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是後天之本,脾胃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着身體健康。脾虛的人常表現爲胃口差、大便稀溏、渾身乏力、說話有氣無力、面色萎黃,舌頭看起來胖大且邊緣有齒痕,脈象也比較虛弱。針對這些問題,今天,邀請脾胃專家許仕傑主任推薦一款簡單有效的食療方 ——山藥茯苓粥,既能健脾益氣,又能祛溼止瀉,非常適合脾虛人群日常調理。

山藥茯苓粥的做法很簡單:取山藥 30 克(鮮品 50 克)、茯苓 20 克、粳米 100 克。先將茯苓洗淨,加水煎煮 20 分鐘,濾取藥液;再把山藥去皮切塊,與粳米一起放入藥液中,加適量清水,煮至粥稠即可。每天早晚各喫一次,堅持一段時間,能明顯改善脾虛症狀。

方中,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是健脾補虛的佳品。《本草綱目》記載,山藥 “益腎氣,健脾胃”,它既能補脾氣,又能養脾陰,對於脾虛導致的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有很好的調理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擅長健脾利溼、寧心安神,能幫助脾虛者排出體內多余的溼氣,緩解身體困重、舌苔厚膩等問題。兩者搭配粳米煮粥,不僅味道溫和,還能協同增強健脾益氣的功效,同時補充脾胃運化所需的能量,特別適合脾胃虛弱、溼氣較重的人。

這款食療方適用於脾虛體弱、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以及伴有心悸、失眠等症狀的人群。需要注意的是,山藥黏液中含有皁角素,處理時最好戴上手套,避免皮膚過敏發癢;茯苓有利水作用,尿頻者可適當減少用量;另外,溼熱體質(如口苦、舌苔黃膩)者不宜長期單獨食用,可搭配陳皮、荷葉等理氣清熱的食材一起調理。

除了食療,脾虛者平時還應注意避免喫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保持規律的作息和適度的運動,如散步、八段錦等,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



標題:許仕傑主任:兩味藥食療粥,你若常喫,脾胃好了,人也長壽!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6507.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