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4日,據路透,全球規模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GPFG)公布一季度業績,受科技股大幅回撤及地緣政治動蕩衝擊,該基金單季度虧損了0.6%,虧損達400億美元(約合3000億元人民幣),創下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大跌幅。

作爲管理1.7萬億美元資產的“巨無霸”,此次虧損折射出全球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與主權基金的平衡困境。


科技股寒潮與政策風險雙重夾擊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一季度整體投資回報率爲-0.6%,其中股票投資虧損1.6%,固定收益和非上市房地產投資則分別實現1.6%和2.4%的正收益。盡管跑贏基准指數0.16個百分點,但重倉科技股的策略成爲業績“雙刃劍”。

資料顯示,該該基金的管理人爲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NBIM),目前持倉覆蓋全球71個國家超過8600家公司,前十大重倉股均爲美國科技巨頭,包括蘋果、微軟、英偉達、Alphabet、亞馬遜、Meta和特斯拉。

2024年,人工智能熱潮曾推動這些股票助力基金創下2220億美元的年度盈利紀錄,但一季度科技板塊的集體回調直接導致收益逆轉。

市場波動在4月進一步加劇。在特朗普宣布大幅提高關稅後,全球股市遭遇拋售潮,科技股首當其衝。

NBIM首席執行官Nicolai Tangen坦言,這一政策衝擊尚未反映在一季度財報中,但市場對關稅和美聯儲政策的敏感度已達到“草木皆兵”狀態。

副首席執行官Trond Grande補充稱,基金自2024年底已开始削減科技股倉位,主因擔憂估值過高及地緣政治風險。“過去五年股票回報率超100%,但如今需對不確定性保持清醒。”

數據顯示,基金股票配置比例從2023年底的71.4%降至70%,債券佔比則從26.6%升至27.7%。


美債壓艙,新興市場瘦身​


面對動蕩環境,挪威基金正多維度調整布局。在資產類別上,美國國債仍是其“壓艙石”,截至2024年底持倉達1575億美元,佔基金總資產的9%。

Grande強調,“美國國債是金融市場最安全的資產之一。”盡管北歐部分人士擔憂美國可能效仿俄羅斯資產扣押先例。

但Tangen回應稱此類風險“並不可信”,屬於“需監控的衆多風險之一”。基金依賴花旗銀行作爲托管機構,並明確資產配置決策權歸屬挪威政府。“若一國修改法律扣押資產,我們無法完全規避,正如在俄羅斯的經歷。”

結構性調整亦同步推進。挪威財政部宣布將縮減持股數量,計劃出售新興市場小型公司股票。由於基金規模龐大,此類調整需逐步實施。一季度挪威政府還向基金注資780億挪威克朗(約75億美元)以緩衝波動。

對於美股,基金計劃逐步糾正“低配狀態”,因其投資策略以跟蹤富時全球指數爲主,主動操作空間有限。Tangen透露,市場波動可能帶來低價买入機會,部分組合經理已开始布局,但整體倉位未大幅變動。

截至3月底,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規模達18.53萬億挪威克朗(約1.7萬億美元),其70%資產配置於股票、27.7%於債券、1.9%於非上市房地產。



標題:遭遇“科技劫”,全球最大主權基金Q1爆虧400億美元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4903.html

轉載僅爲傳播優質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