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潑天富貴”VC集體錯過
北交所新股現在是上一個火一個。
2023年12月21日,西磁科技上市,首日股價暴漲286%。延續着12月份北交所新股漲幅節節高攀的趨勢,這之前靈鴿科技首日上漲747%,派諾科技上漲139%,無錫晶海上漲85%,廣廈環能上漲76%。
突然走紅的北交所,成了這個冬天最熱的一把火。誰能想到不到半年之前,北交所新股還是頻頻破發的狀態,破發率位居A股各版塊之首。
最近上市的北交所新股不僅漲幅巨大,日成交額也能維持在1億元左右,與兩三個月前大部分北交所股票日成交不足一千萬元的狀態判若雲泥。
站在VC/PE們退出的角度,現在的北交所可以說是要什么有什么,股價漲勢好、流動性好,減持的限制比滬深更少,同時上市節奏還快。北交所,儼然就是當下的版本答案。
因爲沒有直接上市等因素,迄今爲止創投基金對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滲透率一直都很低,最近這一波北交所的“潑天富貴”,VC/PE們幾乎是一點沒接到。但是,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總數不過200多家,而科創板是500多家。理論上,北交所的上市門檻更低,上市公司數量應該更多。這意味着一場更大規模的“IPO紅利”正在徐徐展开。
投資者湧向北交所,日均新增1萬戶
跳動的股價吸引着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北交所。
在2023年11月之前,能有5萬以上的投資者申購已經算是北交所的熱門新股了。現在的北交所新股,動則凍資千億、1000倍以上申購已成常態。
數據顯示,2023年1至11月上市的北交所新股,網上凍資平均值僅爲260億元左右,而12月的新股網上凍資平均值超過了1300億元。與此同時中籤難度急速提高,1至10月發行的北交所新股平均中籤率可達2%,而11月以來發行的北交所新股平均中籤率僅爲0.18%,12月以來更是低至不足0.1%。
12月21日上市的西磁科技,參與網上打新的有效申購投資者戶數約爲24.9萬戶,有效申購數量約爲184.32億股,申購倍數達1260倍。這還不是12月新股中最高的。12月12日上市的靈鴿科技,吸引了26.85萬戶投資者打新,有效申購數量233.78億股,申購倍數1640倍。
一定程度上,北交所這一輪行情正是由大量新湧入的投資者引發的。9月17日,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個人投資者准入資金門檻爲50萬元,機構投資者准入不設置資金門檻。這之後,北交所的投資者戶數开始迅速增長。
根據相關報道,9月1日开通北交所權限的账戶數還不到560萬戶,至10月20日突破了600萬戶,11月28日突破640萬戶。
如果對標科創板,北交所的投資者數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改革之後,北交所與科創板的投資門檻已經完全一致,都有50萬元證券資產要求,且兩個市場的投資者對科技企業偏好相通,而科創板目前有1000萬戶左右的存量投資者。改革之後投資者要從科創板轉入北交所非常方便。已开通科創板交易權限的投資者申請开通北交所交易權限時,無需券商再去核驗“50萬資產+24個月”門檻,只需籤訂風險揭示書即可。
在新投資者持續湧入的情況下,意味着北交所的這一輪行情有着堅實的基礎。
一條嶄新的“IPO快車道”
2023年12月以來,企業申報北交所上市的積極性开始高漲。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12月13日至12月19日的一周,新增IPO輔導備案42家,環比增長61.54%,絕大部分都是奔着北交所去的。42家備案企業中有32家披露了擬上市板塊,其中31家都是擬登陸北交所。豪鋼重工、千禧龍纖、大鵬工業、九州風神等原來擬在其他板塊上市的企業,也紛紛“改道”北交所。
目前北交所還未开通直接申請上市,所有受理的企業均需在新三板掛牌滿一年。因此,掛牌新三板這個已經被遺忘多年的“上市”選項,如今也被撿了起來。
一位投資人跟我說,他們最近一家被投企業去新三板,總共募資6萬元,他個人就認購了2萬元以示支持。
在如今滬深兩市和境外市場IPO都因爲種種原因門檻提升的情況下,北交所則繼續保持着上市包容度高、時間表緊湊可控、審核速度快的特點,成了優質企業上市的一條“快車道”。
