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商場裏的按摩椅,也要上市了。

近日,共享按摩椅品牌“樂摩吧”的母公司樂摩物聯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擬主板掛牌上市,中信建投國際和申萬宏源香港擔任聯席保薦人。

長久以來,在共享經濟的江湖裏,似乎“燒錢”和“虧損”成了繞不开的魔咒。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再到共享充電寶,這些曾經的“風口”項目,大多未能幸免。樂摩吧卻打破了這一固有印象,不但早早實現盈利,還在IPO前給股東分紅了4000多萬元。

不過,從估值來看,共享按摩椅還只能算是個“小生意”,即便樂摩吧已經做到了垂直品類的絕對第一,IPO前的估值也僅爲7.5億元。


9個月盈利1億元


樂摩物聯創立於2014年,2016年正式开展智能按摩服務業務,推出了廣爲人知的共享按摩椅品牌——樂摩吧。

從消費場景來看,樂摩吧熱衷於投放在商業綜合體、影院、交通樞紐場所(包括機場、高鐵站等)等高人流量區域。用戶可以通過自助支付享受計時按摩,收費標准有三檔,分別是6元錢6分鐘、10元錢12分鐘、15元錢20分鐘。

與很多共享經濟公司類似,樂摩吧也採用了“直營+加盟”兩條腿走路的方式。根據招股書,樂摩吧約70%的服務網點由公司直接運營;另外30%的服務網點採用合夥人模式,由公司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本地合夥人負責選址、裝修等網點運營工作,雙方按交易額比例分成。

在雙模式的帶動下,截至2025年1月15日,樂摩吧已經在全國設立了超過4.5萬個服務網點,投放超過50萬張智能按摩設備,覆蓋中國大陸地區31個省級行政區及339個城市,累計可識別服務人數超過1.5億,注冊會員人數超過280萬名。

長久以來,“燒錢虧損”幾乎已經成了共享經濟的代名詞,與大多數創業項目不同的是,樂摩吧早已實現了盈利,而且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招股書顯示,公司2022年、2023年營收分別爲3.3億元、5.86億元,2024年前9個月營收爲6.14億元,已超過2023年全年營收規模。同期淨利潤分別爲853萬元、9458萬元、1億元。

直營模式是樂摩吧的主要收入來源。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9個月,直營模式的營業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74.26%、80.45%和84.01%。

盡管合夥人模式的營收佔比較低,但毛利率遠高於直營。2024年1-9月,公司直營模式的毛利率爲34.22%,合夥人模式則高達74.44%。

除了核心按摩業務,樂摩吧過去幾年也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线,比如將觸手伸向家用按摩設備、按摩小件銷售以及廣告服務。2022年到2024年前9個月,這部分業務分別爲公司貢獻了1.4億元、1.91億元和1.09億元。

另外,樂摩吧還在招股書中提到,計劃在海外市場尋找更多機會,尤其是關注到亞洲市場對智能按摩服務有潛在需求,計劃在該等海外地區設立服務網點網絡。


IPO前分紅超4000萬


目前,樂摩吧已經成爲了國內共享按摩椅領域的絕對頭部。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1年-2023年,按交易額計算,樂摩吧在中國大陸所有智能按摩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分別爲29.4%、33.9%及37.3%。2023年的市場份額,達到第二名的2倍之多。

這份成績單背後,離不开核心團隊的推動。根據招股書,樂摩物聯最初是由福州境界、自然人吳景華及陳建霖共同創立,但公司成立後並未立即开展實際業務。直到2016年,謝忠惠的出現,才讓這家公司真正“活”了起來。

70後的謝忠惠畢業於集美大學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曾在真彩文具做過銷售總監及總經理。2011年5月,他創辦了上海福健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專注於按摩椅產品的开發和銷售。正是這段經歷,讓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共享按摩椅的商機。

