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最大的爆點
AI浪潮席卷全球,很多下遊應用領域都受到追捧,遊戲、傳媒、廣告、辦公、教育行業,股價漲幅一輪高過一輪。
但要說真正的星辰大海,還要算在汽車領域的應用--自動駕駛。
這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大應用,也是極具顛覆性的應用,解放的不僅是司機的雙手,更是一系列產業的變革和創新。
遙想當年,汽車橫空出世,所引起的變化,包括交通網絡基礎設施、汽車制造產業鏈,以及由汽車所衍生出來的大量的關於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新需求,重塑了整個人類社會。
汽車業百年來最重要的一次變革,已經來到眼前,電動化只是上半場,而且大概率已經走得差不多,智能化的下半場,才剛剛开始。
這裏面蕴含的“金礦”,遠遠比電動車大。
自動駕駛在兩年前曾經有過瘋狂的炒作,但由於處在講故事階段,商業化還不明朗,所以最後又掉了下來,而且直接埋了一衆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但如今,商業化的腳步正一步步靠近,這一次,很可能不一樣了。
01
政策催化
自動駕駛的商業化,一直被人詬病的,除了技術層面,就是相關的政策法規的不明確。如今,國家在這塊動作頻頻。
6月以來,如同春風拂過解凍後的沃土,自動駕駛領域從政策到產業刺激不斷,結合市場反應,主要是爲自動駕駛向L3標准躍升而提前“預熱”。
最早是特斯拉這條“大鲇魚”的入局傳聞,馬斯克來華時,有關將FSD Beta向國內市場开放測試的流言不脛而走。
盡管官方對此闢謠了,但考慮到特斯拉已經向中國布局了大量可以升級到這項功能的汽車,在華爲、小鵬一前一後鋪开城市輔助駕駛功能後,一旦給予特斯拉測試資格,中國馬上將成爲自動駕駛競爭最激烈的紅海市場。
6月21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提到了,將啓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試點,支持L3級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更多有智能化水平的產品會跑在路上”。
市場都認爲這是在給L3標准落地鋪路,早前華爲智能汽車CEO余承東也表示,L3級自動駕駛標准預計於6月底發布。
爲什么L3落地會引發這么大的轟動?
自動駕駛分爲五級,L3被認爲是從輔助駕駛到無人駕駛的一個分水嶺,而目前上路行駛的車輛普遍都是L2。
L2大部分時間仍然需要駕駛員來操作,只在少數路況下手能夠暫時脫離方向盤,到了L3剛好反過來,因此它的應用也就標志着駕駛權將從人移交給自動駕駛系統。
允許L3上路將加速汽車智能化水平提升,就像終於把小孩送進了大學,他自己要學習專業知識,獨立面對社會百態,認知和閱歷將得到更好的鍛煉。
車企在這方面更是頻頻給出新的動向,結合政策鋪路,這次可能不只是噱頭,而是將形成新的競爭焦點,加速智能化級別滲透。
盡管L3還未全面施行,國內多家車企也已經在積極鋪开城市NOA(領航輔助駕駛)。而特斯拉的FSD,在經過多年的頻繁跳票之後,馬斯克宣稱已經越來越接近“chatGPT”時刻。
之所以今年車企抓緊在各大城市鋪設NOA,除了營銷方面引起潛在用戶關注的考慮,當前電動車市場內卷嚴重,車企想要拿自動駕駛作爲賣點,必須要提升全場景駕駛的實力。
各家落地NOA的技術路线不同,城市交通路況相比高速,復雜程度高了不止一個量級。不但要求更高精度的感知硬件,還要具備更高算力的芯片和復雜的視覺感知算法。如果硬件算法跟不上,那就還需要高精地圖來當輔助,要么和地圖廠商合作,要么自己去購买地圖測繪資質。
上月,工信部等五部門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提到汽車行業時,從感知層,決策層到執行層,幾乎把自動駕駛應用所需要的技術挨個點了一遍。
L3如果能夠落地,意味着離完全自動駕駛又近了一步,各種高端配套的需求也會就此打开。
新的政策出台,不能說安全掃清了障礙,但也確實爲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鋪平了道路。而AI技術的不斷突破,也大大加速了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相關汽配環節則會大大受益,市場就在反映這個邏輯。
02
大幕已經拉开
電動車是上半場,智能車是下半場,是新能源汽車業內外的共識。
6月電動車銷量走出了之前的低迷,按乘聯會口徑,零售量大概在67萬輛左右,環比增長了15.5%。上個月國6B政策及時延期執行,讓籠罩在消費者頭上的烏雲終於消散,購車信心又回來了,電動車滲透率加速爬升,目前已經達到了37%的水平。銷售的回暖,在加快電動車普及的同時,也爲自動駕駛商業化積累更多的基礎用戶和數據量。
從時間上看,國內的電動化上半場,基本已經走過了。無論純電還是混動,小型轎車還是SUV,甚至各個價格段的電動車都擠滿了車企,電動技術迭代速度放緩,領先車企遲早會失去這種先發優勢。而像鋰電池這類主要構件的出貨量也已經出現增速放緩的現象,隨着產能過剩競爭逐漸加劇。
而自動駕駛等級提升,相應的軟硬件配套卻展現出更高的增速。根據Yole,到2027年與自動駕駛有關的激光雷達預計約出貨19.4萬顆,22-27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87.1%。
雖然過去五年,圍繞三電技術突破,中國實現了“彎道超車”,建立了完整獨立的電動車產業鏈,在主要零部件的制造加工上做到低成本高質量的輸出,也湧現了一批像寧德時代、匯川技術這樣實力不俗的配套龍頭企業,它們的股價在五年裏翻了數倍。
但在新的下半場,如果無法在自動駕駛技術上領先,那前期積累的優勢很可能不堪一擊。因爲電動化本質上還是制造業,而智能化則是軟件,是AI。
正如智能手機,中國的出貨量是世界第一,也湧現出華爲、小米、OV這類排行榜前列的公司,但是最賺錢的軟件操作系統和芯片,中國並沒有賺到什么錢。
要知道,未來汽車絕對不只是一個代步工具,還會是下一個智能應用,流量入口,AI機器人。馬斯克就很明確地爲特斯拉定位:我們不是汽車公司,而是一家AI機器人公司。
所以,隨着未來L3級標准陸續出台,未來智能駕駛的競爭窗口必將會擴大,車企鋪开城市NOA和獲得無人駕駛運營的測試資格,得益於從政策到行業技術發展的互相配合,也爲智能化方向酝釀一波新的行情作了鋪墊,未來這個領域,很可能會產生比寧德時代、贛鋒鋰業更牛的公司。
03
“錢”途無量的領域
既然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已經开始,哪些方向“錢”途無量?
