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喫飯,每頓一百二十道菜但每道菜最多喫兩口,只爲防一個陰謀
作爲九五之尊的皇帝,喫飯是非常有講究的。皇帝喫飯跟普通老百姓喫飯可不一樣,在專門的一張桌子上,“喫獨食”。皇帝喫飯叫“進膳”,面前都是山珍海味,皇帝喫飯是一個人,不過他身邊都是伺候的太監們。我們以清朝皇帝爲例來介紹,清朝皇帝的飲食沿襲了滿族的習慣,每天正餐只有兩次,稱爲“早膳”和“晚膳”。
“早膳”一般在早膳八點左右進行,“晚膳”則在下午兩點進行,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喫,時間不固定,皇帝可以隨時名太監傳上。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老佛爺慈禧太後“用膳”的故事,作爲晚清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後雖不是皇帝,但勝似皇帝。清朝皇帝“用膳”叫“擺譜”,就是擺菜品的意思,剛开始是120道菜。
據末代皇帝溥儀在著作《我的前半生》中關於皇帝用膳這樣記載,“由幾十名穿戴齊整的太監們組成的隊伍,擡着大小七張膳桌,捧着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進到明殿裏,由套上自袖頭的小太監接過,在東暖閣擺好,平日菜餚兩桌,冬天另設一桌火鍋,此外有各種點心,米膳,粥品三桌,鹹菜一小桌。”
清朝國力強勢時,皇帝每天的兩次正餐都是120道菜,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少到64道,到了鹹豐即位後更是減少到了32道。然而,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後,再次恢復到120道。衆所周知,慈禧太後是有名的“奢侈太後”,爲了享用全國各地的美食,她命人在全國各地尋找頂級的廚子,僅御膳房裏就有400多人。這些廚子從各地採辦“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制作一道道精致美食供給太後食用。
慈禧御前女官德齡公主,在回憶錄中記載了慈禧太後有一次乘坐火車去奉天祭祖時喫飯的場景。爲了繼續享用美食,慈禧太後命人在火車上臨時安排了御膳房,光爐竈就有50個,塞滿了兩節火車皮。如此之多的講究,可慈禧太後在用膳時,絕大多數菜品是不喫的,喫的只喫兩口,這是爲何?
慈禧太後最愛喫清燉肥鴨,這道菜要求用最好的鴨子,洗淨後加入調味品裝入罐子裏用文火蒸燜三天,即便如此太後也僅喫兩筷子。原因很簡單,爲了防止有人加害自己,慈禧太後每喫一道菜前都要求太監必須用銀針試毒。
參考資料:《清宮二年記》(裕德齡)
標題:慈禧喫飯,每頓一百二十道菜但每道菜最多喫兩口,只爲防一個陰謀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