最直觀的就是排隊速度了。2023年以來,科創板上市公司從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時已經接近400天,創業板則接近700天。港股的IPO的平均周期也已經上升到超過450天,90%以上的企業都需要二次甚至多次遞表,很多獨角獸企業已經排了兩年多還沒上市。
而北交所方面,從受理到上市一般只需要半年時間,即便加上掛牌新三板的一年時間也只需要一年半。9月份北交所推出“深改19條”後,新三板企業在掛牌不滿一年時間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申報上市,只需要在上市時掛牌滿一年即可,這又把半年的排隊時間省掉了。
另外,現在普遍預期北交所的直接上市在2024年一季度就會落地,屆時北交所的上市節奏將會更快。
至於上市包容性,北交所現在無疑是A股各版塊最高的。現在消費類企業上市困難,有些機構在推消費類的被投企業去報北交所,據說北交所也在研究相關政策。
一位投資人告訴我,現在利潤低於1個億的企業,除非科創屬性真的特別突出,就不要想去報創業板或科創板了。他得到的消息是,北交所的門檻只有4000萬元淨利潤。
當然,北交所的上市門檻也並不低。另一位投資人告訴我,他們有一家淨利潤2000萬元以上的被投企業,想去報北交所,券商直接給拒了。
銀河證券研報分析了2023年9月1日至12月6日期間,北交所受理的27家企業。這27家企業2022年平均營業收入達到5.09億元,平均淨利潤爲7315.88萬元,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平均約5.26%。並且它們絕大部分都是專精特新類企業,其中有9家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爲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家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現在大家都在關注2024年要落地的北交所直接上市,具體的門檻現在還不清楚。有的券商在以“5000萬淨利潤的專精特新企業”爲標准儲備項目,也有的把標准提高到了8000萬淨利潤。
前述投資人表示,如果以老眼光去看,一些企業家會覺得企業已經做到這個規模,上北交所“有點虧”,但是換個角度看,北交所既能融資,也能退出,未來還能轉板,爲什么不去上呢?
更何況,10月、11月滬深兩市已經連續兩個月IPO申報零受理,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北交所可能是上市唯一可行的選擇。
估值修復,流動性改善
此前企業申報科創板最大的顧慮除了是流動性和估值。這一輪行情之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普遍市值小、估值低,新股的估值倒掛也明顯比滬深兩市出現的更多,這使得VC/PE們不太愿意讓被投企業去報北交所。
而經過這一輪行情,在投資者大量湧入之下,北交所的流動性在極短時間內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銀河證券研報顯示,2023年11月上旬北交所日均成交量僅爲1.6億股,11月下旬則提升至16.4億股。
比較一下北交所和科創板。在11月20日之後的一周之內,北證50的日成交額從15億元左右暴漲至最高200多億元,已經達到科創50 400多億日成交額的一半。進入12月之後,北證50的日成交額穩定在150億元左右。
與此同時估值也已經得到顯著修復,北證50指數從10月份的700多點,漲到了目前的1000多點,在A股各版塊中是一枝獨秀。經過這輪上漲,北交所大部分企業的市值水平也從10多億元提升至20多億元的量級。
北交所新股一直以來有市值小、估值低的刻板印象。2023年上半年,北交所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均值僅爲16.86倍。從12月份的各只新股來看,發行時估值水平依然顯著低於滬深兩市,沒有一只新股發行市盈率超過20倍。其中,西磁科技爲18倍,靈鴿科技爲14.5倍,派諾科技16.49倍,無錫晶海15.31倍,廣廈環能14倍。不過經過上市後的大漲,它們已經與科創板目前30多倍的平均市盈率相當。
因此,雖然北交所的估值水平相較於滬深兩市依然偏低,但差距已經較小,並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擔心上了北交所之後會估值倒掛。前述投資人的觀點是,現在都是勸企業方“能上盡上”,抓住這個窗口期。
標題:這一波“潑天富貴”VC集體錯過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