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多年糖尿病患者,最近對主食產生了恐懼,每天減少飯量,甚至不喫米飯面條,只喫蔬菜和肉類。起初幾天,血糖似乎有所下降,他以爲找到了控制血糖的方法。然而,幾周後血糖卻逐漸升高,餐後兩小時血糖遠超正常值,之前穩定的血糖狀況不再。這一現象讓張先生和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感到困惑。

這背後其實反映了糖尿病管理過程中對飲食控制的誤區。中醫將糖尿病稱爲“消渴症”,認爲其由陰陽失衡、脾胃虛弱等因素引發。脾胃是人體氣血的來源,飲食合理攝入,尤其是主食,是脾胃氣機正常運行的關鍵。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是脾胃運化失調。脾胃虛弱時,食物精微物質不能有效轉化爲氣血,導致“水溼滯留”,形成糖尿病的病理基礎。長期減少主食,忽視脾胃養護,會加劇脾胃虛弱,使血糖波動更難控制。

主食與血糖之間有着復雜的關系。張先生減少主食攝入,看似減少了糖的來源,實則打破了身體能量平衡。中醫理論認爲,長時間不喫主食,脾胃運化能力下降,氣血運行受阻,會加重體內溼氣和虛火。此時,脾胃無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能量供應不足,身體便啓動儲備能量機制,釋放肝髒和肌肉中的糖原,將儲存的葡萄糖迅速釋放到血液中,導致血糖飆升。而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存在胰島素抵抗,無法及時調節這些急劇升高的血糖水平,於是血糖不斷波動,形成惡性循環。

中醫認爲,血糖控制不依賴於“少喫”,而在於“調理”。通過脾胃健運,促進氣血生化,使食物消化吸收順暢,精微物質順利轉化,血糖自然能得到控制。合理飲食搭配才是降糖的關鍵。

展开全文

要有效控制血糖,正確的主食攝入尤爲重要。中醫提倡“調和脾胃,健運氣血”,需根據自身體質和病情,合理安排主食攝入量和種類。

要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過度飢餓或過量進食都會擾亂脾胃氣機,影響身體能量平衡。定時定量進食主食,能給脾胃提供穩定營養來源,有助於維持血糖穩定,避免血糖急劇升高或降低引發不適。

要選擇合適的主食種類。中醫認爲粗糧比細糧更能滋養脾胃,如燕麥、糙米、紅薯等粗糧富含膳食纖維,能延緩血糖升高,幫助消化。而精米白面容易導致血糖迅速升高,不適宜糖尿病患者頻繁食用。

主食應與蔬菜、蛋白質搭配。中醫強調“食物配合,陰陽互補”。主食搭配蔬菜和蛋白質,能增加膳食纖維,延緩糖分吸收,減輕脾胃負擔。蔬菜中的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蛋白質的存在也能避免血糖波動過大,保持長時間飽腹感。

張先生的經歷就是“少喫主食”導致血糖反而升高的典型例子。減少主食量雖暫時降低了餐後血糖,但脾胃無法正常消化吸收時,儲存的糖原和脂肪會釋放出來,導致血糖急劇波動。中醫認爲,脾胃虛弱、氣血不暢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僅通過減少主食控制血糖,只是暫時掩蓋症狀,未從根本上調理身體機能。長期不喫主食,往往導致體內營養失衡,脾胃虛弱加劇,甚至可能引發便祕、食欲減退等問題。失去足夠能量支持,身體开始出現亞健康狀態,反而加重血糖控制難度。

中醫治療糖尿病,不僅依賴飲食控制,更重視全身調理。調和脾胃、疏通氣血、促進全身正常代謝是治療糖尿病的核心方法。其重要原則包括:調理脾胃,強健消化功能,通過健脾益氣草藥如黃芪、黨參、白術等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保持血糖穩定;疏通氣血,平衡陰陽,使用疏通氣血的中藥如柴胡、枳殼等調節身體內分泌平衡,減少胰島素抵抗;合理運動,促進氣血循環,適量運動增強體力,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保持良好心態,中醫認爲情志調節對於糖尿病治療至關重要,長期壓力和焦慮會加劇體內溼氣和熱毒,使病情更難以控制,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對於控制血糖至關重要。

張先生通過減少主食攝入誤入了飲食管理誤區。中醫調理不僅要調整飲食結構,更要全面改善脾胃功能,保持氣血暢通。降血糖不僅是減少主食攝入量,而是需要調整生活方式,養護脾胃,保持身心平衡。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在正確指導下,合理安排飲食,調整脾胃,調理全身,從根本上控制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畢竟,健康的身體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標題:什么?爲了降血糖不喫主食,血糖反而升高了,這是爲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765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