首先,智能化的核心就是自動駕駛,圍繞這個概念而鋪排出來的產業鏈是首選。
硬件方面,最有價值的,一個是感知部分,也就是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等,相當於汽車的眼睛,這塊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產業鏈,可以選擇的概念股也不少。
如聯創電子,做汽車攝像頭的,已經成爲國產特斯拉的供應商,還有從智能手機產業鏈轉過來的舜宇光學。另外,日韓和中國台灣地區的攝像頭公司也是非常有競爭力。
至於激光雷達,這個主要取決於自動駕駛公司所選用的路线,如特斯拉是純視覺路线,激光雷達就不會出現在它的車上。更重要的是,馬斯克曾經發表過抨擊激光雷達的言論,認爲這就像給一個四肢健全的人一把拐杖。
言外之意就是,激光雷達完全是多余,除非你確實“腿腳不靈便”。特斯拉能夠有這樣的底氣,還是源於它對自身算力、算法和數據量的自信。此外,激光雷達過高的成本,也是其一直商業化進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所以,對於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公司,激光雷達基本無法賺到它的錢,這對於激光雷達行業來說不是好消息。
當然,採用激光雷達的公司,也並非實力不濟,因爲它們有高精地圖輔助,這類企業對於激光雷達的採購量就會非常大,這類公司的代表是google和百度,以及採用這種路线的車企。純視覺路线對於算法和數據的要求非常高,可以預見的是,除了特斯拉意外,其他廠商要走這條路將非常困難,它們大概率是離不开激光雷達的,所以激光雷達的市場需求也不會少。
激光雷達的上市公司相對要少,一級市場倒有不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們前期的文章
感知部分之後,到了算力,其實說的就是芯片。主要也分兩派,一派是特斯拉的自研FSD芯片,另一外則以AI芯片巨頭英偉達爲主,特斯拉以外的廠家基本都採用英偉達的orin平台。國內也有一些追趕者,如百度、寒武紀、華爲,都在研發自動駕駛芯片,但相對而言,差距還比較明顯。
芯片這塊處於高度壟斷型的行業,最後能夠跑出的一定是少數,所以要選擇投資對象,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抓住實力強大的龍頭公司即可。自動駕駛嚴格意義上也是屬於AI,是AI在汽車領域的應用,AI芯片的絕對老大英偉達,其實也是自動駕駛芯片領域的絕對老大。
可以說,投資自動駕駛芯片,抓住英偉達就可以了。而在中國,會多一個邏輯,那就是國產替代,所以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芯片廠,在資本市場上也會受到關注。
除了硬件,軟件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領域,對應的算法和數據。全球來看,實力比較強大的公司,有特斯拉和google,國內有華爲和百度。這個領域其實也是巨頭壟斷的領域,也只有巨頭,才有足夠的資金、人才和研發實力,去做這樣的事情。
所以,算法方面的投資其實很簡單,抓住幾個巨頭即可。
從自身價值以及商業化潛力來看,軟件和芯片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能夠帶來最大商業價值的部分,其次是攝像頭、激光雷達這類感知零部件。因爲前者適用於軟件和芯片的估值邏輯,而後者只是制造業的估值邏輯。
但不管怎樣,這些都處於剛起步的階段,後面的星辰大海,還遠着呢。
04
結語
在過去兩年的新能源汽車,主要圍繞電動化做投資。
所以,鋰電池、鋰礦等產業鏈迎來爆發,並產生了寧德時代、贛鋒鋰業這樣的大公司,但是,現在這場投資盛宴已經過了高光時刻。
即使錯過,也沒什么好可惜的。因爲智能化的下半場,正在展开。
自動駕駛的出現,實現汽車業過去一百年都沒能實現的事情,這是足夠大的生意,也是足夠大、足夠多的投資機會。
而隨着支持政策不斷出台、AI技術的不斷發展,還有不斷提升的電動車銷售滲透率,路測數據的進一步豐富,都在推動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
如果錯過了電動車的上半場,那智能化的下半場,請務必要抓住。
標題:AI最大的爆點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