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癟,貴州黔東南地區苗侗人家的一種傳統食品,隨着“村超”的火爆而“出圈”,成爲“到此一遊”的“挑战項目”。貴州大學近日發布的研究結果揭示:牛癟火鍋營養衛生還有食療功效,大可放心食用。

牛癟火鍋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供圖

在黔東南地區,苗族、侗族同胞放牧的小黃牛屠宰後,要採集瘤胃內溶物,經過濾後作爲火鍋湯底,這就是牛癟,具有獨特的風味。在貴州旅遊井噴、“村超”熱度不減的背景下,牛癟這一特色食品網絡關注度極高。它到底幹不幹淨衛不衛生?有無營養價值和食療功效?爲此,在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的指導下,2024年9月,貴州大學教授楊富裕團隊牽頭,聯合中國農業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貴州大學、貴陽學院5所科研院校的10余位專家學者組成跨學校、多學科融合的榕江牛癟研究團隊。團隊成立後,對當地小黃牛的養殖模式,牛癟的形成機理、制作流程、營養風味、食療功效、文化溯源等方面开展了系統研究。

“幹淨衛生、食用安全。”對於研究進展,研究團隊介紹,參考肉制品、蔬菜等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牛癟中菌落總數、致病菌未超標,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殘留、金屬元素均符合國標。

牛癟火鍋

“營養價值高,保健功能強。”楊富裕說,牛癟在當地又稱“百草湯”,是有道理的。研究發現,黔東南放牧小黃牛的“食譜”由500余種植物構成,其中特別喜食的就有數十種中草藥。牛癟中營養物質豐富,含相關代謝產物2147種,包括氨基酸38種,氨基酸衍生物及小肽250種,多酚類物質63種,萜類物質15種。此外,牛癟中還檢測出對人體有益的脂質及類脂分子、有機酸及衍生物。

“該項目的研究還將持續深入,爲牛癟的產業化和標准化生產,以及多元化產品开發提供科學依據。”楊富裕介紹,在榕江牛癟研究團隊的努力下,目前已弄清了形成牛癟的“食譜”構成,解析了牛癟主要營養物質的特徵及功效、揭示了有益微生物的構成及作用,佐證了牛癟的安全性,證明了食療功效。此外,團隊還开發了三種不同口味的牛癟酥性餅幹,近期將推向市場。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明楊

來源:貴州日報



標題:不如,來貴州“喫癟”吧!營養衛生還有食療功效的那種~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6506.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