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落幕,國會控制權也即將明晰,可對特朗普目前到就職之初的政策推進節奏做出推測,以研判外部環境變化的潛在時間。第一步,總統就任前,內閣提名是觀察特朗普政策傾向與執行尺度的重要窗口,需在11月內關注國務卿、財政部部長、商務部部長及美國貿易代表等關鍵職務的任命,特別是萊特希澤等極端對華“鷹派”人物是否進入內閣。第二步,總統就任後,中信證券認爲政策優先級較高且僅用總統權力即可推進的控制移民、對華加徵關稅、對華科技博弈等政策或落地相對較快,而需要國會配合的國內減稅、能源擴產等政策可能在2025年漸進推進。在關稅上,對華關稅最快或可在明年二季度啓動,但全球普遍關稅計劃或遭遇巨大阻力,中國企業出海的模式難以遭到根本性破壞。

隨着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落幕,國會控制權也即將明晰,可對特朗普目前到就職之初的政策推進節奏做出推測,以研判外部環境變化的潛在時間。

截至目前,國會選舉結果雖未完全明確,但共和黨可大概實現“橫掃”,這是推測後續政策節奏的前提。

10月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反映“特朗普交易”的預期,但其本質上是對共和黨“橫掃”情形的推演,特朗普的諸多政策主張需要立法環節的配合。參議院方面,本次選舉前,民主黨以51席對49席控制參議院,共和黨只需淨贏兩席就能翻轉控制權。根據美聯社北京時間11月10日消息,共和黨目前以53席對46席領先民主黨,獲得參議院掌控權。不過,共和黨最終無法贏得可以在參議院推進大多數立法所需的60席這一絕對多數優勢,後續在財政等關鍵問題上仍將面臨激烈博弈。衆議院方面,本次選舉前,共和黨以222席對213席的優勢控制衆議院。根據美聯社北京時間11月10日消息,目前共和黨以213席對202席領先民主黨,有望實現對國會的“橫掃”。

第一步,總統就任前,內閣提名是觀察特朗普政策傾向與執行尺度的重要窗口,需在11月內關注國務卿、財政部部長、商務部部長及美國貿易代表等關鍵職務的任命,特別是萊特希澤等極端對華“鷹派”人物是否進入內閣。

從流程上看,內閣閣員由總統提名,在徵求參議院的意見並獲得其投票確認後就職,在總統行使行政權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客觀來看,總統在競選期間的表述未必能在上任後完全兌現,但其提名的內閣人選的特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策傾向與執行尺度,是其就任前的重要政策觀察窗口。雖然新內閣在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職後才能正式組建,但參照過往經驗,關鍵內閣人選或在11月末陸續公布。中信證券建議重點關注國務卿、財政部部長、商務部部長及美國貿易代表等關鍵職務的任命,其對於未來美國經濟、外交政策或將發揮關鍵影響。綜合路透社、Politico等媒體的公开信息,目前國務卿的潛在人選包括理查德·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比爾·哈格蒂(Bill Hagerty)和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等;財政部部長的潛在人選包括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和拉裏·庫德洛(Larry Kudlow)等;商務部部長的潛在人選包括琳達·麥克馬洪(Linda McMahon)等;美國貿易代表(USTR)的潛在人選包括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傑米森·格裏爾(Jamieson Greer)等。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如萊特希澤等極端對華“鷹派”人物是否得到內閣提名。萊特希澤曾在2017 年至 2021 年擔任美國貿易代表,是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的“設計師”,其於2023年出版的書籍《不存在自由貿易:改變航程、挑战中國、幫助美國工人》(No Trade Is Free: Changing Course, Taking on China, and Helping America’s Workers),鼓吹關稅“多多益善”,試圖顛覆“關稅加重通脹”的一般認知;並試圖通過在美國傳統政治框架內論述發動對華關稅摩擦的合理性,以抵消加徵大範圍關稅給人帶來的“激進”觀感,將發動對華關稅摩擦、打擊中美投資與一些“進步性目標”,例如保護美國就業機會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相結合。

第二步,總統就任後,中信證券認爲政策優先級較高且僅用總統權力即可推進的控制移民、對華加徵關稅、對華科技博弈等政策或落地相對較快,而需要國會配合的國內減稅、能源擴產等政策可能在2025 年漸進推進。在關稅上,對華關稅最快或可在明年二季度啓動,但全球普遍關稅計劃或遭遇巨大阻力,中國企業出海的模式難以遭到根本性破壞。

通常而言,總統在就職演講中通常會以“百日新政”等名義提出就任後的優先政策事項。從此前特朗普第一任期上任首年來看,控制移民、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啓動關稅調查等僅動用總統權力的政策在“百日新政”中就已經陸續落地,而擴大能源开採、減稅等需要國會配合的政策落地時間相對靠後。參考這一歷史經驗,中信證券認爲在“特朗普2.0”時期,政策優先級較高且僅用總統權力即可推進的控制移民、對華加徵關稅、對華科技博弈等政策或落地較快,隨後需要國會配合的國內減稅、能源擴產等計劃也將在2025年漸進推進。特別是在關稅問題上,總統有諸多方式選擇,但這些方式本質上是國會對總統的授權,僅當國會無反對意見時才可順利落地。對華關稅方面,特朗普對華加徵關稅或有三種選擇:最快情形下,特朗普可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利法》(IEEPA);中性情形下,特朗普或使用 301、 201 等調查;最慢情形下,可取消對華最惠國待遇。因此,在理論上,對華關稅最快或可在明年二季度啓動。但是,在全球普遍關稅方面,其計劃可能在國會遭遇巨大阻力,落地可行性存疑,因此中國企業出海的模式難以遭到根本性破壞。

風險因素:

美國經濟狀況超預期惡化;全球地緣局勢超預期升級;中美地緣政治博弈超預期加劇。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4年11月10日發布的《海外政策時評(41)—從內閣提名到“百日新政”,特朗普政策將如何推進》報告,分析師:楊帆S1010515100001;遙遠S1010521090003;危思安S1010524080007



標題:從內閣提名到“百日新政”,特朗普政策將如何推進?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564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