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金融工作會議定調積極服務實體,有助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夯實銀行可持續高質量經營的底層基礎。展望未來,盡管銀行未來盈利增長中樞將慢於過去,但夯實了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穩定性,有助於緩釋投資者對於債務風險不確定性的擔憂,提升銀行業整體估值位置。

事件: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本次會議基調:積極服務實體,加強金融監管。

本次會議提出加強中央對於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中央金融委員會統籌協調把關、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加強金融系統黨的建設、地方黨委金融委員會和金融工委落實屬地責任的作用。同時,部署下階段幾大重要金融工作方向。

一是積極服務實體: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1)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會議提及“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等五大領域。2)推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會議提及“着力做好當前金融領域重點工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我們預計商業銀行貸款定價亦有繼續走低空間。

二是加強金融監管。會議提及“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當前金融業綜合經營持續深入,預計後續方向包括強化功能性監管、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金融基礎設施的統籌監管和互聯互通,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和監管信息共享等。

下階段金融風險化解重點領域:地方債務、房地產和中小金融機構。

會議再次明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线”,重點提及防範化解地方債務、房地產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1)地方債務:會議提及“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7月政治局會議提及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後,特殊再融資債發行推進積極,截至10月末共有24個省份累計發行超1萬億元,預計後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金融主管部門、金融機構仍將協調推進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降低地方債務風險。本次會議推動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和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對於存量和增量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防範機制的長效機制,將有助緩釋債務風險,增強債務可持續性。

2)房地產:會議提及“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我們認爲後續房企融資端政策有望進一步推進;會議還提及“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我們認爲在此地產發展框架下,除前期地產銷售金融地產政策持續推出外,其他配套金融地產政策有望繼續優化,如保障房項目貸款等。整體而言,針對地產風險和行業發展,會議表態積極,既有利於緩釋正常經營房企流動性問題,也有助於爲銀行業提供一定規模信貸資產。

3)中小金融機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2)》,金融機構風險主要集中於農合機構及村鎮銀行,這兩類高風險機構數量佔全部高風險機構的92%。本次會議要求“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預計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模式創新將加快推進。

完善銀行機構職能,拓寬銀行資本補充渠道。

首提完善機構定位,國有大行和中小銀行經營定位分化。會議提及“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 “嚴格中小金融機構准入標准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开展特色化經營”。國有大行方面,預計仍將發揮信貸投放支柱作用;中小行方面,鼓勵中小機構進一步聚焦服務本地,預計將限制跨區域經營和同質化惡性競爭。

優化資本管理,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會議提及“促進長期資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做好產融風險隔離”。預計在商業銀行資本管理上進行優化,在加強產融監管的基礎上,推動產業資本助力金融機構資本夯實,此外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指導下,預計部分銀行融資能力有所增加。

商業銀行經營格局展望:轉型與分化。

我們認爲,商業銀行在過去二十年,經歷了從轉型變革、到快速發展、到穩健發展的增長歷史,此次工作會議表明,未來幾年將進入金融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我們預計未來3-5年:

1)銀行業:擴表速度將基本同步於名義GDP增長,淨息差底部運行,信用風險指標保持穩定;

2)商業銀行個體:從同質化走向差異化,基於實體客戶的差異、銀行風險偏好的差異、和產品定位的差異,個體經營結果或將繼續分化。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增速大幅下行;銀行資產質量超預期惡化;監管與行業政策超預期變化;區域經濟景氣下行;各公司發展战略執行不及預期。

投資觀點:金融服務實體,實體反哺金融,產融新模式提升估值空間。

金融服務實體力度加大,有助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夯實銀行可持續高質量經營的底層基礎。展望未來,盡管銀行未來盈利增長中樞將慢於過去,但夯實了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穩定性,有助於緩釋投資者對於債務風險不確定性的擔憂,提升銀行業整體估值位置。個股方面推薦:1)業績增長和估值位置帶來的投資回報明確,主要包括未來三年業績增速確定性強、估值回落至低位的機構重倉銀行;2)個體進入資產質量拐點周期的估值修復;3)受益於資本市場政策的大型銀行。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3年11月1日發布的《銀行業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點評一如何理解下階段金融工作方向? 》報告,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報告。分析師:肖斐斐 S1010510120057,彭博 S1010519060001,林楠 S1010523090001



標題:如何理解下階段金融工作方向?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776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