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鑄魂,追憶永遠的酒業守望者
文丨夏偉
4月20日,谷雨,洋河酒廠大師園內肅穆莊重。白酒泰鬥梁邦昌的雕塑在此落成揭幕——逝世兩年後,梁邦昌以銅鑄之姿,凝視着這座他曾傾注半生心血的酒廠。
梁老一生爲洋河帶來多次裏程碑式突破。
從“成功實現人工老窖的培養”,到“研究和改進洋河的釀造工藝”,再到“攻克最佳窖容設計難題”,洋河因此實現名酒三連冠,形成獨特的“甜綿軟淨香”風格,开創濃香新流派,讓洋河酒成爲扎根大衆的“民酒”和飄香世界的“白酒名片”……
“希望梁老的精神和力量與山川共長久,與美酒共輝煌”,正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所言,谷雨生百谷,匠心傳千秋,此時追憶和緬懷梁老,亦是對酒業的呼喚與致敬。
█ 扎根洋河:技術革新與流派开創
梁邦昌與洋河的緣分始於1958年。彼時,21歲的他從廣州輕工業學校釀造專業畢業,北上江蘇進入洋河酒廠擔任車間技術員。
那時洋河酒廠剛滿9周歲,洋河鎮上多數是草房,黃泥馬路上塵土飛揚,鎮上店鋪稀少。梁邦昌或許未曾想到,自己會在這個陌生的異鄉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1963年,在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洋河落選八大名酒,失落與遺憾籠罩着整個酒廠。身爲技術員的梁邦昌不服氣,他向領導、也向自己立下軍令狀:“非要把洋河酒變成瓊漿,我才離开。”
▎2021年10月,梁邦昌在“中國酒業大師梁邦昌先生紀念酒籤贈儀式暨研討會”上
隨後,他與團隊查找原因,發現是使用水泥窖池釀酒導致品質不佳。經過嚴謹分析,他和技術團隊提議,改用泥窖釀濃香,將六百多口地缸和水泥窖池全部改成釀造濃香型的泥窖。
窖池建成後,要釀出好酒還需讓窖泥生香。當時行業內,瀘州老窖已完成“人工培育老窖”試驗,但梁邦昌未直接引進其窖泥和微生物群,他認爲“四川的微生物不一定適合洋河的水土”。
於是,梁邦昌獨立對窖池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濃香型大曲酒的主體香是己酸乙酯,己酸乙酯的生成靠己酸菌的作用,而己酸菌棲息在泥土裏。他將菌種分離、培育、優化,研究其習性,並在6個池窖开展擴大試驗,最終取得成功。
這項“人工老窖”新技術,大大提高洋河酒廠生產出優質好酒的效率,爲全國首創。梁邦昌也因此發表論文《濃香型大曲酒的人工老窖和發酵工藝》,被業內廣泛認可和採用,並讓洋河大曲在1979年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一舉躋身“八大名酒”之列。
此後,梁邦昌秉持“重味輕香”理念,對洋河酒進行超低溫緩慢發酵工藝等一系列釀造技術創新,並爲洋河酒總結出“甜、綿、軟、淨、香”的全新表述,开創有別於其它濃香風格的新流派。洋河大曲也蟬聯第四屆、第五屆國家名酒,吸引衆多同行前來學習。
1989年,梁邦昌離开洋河酒廠,調任江蘇省輕工業廳副廳長。當時廠裏开大會送他,很多人流下不舍的眼淚。
對洋河而言,梁邦昌的使命已經完成,他的卓越貢獻已在洋河史冊留下永恆印記。
▎張聯東
洋河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聯東表達對梁老的深切緬懷,他表示:“我們敬立梁老雕像,是爲感恩、致敬、緬懷梁老,重塑這位白酒泰鬥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新形象。”
█ 行業貢獻:培育人才與引領發展
梁邦昌不僅對洋河貢獻卓越,對整個酒業的發展同樣功勳卓著。
離开洋河後,梁邦昌歷經多個崗位,但始終未離开酒業,每年至少一半時間都在出差。
