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村拌飯:一場中式快餐的溫暖變革,回歸“愛與信任”
4月15日,在米村拌飯的11周年上,創始人周強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2024年,米村拌飯的銷售和开店數雙雙位居中式快餐前列。面對這一耀眼的成績,周強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今年,米村將暫停高速擴張,取消門店淘汰制,選擇向下扎根,夯實基礎,爲未來的再次擴張積蓄力量。
這一轉變,不僅意味着米村拌飯自身發展战略的重大調整,更預示着以米村爲代表的中式快餐行業,正迎來一場充滿煙火氣的深度變革。
從延邊出發,溫暖三餐的“飯香”飄向全國
米村拌飯,以朝鮮族美食爲根脈,秉持“花錢少,喫得好”的初心,從延邊小城走向世界舞台。
11年間,1855家門店應運而生,29210名員工並肩同行,這份驚人的成長速度,不僅是商業版圖的擴張,更是民族美食文化的有力傳播。
目前,米村拌飯不論從年銷售額還是开店數量來看,都穩居行業前列,尤其是近兩年,拓店速度驚人:2023年新开500家,2024年新开800 家。逆勢擴張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一套完善的人才機制,這得益於米村巧妙融合了師徒制、合夥制和賽馬制。
藏在心底的溫暖,再次成爲前行的燈塔
米村曾經總結自己十年磨一劍的核心優勢:讓顧客喫得好,花錢少,快餐的價格,正餐的體驗,無論男女老幼,都能在米村滿足一頓好飯的需求。然後隨着門店數量增加,爲保障門店運營水平,公司試行了激烈的賽馬機制,但是考核壓力讓店長過度關注考核指標,缺失了很多幸福感。
就在外界預測米村將繼續高速擴張時,周強毅然在年會上按下了暫停鍵,並重提11年來的創業初心——“愛、信任和幫助”。
周強宣布,今年的五項重點工作:取消考核與淘汰制,轉向以“愛、信任、幫助”爲核心,減輕店長壓力;成立優化小組,實地幫扶門店解決團隊建設、成本管控等問題,並持續提升顧客體驗;用復購率、來客數增長、員工流失率等長期指標替代短期考核;計劃用一年時間走訪22個大區;與大區經理共同研討門店問題;收回虧損門店,保障合夥人利益,維持信任基礎。 用“幫助”替代“考核”,爲門店解決實際問題。
“愛、信任和幫助”,作爲其管理範式轉變的密碼,其實一直鐫刻在周強的心上。這是米村刻在骨子裏的基因,從一碗拌飯成長爲千店連鎖,米村的成功,主要在於三點:一是對顧客好;二是對員工好;三是對合作夥伴好。
回首11年,米村的首家門店至今仍在營業,迎接來來往往的新老顧客。觀察米村發展軌跡,2014年起源於美食之都吉林省延邊市,2021年米村的朝鮮族石鍋拌飯制作技藝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周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米村堅持直營體系管理,專注做好一個品牌。同時,米村門店選址以北方爲主,85%以上都是商場店,面積在90-150平方米之間,人均客單價在27元左右。
11年來,米村從無到有,從延邊到全國再到海外,“愛、信任和幫助”的基因始終在引領米村。這次米村向行業宣告,企業的長遠發展,從來不是靠冰冷的制度堆砌,而是要以人心爲基石,用溫度凝聚力量。
煙火氣裏的匠心,舌尖上的溫暖承諾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米村是一個對品質有匠心,且溫暖有人情味的中式快餐品牌。
米村免費提供的米飯、泡菜和海菜湯都是優質食材。菜品中的酸菜只取黃心大白菜;海菜來自北緯37度至39度的冷水海域,無防腐劑無添加;每一枚雞蛋,都是無抗滅菌的鮮雞蛋,真正做到了高質平價。
米村的品質匠心,離不开現炒現作與產品出新的頻率。以招牌石鍋拌飯爲例,食材在滾燙的鐵板上發出嘶嘶聲以及騰騰熱氣,最暖人心是煙火。
