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養生水,怎么喝能“續命”?
中國茶文化有數千年的歷史,古人起初食茶,以藥入茶始於唐、盛於宋。茶既是飲品,又是藥品,不僅可以療疾、防病,還能健體、養心。
藥茶即以茶爲藥,以茶入藥。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養生,如今的男女老少,常用養生壺、保溫杯、“噸噸桶”等,燉煮、衝泡各類養生茶飲,儼然成爲潮流“標配”。如果只會“保溫杯裏泡枸杞”,那就“out”了。
如何辨證調配代茶飲呢?下面介紹幾款有特色的中式養生水,有助實現身心同養。
種類多樣,輕重有別
衝泡代茶飲如同調配咖啡,選材和烘焙過程各不相同。中藥茶飲,是將中藥與茶葉同時用沸水沏开或煎煮,飲其汁水,比如陳皮、柚子與綠茶相配,稍加蜂蜜,即是理氣化痰、清熱潤腸的陳皮蜂蜜柚子茶;單獨一味中藥也可成茶,如有清熱功效的蒲公英茶,开胃助消化的大麥茶;或選幾味中藥,一般3~4味,不超過8味,用沸水衝泡或稍加煎煮,如飲茶般代替飲水,即爲代茶飲,如菊花、枸杞子、桂圓、大棗相配,即爲養血補腎、清肝明目的杞菊龍眼茶。
一般花葉類藥茶質輕,泡茶取量宜小,如金銀花、玫瑰花、木蝴蝶、荷葉、桑葉、薄荷,各取3~5克即可。植物根莖或果實,如黃芪、太子參、化橘紅、百合、胖大海、麥冬、石斛等,可各取6~10克制成藥茶。部分藥茶質地相對較重,如薏苡仁、決明子等,可取15~30克。
辨證選茶,靈活組合
1
氣虛易感冒
想要通過中式養生水實現保健目標,我們需要“辨體選茶”“辨證飲茶”,即根據體質和病證偏性來對“證”組合。例如,針對人體氣虛證的乏力倦怠、虛汗多、怕風、易感冒或伴大便不成形等,可用黃芪10~15克、參類6~10克,搭配煮茶或衝泡飲用,有助補益元氣、恢復體力。
2
熬夜壓力大
當前社會生活節奏快,白領常久坐、熬夜、壓力大,容易出現面色萎黃或蒼白,口脣和眼瞼色淡白,嚴重者會有頭暈、心悸,甚至脫發、手足麻木等症狀。針對以上血虛證,日常用大棗、當歸、龍眼肉等養血補血,加黃芪與養血藥共用,各選取5~6克代茶飲用,可氣血雙補;情緒壓抑和失眠者可選用合歡花配酸棗仁茶,緩解心煩失眠。
3
肥胖血脂高
大腹便便、超重肥胖者,可在加強鍛煉的同時飲用有“刮脂清腸”功效的代茶飲,借助祛痰溼、助消化、降血脂功效的藥茶改善代謝異常,爲身體“做減法”。選生山楂、決明子、陳皮各約10克爲基本方,下肢浮腫者加冬瓜皮、玉米須6克,腹脹或消化不良者加炒麥芽10克,肥胖者加荷葉6~10克,便祕者加番瀉葉2~3克即可。寒冷的產物,代表寒雨天氣,這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顯著下降,強冷空氣往往能夠帶來雨或雪。
4
口幹手心熱
頻繁开會、講課或居室環境幹燥時,人常會口幹口渴、皮膚幹燥、手足心熱、夜間多汗、舌紅舌苔少甚至舌有裂紋等情況,常提示爲中醫陰虛證,若飲咖啡等反而會加重口渴,此時宜選用滋陰潤燥的飲品。如選擇麥冬、石斛、烏梅、蘆根、茅根中2~3種搭配,味酸甘,能滋陰生津;咽喉不適、音啞者可加羅漢果或胖大海。
5
怕冷手腳涼
陽虛體質則相反,表現爲怕冷、手足冰涼、易腹瀉、舌淡苔白等。“寒者溫之”,此時茶飲溫熱服爲宜,可選龍眼肉、肉桂、姜、大棗,調配如肉桂紅茶、紅糖姜湯等,均可溫中助陽,堅持飲用有助改善體質。
6
腰酸記憶差
老年人一直是飲用養生茶的主要人群。中醫認爲,老年人的病證以虛爲主,特別是腎虛證多見,如出現腰腿酸痛、耳鳴、記憶力下降、脫發、性功能下降等,可用黃精、桑葚子、覆盆子、菟絲子、沙苑子各6~10克,取其中2~3種搭配,煎煮或衝泡茶飲,輔助補腎填精、固護正氣,延緩精氣不足。夜間尿頻者,可加金櫻子、分心木(核桃中間的木質隔膜)固腎縮尿。
隨着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代茶飲已升級爲潮流養生新飲品,有助於提神蓄能、祛邪扶正。大家選用時,要把握中醫辨證養護的原則,因人制宜,因體質調配。中式養生水,總有一款適合您。
作者 | 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劉奕 宣磊
文章來源:大衆健康雜志
標題:中式養生水,怎么喝能“續命”?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8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