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第三屆問酒論壇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做總結發言。

美好生活因爲有美酒而更加美好。因爲對美酒知識的缺少,甚至對美酒常識的誤解,往往使人們不能更好的享受美酒帶來的快樂。

宋書玉理事長表示,大會上通過現場內外、线上线下等多種方式,權威專家、網絡大V、媒體代表和AI一道,回答了消費者提出的一些酒類消費問題,爲廣大消費者解讀酒知識,引導消費者走出認知誤區。

酒有千味,人有百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糧谷釀造一方美酒。對消費者而言,酒的味道,分在地域間,融入文化中,藏在生活裏,化在人生裏。但與此同時,酒卻是很多人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愛喝酒但不了解酒,社會上也時常流傳很多有關酒的偏見與誤解,影響了酒產業的社會聲譽、誤導了酒類消費。

這正是中國酒業協會持續舉辦“問酒”論壇的初衷所在。就是要通過權威專家與意見領袖面對面深度交流與對話,回答消費者有關酒的種種疑惑,引導正確消費。對於產業而言,探尋美酒的神祕是釀酒人的神聖職責,向消費者解讀美酒的神祕,同樣是應當肩負的使命。

酒到底是什么?

漢代《淮南子》說,“清盎之美,始於耒耜”。有了農業才有美酒,國有豐物成市,民有余糧則釀,有了余糧才能釀酒,酒自古就是國家富庶的象徵。從自然釀造到人工釀造,再到蒸餾技術的發明,隨着時代的進步和釀酒技術的不斷提升,酒的釀造技術和內涵也一直在不斷提高。

酒,既是物質,又是精神。它以醇厚的香氣和獨特的風味,讓人們在品嘗的過程中體驗到生活的美好。它有着千變萬化的形態,卻又是人類文明的恆定載體。它是詩,是歌,是藝術,是生活,是情感的催化劑。

酒,是文化的精髓,是歷史的記憶。它如同流淌的河水,攜帶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人文。從炎黃時代到現代社會,從古希臘的酒神到東方的酒仙,從杜甫的“酒中仙”到李白的“將進酒”,每一滴酒都蕴含着深深的文明和情感。

酒,是情感的宣泄,是靈魂的寄托。在歡樂時,它是慶典的助燃劑;在悲傷時,它是傾訴的釋放口;在孤獨時,它是陪伴的好朋友;在相聚時,它是情感的紐帶。無論是豪情滿懷的勇士,還是溫文爾雅的書生,都能在酒中找到情感的共鳴。

展开全文

酒,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是靈感的催化劑。詩人因酒而激發詩情,書畫家因酒而成就不朽之作,音樂家因酒而譜出美妙旋律。很多藝術創造都是在微醺中誕生的。

這就是酒,一種承載了千年文化、情感、藝術和人生的神奇液體。千百年來,人們用酒分享快樂、分享幸福、分享感悟,也用酒表達親情、表達友情、表達愛情。有了酒,整個人類的歷史都生動起來,在這方面,無論是東西方,都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

酒的內涵如此豐富,認識酒的過程同樣堪稱百轉千回。

通常而言,認知事物需要通過四個階段:未知、自知、知道、已知。不能期待每個消費者都能夠主動並且徹底了解酒,疑惑、質問,甚至批判,都是正常現象。只有關心、在意,才會產生疑問,我們因爲消費者的關心在意而感到榮幸,並且感恩。

正因爲如此,該如何向消費者介紹酒,讓消費者從疑惑到通達,最終开啓美酒消費的大門,同樣是個系統的工程。

要告訴消費者,從一粒糧谷到一滴美酒的神祕旅程。

從糧谷或者果實到一滴酒,大體上要經歷選料、蒸煮、發酵、蒸餾,貯存、勾調等環節,但實際要經歷更多工序,每一滴酒都浸透着匠人的堅守、匠心的傳承,以傳統的原料、長期的經驗、信守的技能,再加上現代的科技創新,得以像制作藝術品一樣釀造,從碳水化合物,變成了醇、醛、酸、酯、羥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等等,從一粒糧終成佳釀。其中之妙,還在不斷地探索之中,要告訴消費者,這個過程並不簡單。此外,酒的釀造有着完善的標准化體系作爲支撐,產品標准、食品安全標准、環保標准等等,標准化體系是質量安全、品質保障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逾越。

要告訴消費者,從一方水土到一方美酒的神奇造化。

酒成於天時、立於地利、美於匠心。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土,不同的物候,不同的原料,不同的技藝,不同的微生物種群,也就是“山、水、林、土、河、微”,賦予了全球美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獨特性格稟賦。中國地大物博,原料極其豐富,自然生態與微生物千姿百態,釀造技藝各有所長,造就了美酒的千城千態,千酒千味。酒的釀造,不僅是匠人匠心的心血結晶,更是時間的極致孕育。不僅要告訴消費者,酒的風土之美、風味之美、技藝之美,也要告訴消費者,酒的文化之美、時間之美、陳釀之美、貯存之美。

