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裝待發,迎接新一輪上行


春節假期,海外市場並不平靜,AI與關稅成爲全球關注的兩大焦點。一方面,2月1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對中加墨加徵關稅,且特朗普稱歐盟也在關稅計劃中,引發股債匯商市場共振,風險資產受挫,美元指數大幅攀升,非美貨幣普遍承壓,黃金價格創歷史新高。而隨着當地時間2月3日‌特朗普‌宣布暫緩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海外市場又大幅反彈;另一方面,中國本土研發的大模型DeepSeek R1橫空出世,衝擊全球AI產業敘事邏輯,引發對英偉達等海外AI巨頭高估值的擔憂。

往後看,盡管圍繞關稅的博弈或仍將擾動,但我們認爲,隨着不確定性逐步釋放,節後A股有望迎來新一輪上行。我國AI產業的實質性突破、關稅風險整體可控以及國內基本面和政策層面的積極變化,都將成A股市場的重要支撐:

首先,DeepSeek的發布向全球證明了中國在全球AI產業鏈中的競爭力,有望引發中國AI產業鏈的新一輪重估。DeepSeek的成功縮小了市場對於中美AI發展前景的認知差異,促使市場根據全球AI產業鏈的格局進行重新定價,有望引發中國AI產業鏈的結構性重估機會。PB-ROE視角下,當前中國AI產業鏈無論是上遊算力端還是下遊應用端看,估值整體仍偏低,存在較大估值修復空間。從假期中國資產的表現看,外資對於中國AI資產表現出明顯的重估意愿,KraneShares金瑞中證中國互聯網ETF 1月30日單日資金流入創去年10月3日以來最大,恆生科技指數在蛇年第一個交易日逆勢收漲、AI相關板塊表現亮眼,均有望在節後對A股的結構性機會形成催化。

其次,美國加徵關稅靴子落地,中國資產有望更具韌性。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後續國內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有望加碼對衝。此外,從關稅落地後首日的資產表現來看,港股低开高走、在全球市場中表現居前,也顯示了中國資產的韌性。

更重要的,春節假期出行與文旅消費均迎來回暖、決策層對股市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國內基本面和政策層面均迎來積極變化:

  • 春節檔影視火熱,票房創新高。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3日15時30分,2025春節檔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80.20億元,創歷史新高。

  • 春節假期期間,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加快,文旅市場持續火爆。據交通運輸部數據,自1月14日至2月2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到48億人次,相比2024年同期增長7.2%。其中,江蘇、陝西、內蒙古、四川等熱門景區景點接待遊客數量顯著增長,出遊需求旺盛。

  • 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實施方案發布後,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六方面任務,決策層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有望持續提振市場信心。證監會主席吳清發文《奮力开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闡明資本市場對於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意義,並明確下一階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六方面任務,持續驗證提振資本市場已經成爲本輪經濟穩增長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此外,參考歷史經驗,春節前後至兩會期間,本身也是風險偏好提升的傳統躁動窗口。統計近十年春節前後主要寬基指數走勢,往往春節前幾個交易日市場就逐步开啓躁動,春節過後躁動持續演繹。直到兩會前後,隨着經濟目標確認、年初數據發布,市場才逐步迎來決斷。本輪來看,春節前市場整體下跌,本身就已提前計價了中美關稅等不確定性因素。外部利空落地後,隨着國內逆周期政策加碼預期升溫、中美談判推進,市場有望進入風險偏好逐步修復的窗口,爲新一輪上行奠定基礎。

結構上,基本面线索清晰前仍是“啞鈴型”配置。中國AI資產重估疊加自主可控訴求,科技股具備獨立邏輯,有望成爲後續資金顯著青睞的方向;另一方面,關稅問題視談判進程或仍有反復,紅利資產可作爲底倉應對潛在不確定性。


二、節後市場如何配置?


(一)兩會前,整體仍偏向“啞鈴型”風格

1、“啞鈴”的一端:中國AI資產重估疊加自主可控訴求,科技股具備獨立邏輯

DeepSeek創新助力中國AI資產重估,自主可控必要性愈發迫切,中國科技股具備獨立邏輯。一方面,DeepSeek高性能、低成本優勢將推動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潛力,增強我國在科技領域自主可控的信心,有望推動中美科技公司估值收斂。另一方面,國內大模型的崛起不僅有望拉動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算力端的支出、推動國內算力軍備競賽开啓,更對當前AI大模型的降本增效做出重要貢獻,推動AI應用和端側的加速落地,驅動AI投資趨勢向下遊應用端擴散。

重點關注AI應用、AI端側、人形機器人等下遊方向。

  • AI應用:大模型降本增效趨勢下,國內商業化落地周期有望逐步开啓。Deepseek的开源模式和低成本優勢使得AI技術的應用門檻大幅降低,更多下遊企業和开發者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使用先進的AI技術,形成豐富的生態,從而加速AI應用的商業化落地。此前,字節跳動旗下的豆包大模型已經在汽車、智能終端、零售、遊戲等領域實現商業化落地,已經驗證了國內AI應用場景的潛力,隨着技術的不斷迭代和成本的降低,AI在C端的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2025年或成爲C端應用元年。關注AI大模型及應用公司,以及AIGC賦能遊戲、影視、出版、營銷等傳媒領域。

  • AI端側:2024年以來,各大廠商加速布局AI手機和AIPC新品,滲透率提升加速換機周期,同時AI穿戴等藍海市場空間正在打开。DeepSeek R1蒸餾所得的高推理性能小模型能夠更好地適配端側設備,將加速端側AI落地,有望驅動AI手機、AIPC、AI眼鏡等硬件出貨量上行。

