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藏毒,1餐1碗就超標!醫師公開3煮法大幅降毒,減少罹癌風險

黃獻銘建議,白米先蒸或煮5至10分鐘後倒掉含砷水,再依正常比例煮熟,不僅保留口感也能有效降低風險。(示意圖/取自photo-ac)
白米一直以來是大家食用的主食,隨著氣候暖化與環境變遷,原本被視為日常主食的白米,如今卻暗藏健康風險。中西醫師黃獻銘近日在臉書發文指出,稻米中的「無機砷」含量可能因氣候與灌溉條件改變而增加,若烹煮不當,長期攝取恐提升癌症與慢性病風險。他也分享簡易的「預蒸再煮法」,提醒民眾透過正確料理方式,把風險降到最低,喫得安心又健康。
糙米更危險?米糠層含砷量比白米還高
此外,根據《BBC》發文分享,在中國4個地區歷時10年的實驗中,研究團隊針對28個稻米品種進行觀察,結果發現,隨著溫室氣體增加及氣候變遷加劇,稻米中「無機砷」的含量也明顯上升,顯示暖化對糧食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黃獻銘指出,米中的砷以「無機砷」為主,屬世界衛生組織第一級致癌物,會提高皮膚癌、肺癌、膀胱癌、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風險,有別於毒性較低、來自海鮮的「有機砷」。而若民眾不改變日常煮飯方式,僅一碗白米飯便可能接近每日無機砷攝取上限;尤其糙米雖被視為健康食品,實則因保留米糠層,反而含有更多砷,一碗糙米飯甚至可能超標。
預蒸再煮法(PBA)是什麼?教你簡單降砷73%
從中醫觀點來看,米飯向來被視為補脾益氣的根本,但氣候變遷帶來的新問題是古人未曾面對的,因此現代人更需要透過「改變來源與煮法」來因應。正如許多中藥材需經過炮製去毒,白米亦可藉由烹調手法達到安全食用的目的。黃獻銘也呼籲,除了個人飲食控制,從政策與農業層面出發,推動低砷稻種培育、交替乾濕灌溉與水源控管,才是從根本保障全民健康的關鍵。
資料來源:
標題:白米飯藏毒,1餐1碗就超標!醫師公開3煮法大幅降毒,減少罹癌風險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