2000年,年過六旬的他出任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專家組組長,與另一位白酒泰鬥周恆剛一道,大力培養評酒人才,提高評酒技術。他親自到衆多酒企進行交流咨詢、技術協助和攻克難關,爲白酒事業鼓與呼。
即便到了耄耋之年,梁老每年仍有一半時間奔波於酒企。對於行業活動或是酒廠邀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他通常都會答應。
梁邦昌表示:“要尊重企業,尊重同行,不能因爲這個企業大、有名(就去),那個企業小就不去。”從中可看出梁老唯愿“酒業同好”的大師風範。
在行業發展關鍵節點,梁邦昌總能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爲行業指明方向。
2020年,醬香熱潮興起,他在萬字長文《從茅台啓示錄,看白酒業“五化”與“兩策”》(點擊鏈接閱讀原文)中,以茅台酒發展爲論據,分析民族品牌成就輝煌的經驗與效應。
他呼籲,白酒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要以品牌生命力以及品牌價值爲競爭力的核心,並以茅台、五糧液、洋河的成功經驗爲例,表示培育內生性動力、輔以外加推動力的重要性。
對於赤水河“醬香熱潮”,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醬酒繁榮中的亂象,既肯定醬香熱的成績,又指出醬酒存在的問題。他的觀點引發行業熱議,一批酒企受此影響,選擇慢下來反思企業的品牌化路徑。
梁邦昌在多篇文章中分享自己對行業的思考。
在《美酒猶如一部液體的交響樂》(點擊鏈接閱讀原文)中,他從品酒、文化、技術以及人才方面作出分析,再次提出“希望酒企能重視對這些內生性動力的梳理和發揮”。
在《白酒業幾個問題的思考》(點擊鏈接閱讀原文)中,他提出白酒行業應當提高釀酒勞動者的素質和地位,強調行業同仁應從基層釀酒勞動者中培養和選拔更多的“釀酒大師”。
█ 大師遺風,精神永續
青銅雕塑在春日陽光下泛着溫潤光澤,這座由酒業同仁與洋河共同鑄就的豐碑,定格着梁邦昌赤誠凝望的瞬間。
▎宋書玉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認爲,梁老用六十余載的堅守和熱愛詮釋了“擇一事,終一生”的匠心精神,將一生毫無保留地獻給白酒事業,用一輩子書寫對白酒事業的無怨無悔,彰顯酒業大師風範,爲酒業的繁榮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羅懷臻
梁老的生前好友,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羅懷臻表示:“梁老是一壇用六十年光陰慢陳的陳年老酒,悄無聲息地發酵着酒業的氣血,啓封時醇香滿人間,飲盡後余韻永不絕。”
梁邦昌之子梁廣友表示:“我的父親對釀酒事業的熱愛已融入家族血脈,讓後輩在生活工作點滴中領悟釀酒文化的精髓,爲行業培育人才、守護傳統,讓匠人精神代代相傳。”
對白酒行業而言,梁邦昌的酒業遺產遠不止技術突破,梁老留下的財富不僅屬於洋河,更是整個行業的精神坐標。梁老的一生,串聯起白酒從作坊生產到科技創新的嬗變軌跡。
洋河選擇在谷雨日揭幕雕塑,恰暗合“雨生百谷 萬物生長”之深意。大師雖已離去,但他與一代洋河工匠種下的老窖菌群仍在呼吸,他點燃的匠心火種永不熄滅。
今日之洋河,正延續着這種精神血脈,年營收突破300億,綿柔品質已進階至“夢之藍M9+”;白酒行業亦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
銅像靜靜佇立,仿佛仍在凝視窖池中翻騰的酒醅,聆聽蒸餾器下的潺潺流響。而白酒的故事,也將在“酒業同好”的期許中續寫新的傳奇。
標題:谷雨鑄魂,追憶永遠的酒業守望者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