今年4月上新的紅燒深海鱈魚,米村將其稱爲“一口鮮香的升級之作”,食材選用自然生長的深海鱈魚,肉質鮮嫩。先炸後燒,外焦裏嫩,口口噴香。其做法源自延吉當地特色“石板明太魚”,十年間不斷改進,這次更是加入了手工去骨去刺的極致操作。這種將匠心融入快餐的堅持,打破了大衆對快餐“標准化、無溫度”的刻板印象,也重新定義了中式快餐的品質高度。
社交平台上,被感動的溫暖瞬間
在各種社交平台的碎片記錄中,米村的溫暖早已溢出屏幕。
有網友分享:“中午在米村喫完飯,有個70多歲的老太太進來。見服務員在收拾鄰桌的餐具,她起身問,有喫剩的飯嗎?我小聲問服務員,老人經常過來嗎?服務員說她昨天來了,我們給了她一份員工餐。後來我過去問老人,你要喫飯嗎?我給你點一個吧。老人連連表示感謝。等餐過程中,微信提示,付款被退回來了,服務員說,這頓飯不用您來掏錢,我們來就行。”
有網友用“素描”復刻店員和顧客的對話。店員說 :“這裏有免費的米飯和泡菜。”顧客答:“我沒錢。”“沒事,要是不夠再去加。”“需要我幫您打包一下嗎?”“太不好意思了,我去後面幫你把這兩個碗刷了吧?”“沒事,您正常走就好了。”
也有網友分享不經意間“被暖到”的故事。網友寫道:“結束了一天工作,在米村選了最愛的香辣魷魚,又點了沒喫過的香辣小炒牛肉。小炒牛肉上來之後,顯得有些幹幹巴巴,就咨詢服務員小哥,他毫不猶豫地說要退單重做。沒過幾分鐘,果然重新上了一盤,菜品令人非常滿意。沒想到,小哥還給我退單了,兩個菜都退了,我以爲他操作失誤,他卻特別肯定地說就是退單了。人家不差事兒,咱也不能差事。喫完飯我重新點單(付款),告訴了服務員小哥,轉身就走(網友傲驕地表白——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免費爲老人提供餐食、體諒顧客困境的包容,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構建起米村與顧客之間超越交易的情感紐帶。
在流量爲王的時代,米村用真誠的服務證明:最動人的品牌宣傳,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互動。
告別“賽馬”的拼殺,共赴“溫暖”的遠方
外界普遍認爲,周強重提“愛、信任和幫助”,是對米村管理模式的徹底重構——從“賽馬內卷”轉向“長期健康”,這對米村在行業寒冬中穩健增長至關重要。
這場變革不僅關乎米村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更爲陷入同質化競爭的中式快餐提供了一份優秀的“作業”——唯有以“人”爲本,才能穿越周期,行穩致遠。
周強回顧創業初期,動情地表示,自己親自爲顧客炒菜,忙完後去市場买雞、排骨、魚,燉給夥伴們喫,目標是“讓夥伴喫得好,利潤好了再漲工資”。公司組織店長給夥伴過生日,每周一舉辦幸福會,每月开會後包餃子,舉辦運動會和拉練等。特殊時期停工期間,自己拿出積蓄發工資,走遍東三省門店做團建,陪伴夥伴。
周強承諾重啓創業初期的“浪漫”,恢復“幸福每周一”活動,總部承擔1000元月度門店福利費用。爲店長父母發放1000元紅包和感謝信,業績優秀的員工獎勵海外遊。
周強表示,2025年米村的目標是向下扎根,夯實基礎,而後發力“开疆擴土”。在挑战新开360家門店的同時,計劃培養出1000名新店長,持續提升夥伴和店長的收入,提高所有夥伴的幸福度。
米村的答案:讓溫暖成爲發展的底色
從一家邊陲小店到全國性的行業標杆,米村的成功,本質上是對“商業向善”的完美演繹。
現點現炒的鍋氣構建了品牌壁壘,當同行卷價格、卷規模時,米村選擇卷人心,這種將顧客當家人、視員工爲夥伴、與合作夥伴共成長的理念,不僅築牢品牌穩健發展的深厚根基,更給行業帶來深刻啓示——在熙熙攘攘的商業世界裏,溫暖從來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驅動企業基業長青的核心力量。
標題:米村拌飯:一場中式快餐的溫暖變革,回歸“愛與信任”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