,產生一個交易的機會,
而不是說因爲增長的模式發生改變,從長期的一成不變到持續穩步上升。
這是兩種不同的投資方法。
所以我覺得,政策能夠出來固然好,刺激能夠強於預期固然好,它也會產生一波行情。
但是,最終要想讓這個行情能夠持續幾年以上,而不是幾個星期,那么我們就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了。
標題:洪灝節後最新對話:國際資金的輪動开始了,港股還是交易性行情,打破區間需要新的邏輯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