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印度、美國、沙特與歐洲多國領導人,在新德裏G20峰會上籤署諒解備忘錄,正式宣布共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

這是21世紀,少有可以用宏大敘事來形容的項目。

外媒稱之爲“新香料之路”,和我們的現代絲綢之路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少,從經濟的角度看,在全球化衰退、世界經濟缺乏動力的背景下,IMEC可以爲歐亞大陸再增加一條貿易幹线。

是創造經濟增量的大手筆。

畢竟,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已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2013-2023年,中國與152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共籤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貿易額累計超過12萬億美元,直接投資超過1600億美元。

這個大蛋糕,誰看了都想喫一口。

關鍵是,一帶一路的成功,是中國以求同存異爲前提,配合無比強大的基建能力,一步步推進的。

歐美照葫蘆畫瓢的“印歐經濟走廊”,能不能復刻我們的成功?

 

01 針鋒相對,印歐經濟走廊


根據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的說法,等橫穿阿拉伯沙漠、連接約旦、以色列的高鐵建成後,印度與歐洲的貿易效率將提高40%。

問題來了,這條走廊成立的前提,是橫貫阿拉伯半島的高鐵。

不論是歐美還是印度,都沒有在沙漠裏建高鐵的基建能力。

照道理來說,他們可以去找日本公司。

但日本沒有在沙漠修高鐵的經驗,即便技術上沒問題,他們的成本也是中國的好幾倍。

市場估算,如果是日本來修建一條穿越阿拉伯沙漠,長一千多公裏的高鐵线路,大約需要3000億美元。

而印度與歐洲的總貿易額,2022年才745億美元,這得猴年馬月回本?

很明顯,時間不等人。

所以,所謂的印歐經濟走廊,就是一張毫無意義的大餅?

當然不是。

其實,大家仔細對比下面這兩張圖就明白了。

IMEC規劃的中東大鐵路,跟沙特現有的南北鐵路(軍綠色那條线),竟然高度重合。

南北鐵路,是全球第一條建在沙漠裏的高鐵线路,建設方是中鐵18局,目前已經通車了。

所謂的印歐經濟走廊,實際上只是把中國給沙特修建的南北鐵路,西北邊延長到以色列抵達地中海海岸,東南邊延長到阿聯酋地道霍爾木茲海峽。

延長的這兩段,不僅不需要穿越沙漠,長度還不到南北鐵路的一半。

等於是有現成的房子,只差點裝修了。

沙特2021年鐵路規劃

延長這兩段,需要多少資金?

可以根據南北鐵路的花費來估算。

2021年發布規劃時,沙特投資部長給出的預算是1400億美元。

理論上,延長的這兩段最多只需要花費南北鐵路三分之一的資金。

目前籌了多少錢呢?

首先,歐盟有個全球基建項目“Global Gateway”,簡稱GG,計劃調動3000億歐元。

可能是名字沒起好,這個計劃已經快GG了,暫不考慮。

IMEC是美國“PGII”計劃的一部分,已經籌措了300億美元;沙特方面也承諾,將投資200億美元。

再加上,以色列和阿聯酋都是不缺錢的主,肯定能出一部分。

客觀來說,如果真堅決要做,印歐經濟走廊的建設在資金上大概是沒問題的。

但是,還是要說但是了。

IMEC能建得成是一回事,能不能投入使用,又是另一回事。

除了政治意義,無論從經濟還是地緣角度看,這條貿易线路,都不符合沿途幾個大國的利益。


02 战爭突發,玩不轉了


首先,這就是個賠本买賣。

IMEC的目標,是促進歐洲與印度的貿易,以色列、沙特、阿聯酋則順便收收過路費。

但印度是個天然的次大陸,想跟歐洲做生意,地理上就被分割成許多段。

一般來說,從印度出發的貨物,漂過阿拉伯海、直穿紅海、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全程海路就可以抵達歐洲。

但如果走IMEC的路线,貨物得先從印度海運到阿聯酋,卸船、裝車、橫穿大沙漠,經過沙特、約旦到達以色列的地中海東岸港口,再卸車裝船進入地中海,跨海抵達歐洲。

喫飽了撐的嗎?

印度人是錢多了燒的,還是蘇伊士運河被堵了?