  • 人形機器人:海外巨頭量產指引積極,國內多家機器人公司加快商業化落地。海外方面,特斯拉計劃在2025年生產數千台Optimus人形機器人,指引超出市場預期,2025年有望是人形機器人放量元年,持續對產業鏈形成催化。國內方面,2024年以來,國內入局機器人的企業持續增加,各方積極推進產品迭代、發布新品,部分產品率先在細分領域完成商業化試驗,且已有部分廠商實現量產及銷售,2025年產業鏈有望從主題投資進入盈利兌現階段。關注具備成本和多元化應用場景優勢的國內機器人整機廠商,以及產業鏈價值量較大的零部件環節,例如電機、滾珠絲槓、減速器、傳感器等。

2、“啞鈴”的另一端:紅利資產可作爲底倉應對潛在不確定性,結構上可以逐步重視消費紅利等政策受益方向

考慮到中美關稅談判過程中仍存在變數,紅利資產可作爲底倉應對潛在不確定性。我們將紅利資產劃分爲類債紅利(電力、交運、運營商、銀行等)、周期紅利(煤炭、鋼鐵等)和消費紅利(紡服、汽車、家電等),其中周期和消費紅利兼具紅利和順周期屬性,基本面、政策預期對股價有較大影響,而類債紅利基本面穩定性更強、波動率更低。

臨近兩會窗口,結構上可逐步重視消費紅利等政策受益方向。考慮到外部關稅加碼後國內逆周期政策有進一步發力的必要,今年內需有望在政策發力下重新成爲經濟主要增長點,隨着兩會臨近,可能迎來新一輪政策預期驅動的行情,內需相關的板塊有望受到潛在增量政策加持,消費紅利可能是攻守兼備、更需要重視的方向。

(二)3、4月份後,擇機提升對內需順周期和困境反轉行業的關注

經濟周期角度,內需順周期本輪是基本面反轉的重要方向之一。2025年外需受潛在新增關稅擾動,經濟增長更需內需接力。而擴內需作爲本輪政策組合拳發力重點,政策力度有望在兩會期間得到進一步明確,也是最受益於政策定調和復蘇預期的方向。

  • 重視服務類消費。從經濟工作會議表述上看,服務消費作爲符合消費升級和擴容的大方向,有望成爲本輪擴大消費的重要動力和主要增量來源。此外,服務消費也是今年消費細分領域中具備盈利修復彈性的方向。考察各消費行業2023年國內營收佔比與2025年一致預期淨利潤同比增速,內需佔比居前、且25年具備盈利修復彈性的行業主要集中在以餐飲、教育、零售、醫療爲代表的服務消費。外需承壓期通常是內需政策發力的重要時間窗口,潛在增量政策加持下具備盈利修復基礎。

  • 精選傳統消費領域如食品飲料、家電等行業龍頭。隨着本輪政策以需求側爲發力重點,有望受益於經濟定調和基本面改善預期從而迎來估值修復。此外,這些行業多已步入成熟期、盈利穩定,更加重視股東回報,分紅和增持回購意愿較強,且隨着國內需求企穩修復,將兼具增長和分紅。

  • 關注受益於化債政策的建築與地產鏈龍頭。隨着地方政府化債逐步落地推進、財政壓力緩解後新增投入項目的預期強化,受政府主導、應收類資產佔比較高的行業有望迎來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的改善,主要集中在裝修裝飾、專業工程、基礎建設、房屋建設、工程咨詢服務等建築和地產鏈行業。

產業周期角度,供給格局優化的先進制造業是本輪基本面反轉的另一重要方向。尋找過去幾年產能擴張已顯著放緩、出清相對充分、2025年產能利用率大概率迎來修復拐點的行業,同時配合兼並重組,行業競爭格局有望加速優化,產業反轉线索有望在年報和一季報進一步得到明確。重點關注新能源、軍工等先進制造業龍頭

  • 軍工方面,前期“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訂單下達延遲等擾動過去,2025年作爲“十四五”收官之年,軍隊建設“十四五”規劃執行已進入能力集成交付關鍵期,24Q3行業在手訂單已开始回升,“十四五”存量需求有望加速釋放。參考歷史經驗,五年規劃通常是影響軍工行情演繹的重要因素,2025年“十五五”將啓動編制,隨着新一輪訂單周期开啓,有望推動行業整體景氣復蘇。此外,隨着市場並購重組步入活躍期,軍工行業兼並和資產注入步伐有望加快,這也或將成爲2025年軍工行情的重要催化。

  • 新能源方面,近兩年行業供給經歷加速出清,其中電池、風電零部件、光伏硅料及逆變器等環節已出現補庫跡象,2025年开工率或將率先迎來拐點,業績有望先行企穩修復。與此同時,伴隨供給去化,鋰電池、風電行業龍頭集中度逐漸擡升,隨着政策對兼並重組和淘汰低效、過剩產能的支持力度增強,今年行業競爭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產業整合或將成爲重要看點。

風險提示

經濟數據波動,政策寬松低於預期,美聯儲降息不及預期等。

注:文中報告節選自興業證券2025年2月4日研究報告《整裝待發,迎接新一輪上行——A股策略展望》,分析師 :張啓堯S0190521080005、胡思雨S0190521110003、張勳S0190520070004、吳峰S0190510120002、楊震宇S0190520120002



標題:興證策略:整裝待發,迎接新一輪上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0172.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