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3日)立春,您“咬春”了嗎?此時,韭菜鮮美、豆芽生嫩、薺菜新發……不論是喫春卷還是喫春餅,都能一“卷”了之。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進入蛇年後的第一個節氣。此時陽光和煦,萬物發生,新的輪回开啓。

立春時,春寒料峭,氣象意義上屬於春的範疇並不算廣闊,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感受春的氣息。“咬春”,喫春餅、春卷正是人們喜愛春天的一種表達。

立春 來一大口春餅吧!

今天,“咬春”喫春卷、春餅依然是人們迎接立春的重要儀式。

在北方,尤其是華北、東北,立春日大街小巷的春餅店都會擠滿了人。而能讓北方人在節慶時暫且放棄餃子,春餅自有它的獨特魅力。

常見的餅有蒸餅、烙餅兩種。蒸餅,开水燙面而成,揪成小劑子,按扁刷油,最後慢慢擀成合適的圓餅,上鍋蒸熟。蒸出來的春餅要薄如蟬翼,細膩柔軟。烙餅,則是在餅鐺或平底鍋上烙熟。烙的春餅富有彈性,比較筋道,細細咀嚼,能夠品嘗出其中的小麥香氣。

展开全文

‌春餅的基礎搭配是一份“炒合菜”——韭菜、豆芽、雞蛋組合。這種搭配,既有春天韭菜的鮮,又有雞蛋的香,再加上新發黃豆芽的爽口,增加了層次感‌,一口下去美味十足。加上醬肘子的春餅是最經典的搭配。春餅薄而軟,肘子肥瘦相間,蘸上醬,加幾根黃瓜條,從頭喫到尾,便有“有頭有尾”的吉利之意,包你一喫一個不吱聲。

一口“咔嚓”把春天“咬”出聲

對於江南地區的民衆而言,“咬春”是油炸春卷一口下去的“咔嚓”響,它既是酥脆的證明,也是迎接春天的聲響。

相較於北方,南方的春天來得早一些。在立春前後,薺菜已經伸开鋸齒狀的小嫩芽,悄悄出現在地頭牆角。揚州人會很適時地把這種新鮮包裹在春卷裏,成爲“咬春”的首選。當春卷放入油鍋裏“滋啦滋啦”作響的時候,人們對美味的期待就开始了。隨着油鍋裏逐漸飄出香味,宛如小金條一般的春卷就炸好了。放進嘴裏,春卷外酥裏嫩,香脆之間還夾雜着清新的薺菜,汁水迸發,鮮香無比。

上海春天的味道藏在三絲春卷裏。常見的“三絲”,除了裏脊肉絲,素菜往往會配上黃芽菜、香菇、木耳,或者是時令的韭黃、豆芽、筍絲。這種搭配使得春卷有種油潤的柔軟口感,配合炸卷皮的薄脆感,恰是三絲春卷的妙處。

春天還可以這么“卷”

“咬春”不僅結合着一個“春”字,也結合着各地的民風、民俗。福建泉州的潤餅和春餅一脈相承,雖然它的外觀還有幾分類似於春餅,不過餅皮的制作卻大有乾坤。手捏着面團往鍋上一貼,一蹭,畫上一個圓圈,手落手起短短幾瞬,粘在鍋底的面糊就成了一張薄面皮。面皮配上胡蘿卜絲、春筍絲、豆芽、香菇以及當地盛產的海苔、油炸酥魚、蝦仁等等,口感鮮美而豐富,那是沿海地區春天的味道。

相對於清淡的潤餅,四川遂寧的芥末春卷絕對是對味蕾的挑战。芥末春卷在當地有個更貼切的名字叫“衝”,因爲它薄薄的餅皮裏除了有常見的小菜之外,還有一種口感和芥末類似的特殊醬料。當你手抓住“衝”,頭一仰,順勢放進嘴裏時,辛辣刺激的口感會有衝出天靈蓋的感覺,刺激爽口,也讓人回味無窮。

在湖北隨州人的眼中,春天帶着豆油皮的味道。豆油皮春卷是這裏的特色,將野生薺菜洗淨切碎,與炒熟的肉末、雞蛋、藕丁、蔥姜等拌勻,最後用切成小塊的豆油皮包成火柴盒大小的餅狀,再小火慢煎至兩面金黃,不需要太多等待,美味就出爐了。煎好的春卷表皮橙黃油亮,外焦裏嫩,清香可口,喫起來脣齒留香。

今天立春

您“咬春”了嗎?

綜合:央廣網、中國天氣網

記者:程立龍

來源:央廣網



標題:讓人正月放棄餃子的只能是春卷和春餅!各地立春怎么“卷”?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049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