先不說陸運本來就比海運貴,你這裏卸船裝車,隔幾天又卸車裝船,這個過程耗費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就不是個小數目。

還麻煩。

真這么搞,印度胡椒運到歐洲,估計又得賣到黃金價,才能收回成本。

夢回中世紀。

傳統印度—歐洲航线

更重要的,是安全問題,IMEC允不允許存在?

以色列跟沙特都還沒建交,後者壓根就還沒承認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合法性。

印度本身,因爲巴基斯坦的關系,也跟伊斯蘭教有很大矛盾。

要打通它們之間的貿易线,不僅要籤署過境協議,還要處理穆斯林平民的反對聲音,更要防止海灣國家在霍爾木茲海峽搞騷擾。

爲什么?

因爲IMEC是條帶有明顯意識形態,或者說主觀色彩的貿易路线。

很符合英美拉攏一批、打壓一批的慣用伎倆。

一旦這條經濟走廊營造成功,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等伊斯蘭大國,都將被邊緣化。

包括土耳其,這個曾經靠古代香料之路收保護費的國家,就極度不爽IMEC。

埃爾多安直接开懟:東西交通最便捷的路线必須經過土耳其,一個沒有土耳其經濟走廊,長久不了。

理確實是這個理。

10月5日,土耳其一架無人機靠近美軍在敘利亞的基地,被擊落。

之所以有這種冒險的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就是擔心美國拉攏了沙特、阿聯酋,自己被邊緣化。

最重要的選擇權,在沙特手中。

只要沙特不同意與以色列建交,IMEC就成了空中樓閣。

最近,在巴以衝突之前,沙特與以色列的關系越走越近。

9月20日,沙特王儲薩勒曼在美國福克斯新聞採訪時,主持人問了一個很敏感的問題:如果伊朗有核武器了,那你們呢?

王儲答:如果伊朗有,那我們沙特也必須有。

這是個很明顯的矛盾點。

盡管伊沙前不久才在東方大國的撮合下達成和解,但伊朗的核技術越來越成熟,沙特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在那次採訪後,政客們私底下達成了什么協議,外人並不清楚。

總之到10月6日,沙特突然向美國表達石油產出意向,稱愿意增產石油,以促成“美沙共同防御協議”,並將在6個月內促成沙特與以色列恢復外交關系。

作爲交換條件,美國將爲沙特提供民用核技術援助。

民用核技術和軍用核技術之間只有一層窗戶紙,伊朗當然也不愿意看到這種事發生。

伊朗總統萊希立刻做出回應,指責沙特和以色列關系正常化是在背叛巴勒斯坦。

爲什么?

因爲一旦沙特與以色列建交,建設印歐經濟走廊,其他中東大國可能只是被邊緣化,巴勒斯坦則只有死路一條。

就像9月22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聯合國大會上展示IMEC中東部分進展時的那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被塗成了藍色,變成了一個國家。

然後,第二天,也就是10月7日,哈馬斯跟以色列就爆發了战爭。

你品品,這是逼着沙特站隊呢。

沙特作爲遜尼派的老大,自己的小弟正在被以色列暴打,好意思跟他建交?

果然,薩勒曼突然被架在火上烤,國內民意一邊倒反對以色列。

沙特外交部也不得不立刻聲援哈馬斯,與美國、以色列商談好的任何協議,都必然作廢。

而沙特作爲IMEC最重要的中間一環,連它都不參與了,IMEC徹底成了無法實現的PPT。


03 尾聲


說白了,IMEC之所以成不了,是因爲它的初衷就不友好。

要是真的想帶動大家一起發展經濟,早幾十年幹什么去了?

無非就是看東方大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自己在中東的影響力大打折扣。尤其是沙特和伊朗達成和解後,整個中東已經有了建設大趨勢。

這才拉一批、踩一批,火急火燎地搞了個“新香料之路”。

自然就不受歡迎。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我們爲什么做得這么好?無非就四個字:求同存異。

最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收縮意味着衰退,擴張意味着成長,對一個國家來說同樣如此,只有經濟不斷擴張才能讓發展打开空間。

尤其對更多發展階段和體量低於中國的經濟體而言,這種需求更加迫切。

大家要的,不是被迫站隊,是切切實實的發展。(全文完)



標題:美國版“一帶一路”,廢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147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