比如今天“酒是陳的香”的問題,說復雜很復雜,說簡單也可以很簡單,那就是只要是好酒、高品質的酒就是越陳越香。不僅是各種香型的白酒,黃酒、露酒亦是如此。當然,這只是普遍道理,真正做到“酒是陳的香”其實並不容易,還取決於基酒的品質、貯存的容器、貯存的環境,甚至貯存的工藝、工法等等。作爲消費者真正體驗到酒是陳的香同樣不容易。

要告訴消費者,從一杯美酒到一種生活的神秒變化。

酒,是生活的調劑品,也是人生的哲學家。它讓我們在品飲中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讓我們在微醺中感悟人生的悲歡離合。在酒的世界裏,能夠找到生活的樂趣,理解人生的不易,感悟生命的神奇。正因爲如此,酒的品飲,不僅在於酒的口腹感知之美,還在於酒器酒具、飲酒環境的相得益彰,通過淺斟慢飲、悠然自得的儀式之感,體味生活之美、酒道之美。品的是美酒,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比如今天現場觀衆提出的黃酒容易上頭的問題。宋書玉理事長認爲最核心的是,黃酒在品飲時的警惕性不夠。舒適的香氣、口感,往往不經意間喝多了。黃酒之所以給人留下飲後舒適度不好的印象。這與不文明的酒桌陋習有關系。到了酒桌,往往盛情勸酒,很多人不解黃酒性情,很容易過量,過量之後,從此發誓再也不喝黃酒了。所以,黃酒上頭的印象與酒桌過度勸酒陋習有關。黃酒人要檢討,健康快樂的飲酒文化,和文明的飲酒行爲非常重要。樹立正確的品飲方式,品飲得法,才能享受美酒的醇香,感悟生活的美好。

再比如今天线上的網友提出的“嘌呤”的問題,科學證明啤酒、黃酒、白酒、葡萄酒都屬於低嘌呤食品,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事實。實驗結果可能會顛覆人們的認知,但事實勝於雄辯,並不希望以此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觀,只是還原事實和真相,歸根結底,還在於消費者的個人喜好,喜歡才最重要,也才能感受生活、感受美好。

要告訴消費者,從一次品味到一層文化的升華。

文明是人類歷史積累下來的有利於認識和適應客觀世界、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的總和。而酒與歷史同行,與喜樂相伴,流淌於文明的脈絡之中,見證了歷史的傳承、浸潤着文化的余香。正因爲如此,每一種美酒的背後,都凝練着深厚的歷史積澱。每一次品飲和品味,都能讓我們觸摸歷史,感受文化。這種神聖的升華,要和消費者共同品味。

比如今天提到關於“露酒”的話題,很多消費者以爲“露酒”就是配制酒,不知道“露酒”背後蕴含的歷史文化,更不知道“露酒”是自四千多年以來傳承的古老酒種“鬯”。當然,更不知道,如今“露酒”是和發酵酒、蒸餾酒等平行的四個分類之一的重要酒種,在2021年發布的GB/17204《飲料酒術語與分類》國家標准中已經作出了明確規定。

最後,要告訴消費者,適量飲酒才是健康之道,這是“過猶不及”的人生哲理。

正如今天“問酒”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很久以來,消費者最爲關心和困惑的問題。“適量”並非一定恆定的量,“適量”因人而異,也因時而異,還因事而異。那么,真正意義的“適量”需要消費者自己把握分寸和尺度。

宋書玉理事長強調,人們常說“花看半开,酒飲微醺”,賞花飲酒乃是人生中難得的一樁美事,可以盡情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但人們想要真正享受到其中的美好卻並非易事。花的姿態不同,人們觀賞到的景色則不同。飲酒也有小酌、微醺、淺醉、沉醉等境界。飲酒的境界不同,人們體驗的樂趣也不同。由此可見,花賞何態與酒飲何量均會影響人們體驗到的感受與樂趣。不能單方面評估酒對人體生理的影響,而應該從生理加心理,也就是物質加精神全面評價酒對健康的影響。但是,不可否認,過量飲酒對人體的身心健康都有損害。因此,中國酒業協會一直主張和倡導“適量飲酒,快樂生活”的消費理念。

路遙天長,咫尺星光。歲歲年年,久久爲功。酒類知識的通達與普及,絕非一朝一夕可竟全功。但這件“難而正確的事”,值得中國酒業協會堅持不懈,戮力以赴。期待大家和協會一道,把酒問清楚,才能喝明白。



標題:酒到底是什么,宋書玉總結“要告訴消費者的五大問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530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