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恐慌情緒緩解後,國內的市場开始重新審視自身市場的邏輯。

在昨晚幾大重要利好,今日盤前匯金喊話大舉入場,以及大量上市公司开啓回購潮刺激下,盤面开始出現積極轉變。

截至收盤,A股滬指漲1.58%,創業板受漲1.83%,共有116個股漲停。抄底糧食和畜牧成爲全市場共識度最高的板塊,繼昨日逆勢大漲後,今日糧食、畜牧板塊繼續掀起漲停潮,糧食ETF(159698)跟蹤的國證糧食指數大漲超8%,而畜牧ETF(159867)跟蹤的中證畜牧指數漲幅7.6%。

回顧特朗普首次上任後,2018-2019年期間不斷針對中國升溫貿易關稅摩擦,糧食、畜牧相關股則成爲期間表現較爲亮眼的重點方向:從2018年6月16日美國正式公布對華徵稅清單到2020年1月15日中美正式籤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國證糧食指數期間累計上漲31.65%,畜牧ETF(159867)跟蹤的中證畜牧指數上漲70.89%。

如今新一輪關稅摩擦來勢洶洶,糧食和糧食板塊的上漲邏輯也再次重現。

那么,當前糧食上漲邏輯有哪些?


01

中美關稅摩擦升溫助推糧食和畜牧板塊成爲市場最看好的反關稅概念


首先,面對貿易摩擦,我國准備了至少6大招,其中前兩項爲(1)大幅加徵美大豆、高粱等農產品關稅;(2)禁止美禽肉輸華。來看看具體中美貿易數據: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結構裏,農產品佔據了極爲顯著的位置,佔比約達35%,在各類進口商品中佔比最大。

就具體品類而言,2024年大豆的進口量約爲2,213.4萬噸,涉及金額120.43億美元。大豆作爲重要的基礎農產品,主要流向食用油和飼料加工領域,對我國食品和畜牧產業的穩定運行起着關鍵作用。

在谷物方面,玉米和小麥在2024年的進口額總計約120億美元,這些進口谷物在補充國內糧食儲備、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功效,其中美國玉米在中國總進口量中佔比27%。

從貿易結構來看,目前大豆是國內對美進口依賴度最高的農產品(進口比例超85%,美國佔比20%),在過去,中國長期是美國大豆的最大买家。所以在過往數輪貿易摩擦中,農產品始終是中國針對美方採取反制舉措的關鍵領域。

中方反制後必然導致美國進口減少,從而推升豆粕價格。20187月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徵25%關稅後,國內大豆進口成本上升。美國大豆佔中國進口量的34%2017年數據),關稅實施後中國轉向巴西、阿根廷等國採購,導致國際大豆價格從20186月的930美分/蒲式耳漲至20191月的1060美分/蒲式耳,國內豆粕價格同步上漲約15%

此外,玉米,高粱也有較大的比例從美國進口,其價格傳導機制與一致,因此被提高。

對於畜禽養殖行業,飼料主要玉米和豆粕爲主成分,後者價格的上漲將將直接造成畜牧養殖成本的提升,進而推升上漲,進而飼料企業,以及規模化成本優勢上市收益,助推行業景氣周期上漲

多家券商機構認爲,反制關稅措施出台後,預計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玉米、高粱的進口量將銳減,對國內的糧食行業帶來利潤修復契機。同時,本輪關稅風暴凸顯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種源自主可控成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種業板塊或將再受政策強力支持。

而我國畜禽肉品進口對美國依存度不足1%,關稅加徵對畜禽肉品價格的直接影響較小,但疊加未來擴內需的相關政策提振,畜牧產業鏈供需利好也有望得到共振。


02

國家隊+企業回購等大資金重磅入場


近兩日,“國家隊”开始頻頻釋放重磅支持信號。

昨晚,中央匯金果斷出手,大量購买多只寬基ETF,給市場注入救市信號。

今天在盤前,中央匯金公司再次聯合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一同發聲,給穩定市場信心帶來重磅支撐:

中央匯金公司表示,中央匯金公司一直是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重要战略力量,是資本市場上的國家隊,發揮着類平准基金作用。下一步,將堅定增持各類市場風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結構。

央行表示,堅定支持中央匯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場指數基金,並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通知稱,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機構測算險資若用足權益資產比例上限,可帶來1.66萬億增量資金。

盤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也重磅表示,近日已主動增持國內股票,近期將繼續增持。

國務院國資委表示,將全力支持推動中央企業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動作爲,不斷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切實維護全體股東權益,持續鞏固市場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同時,加大對央企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導。