2016年,謝忠惠和朋友吳景華通過協商收購了樂摩物聯60%的股權,成爲控股股東,同年推出了“樂摩吧”品牌。

樂摩吧的另一個靈魂人物是現任董事會主席韓道虎。2016年,韓道虎以0對價向謝忠惠收購了公司30%的股權,成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從職業經歷來看,韓道虎是位按摩椅行業的老兵,早在1999年,他就創立了上海久工機電,成爲中國較早涉足按摩椅行業的企業之一。

據媒體此前報道,樂摩吧也是在韓道虎的牽线搭橋下,於2017年3月獲得了潘建忠和李斌兩位個人投資者共計700萬元的投資,爲公司注入了新的動力。

當然,樂摩吧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

2020年前後,極度依賴线下消費場景的樂摩吧受疫情影響,一度面臨1.5億到2億元的資金缺口,面對困境,謝忠惠也展現出了不俗的危機處理能力。他一邊與商場協商,用押金抵扣租金,同時對公司高管降薪;另一邊,他與合作夥伴達成協議,疫情期間的營收全部歸合作夥伴支配,公司不參與分配,以此激勵大家積極自救。

此外,謝忠惠還抵押了自己的房產,籌集了1800萬元資金,加上公司籌措的其他資金,僅用2500萬元就讓樂摩吧成功渡過了難關。

值得一提的是,樂摩吧在業績回暖並穩步上升後,开啓了“分紅模式”。2023年,公司向權益股東派發股息2375萬元;2024年前三季度,又派發股息2000萬元,分紅總額高達4375萬元。

截至上市前,謝忠惠爲公司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爲21%,韓道虎持股比例爲19.5%。


曾因對賭回購股權


與大多數依賴資本持續“輸血”的共享經濟項目不同,樂摩吧成立至今對外融資並不多。除了上文提到的700萬元個人投資外,樂摩吧只披露過兩次融資信息。

第一次融資發生在2017年12月,在個人投資者李斌的引薦下,基石資本通過旗下基石億享向樂摩物聯投資了5000萬元。招股書透露,當時雙方籤訂了對賭協議:“若樂摩物聯於投資完成後五年內未實現上市,基石億享或會要求該公司回購股權。”

時間來到2023年4月,由於樂摩物聯未能登陸任何證券交易所,於是雙方達成協議,樂摩物聯以股本削減方式向基石億享購回注冊資本人民幣1142857元,以便基石億享行使其部分贖回權,購回對價約爲人民幣6210萬元。

這筆交易完成後,基石億享持有的樂摩吧剩余注冊資本爲人民幣285714元,約佔公司總股本的2.7%。

另一次融資則發生在2024年9月,融資金額爲4095萬元,投後估值達到7.5億元。

如果以這個估值計算,基石資本手中剩余的2.7%股份,對應的金額約爲2025萬元,加上此前購回的對價6210萬元股權,雖然這筆投資沒能讓基石資本賺得盆滿鉢滿,但也算是個不錯的收場。

最後回到企業本身。雖然從市場佔有率、業績表現、股東投資收益來看,樂摩吧都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但公司仍面臨一些經營挑战。

招股書顯示,2024年前9個月,公司經營活動所得淨現金約爲1.75億元,投資活動所用淨現金約爲-1.45億元,融資活動所用淨現金爲-0.41億元;期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了0.11億元,截至9月末僅爲0.28億元,而該時期,樂摩吧的流動負債總額爲2.09億元,其中一年內需要償還的銀行貸款就有0.49億元,資金缺口明顯。

現金流喫緊,或許正是樂摩吧此時選擇上市的原因之一。

此外,盡管樂摩吧已經坐穩了頭把交椅,但其所處的共享按摩椅領域終究是個小市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過去五年智能按摩服務市場整體增長速度較慢,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23.4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4.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僅爲1.1%。

對於投資者而言,市場規模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天花板,也直接影響其投資熱情。這不足30億的蛋糕,能否支撐起樂摩吧上市後的雄心?



標題:50萬張按摩椅,撐起一個IPO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166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