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內蒙古:六大早餐
蒙古奶茶
介紹:蒙古奶茶,蒙古語叫 “烏古台措”,是在煮好的紅茶中加入鮮奶制成,是蒙古族牧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
制作方法:先將磚茶搗碎,放入鍋中煮沸,然後加入鮮奶和少量鹽,隨着溫度升高,茶香與奶香相互交織,再用勺子反復揚晾,待茶乳交融後即可。
食用方式:通常會搭配奶豆腐、奶酪、奶皮子、風幹肉和炒米等食材一起食用,營養豐富,既能飽腹又能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
燒麥
介紹:內蒙古的燒麥以純肉餡爲主,多採用新鮮羊肉搭配畢克齊大蔥,是內蒙早餐中的王牌選手。
制作方法:選用七分瘦三分肥的羊肉,搭配八分肉兩分蔥,僅用鹽調味,將餡料用極薄的面皮包成石榴狀。
食用方式:喫燒麥時,一般會搭配一碗濃濃的磚茶或奶茶,用來解膩,味道清香爽口、油而不膩。
羊雜碎
介紹:羊雜碎是將羊心、肝、肺、腸、肚等羊下水處理後,在骨湯中長時間燉煮而成,是內蒙古早餐界的重要角色。
制作方法:把羊雜洗淨切好,放入鍋中,加入花椒、八角、桂皮等調料,用慢火燉煮數小時,直至羊雜熟爛,湯汁濃鬱。
食用方式:食用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辣椒油、醋、香菜等調料,搭配白焙子一起喫,口感豐富,暖胃又飽腹。
奶皮子
介紹:蒙語稱 “查幹伊德”“烏如木”“烏日莫”,漢語意爲 “白色的食品”,是鮮奶中的精華,營養價值頗高。
制作方法:把馬、羊、牛和駱駝的鮮乳倒入鍋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結一層臘脂肪,用筷子挑起掛通風處晾幹即爲奶皮子。
食用方式: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搭配油餅和白沙糖,將奶皮卷在灑了白糖的油餅中食用,甜而不膩,又香又酥。
手把肉
介紹:手把肉是內蒙古著名的民族傳統菜,因羊肉塊大,就餐時須用手撕而食,故得名,極具民族特色,醇香味美。
制作方法:將帶骨羊肉剁成大塊,衝洗幹淨,下入沸水鍋內加料酒氽一下,撈出控淨血水。再將蔥切成段,花椒、香葉、胡椒、草果用紗布包成料包,放入淨湯鍋,加入料酒、精鹽、羊肉塊,开鍋後調小火煮 50 分鐘,撒入味精即可。
食用方式:通常會搭配韭菜花醬、蒜泥等調料,喫起來鮮嫩可口,是內蒙古人早餐中補充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對夾
介紹:一般是指薰豬肉對夾,是將薰制好的豬肉夾在酥脆的面餅中間,就着餛飩喫,別有一番風味。
制作方法:先將豬肉用調料醃制後薰制,使其具有獨特的薰香味,然後將面餅烤至酥脆,將薰豬肉切成薄片夾在面餅中間。
食用方式:對夾口感酥脆,薰豬肉肥而不膩,與餛飩搭配,一幹一溼,既能品嘗到面餅和薰肉的香味,又能喝到鮮美的餛飩湯,令人回味無窮。
標題:舌尖上的內蒙古:六大早餐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