上市公司方面也做出了非常積極的應對。

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從47日到今天收市兩市就總共有100家公司相繼發布回購公告增持公告初步統計投入資金總額已高達數百億同時,昨晚到今天,還有大量上市公司开始發布靚麗的一季度業績以刺激股價。


03

頂層設計文件支持落地,長達十年的規劃


昨日,國務院發布中長期農業頂層設計文件《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聚焦糧食安全與科技創新,明確驅動畜禽產業向規模化、標准化、一體化轉型,同時強調生物育種技術(如基因編輯、良種選育)的突破,培育高產、高效、綠色新品種,降低對外依存度。同時規劃爲種業、糧食種植等板塊提供了中長期政策紅利。

文件相關政策指引,也爲股市相關概念帶來了非常巨大的政策利好炒作空間。

wind主力資金數據顯示,今日機構,主力等資金开始重新出現了百億級的回流,也反映市場信心开始回穩。農林牧漁行業今日主力淨流入85.45億元,近5日淨流入超149億元,顯著領先其他板塊。


04

確定的估值修復契機


回顧2018-2019年,特朗普首次上任後對我國开打關稅貿易战後,中央也及時針對農業出台了大量支撐政策,農林牧漁指數在201810月觸底後持續上漲,並在2019年累計漲幅達48.97%,顯著跑贏上證指數(22.3%)。其中,農業的子行業中,畜禽養殖(+120%)、飼料(+80%)、種業(+40%)更是漲幅居前。

所以對比來看,最近的糧食、畜牧板塊雖然整體表現前景,但相對當年的強勢表現,仍有較大的差距。

農業板塊的另一個能逆勢大漲的底氣還在於自身的行業低估值狀態。近幾年由於市場關注題材焦點集中在AI、芯片、計算機、機器人等熱門新產業賽道上,同時由於豬行業產能出清延後導致新周期遲遲推遲,導致對於農業板塊缺乏足夠關注,估值不斷被低估。

以中證畜牧養殖指數爲例,截至48日,在連續兩日大漲後,該指數的當前市盈率也只是到了18.5倍,位於近十年的18.7%分位點。

而代表糧食種業概念的國政糧食指數在兩日大漲後,最新市盈率也只是22.76倍,位於在近十年的27.9%分位點。

但這兩個行業的業績暖流跡象已經出現。中證畜牧養殖的2024年及2015年一季度的淨利潤增長率开始出現顯著攀升。

也就是說,關稅因素刺激,疊加政策扶持,以及行業自身低估值和業績出現修復的多重利好驅動下,今年的糧食、畜牧概念的估值修復行情期望已經非常確定。

復盤歷史行情,糧食板塊、畜牧板塊的相關ETF在貿易衝突期間表現較好。

2018616日美國正式公布對華徵稅清單到2020115日中美正式籤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在此期間,畜牧ETF(159867)跟蹤的中證畜牧指數上漲70.89%,糧食ETF(159698)跟蹤的國證糧食指數上漲31.65%,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同期漲幅11.01%)

糧食ETF(159698)作爲全市場同類規模最大的ETF近兩日持續受到資金申購,其跟蹤國證糧食指數,涵蓋種子、種植、加工及貿易等糧食全產業鏈環節,權重股包括大北農、隆平高科、北大荒、荃銀高科、蘇墾農發、農發種業、海大集團、亞盛集團、登海種業等。

畜牧ETF(159867)跟蹤中證畜牧養殖指數,聚焦畜牧業全產業鏈,覆蓋飼料、養殖、動物疫苗等領域,前五大權重股海大集團(11.38%)、溫氏股份(10.22%)、牧原股份(10.20%)、新希望(9.03%)、梅花生物(8.90%)均爲行業龍頭,集中度高達49.72%


05

尾聲


基於特朗普目前的態度,我們可以預計中美關稅的局勢變化還較爲不明朗,但肯定是趨嚴趨緊。

結合匯金頻頻下場抄底、上市公司开啓回購以及有關部門不斷喊話支持提振股市的一系列聯合動作來判斷,救市的舉措已經在徐徐开展而且央媽、財爸及地方政府層面還有更多更重磅的工具後手還沒亮出來說明上面對於穩住市場是足夠底氣的

在這種環境下,以養殖、糧食種業板爲代表的反制和自主替代相關的產業將是當下爲適合布局的重點方向。若綜合安全性和確定性因素來考慮的話,關注相關的ETF基金是更好的策略(全文完)



標題:糧食、畜牧板塊掀起漲停潮,反關稅概念火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979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