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滿月盤點:特朗普的憂慮
回望特朗普1月20日就職以來整1個月,我們化繁爲簡,從三個問題對其就任首月的表現進行提煉:這一個月,特朗普做了什么?變了什么?後續有什么關注的伏筆?
這一個月,特朗普做了什么?
截至當地時間2月19日,特朗普籤署行政令、總統備忘錄、總統聲明、法案共計上百項。分領域看:行政改革的政策最多,特朗普落實“小政府”理念,打造精簡高效團隊;其次是外交政策;再次是貿易與關稅、邊境與移民、能源與環境政策。
行政改革的動作最大:凍結招聘、落實“政府效率部”勞動力優化計劃、結束政府DEI(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命令各機構公开“浪費性支出”等。截至2月18日被裁員、或被迫停工休假的聯邦員工(包括試用期僱員)約2萬人,USAID和CFPB是重災區。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初請失業金人數在最近2周明顯上升。
外交方面:積極推進結束俄烏和巴以衝突,雖然達成協議時間仍未知,但特朗普表現出結束地緣衝突的高度重視。此外,對歐洲的態度從“孤立歐洲”發展至“進一步偏向歐洲極右翼勢力”,例如萬斯在上周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會見“極右翼”德國選擇黨(AfD)領導人。
民調顯示,美國民衆對於特朗普近期移民政策的淨支持率相對較高,對整頓和裁減政府機構的淨支持率較低。
這一個月,特朗普“變”了什么?
對比其競選承諾,特朗普在行政裁員整頓、能源環境、性別認同等方面的立場相對堅定,但在移民和貿易方面,迫於形勢變化,立場有所轉變。
治理經濟(主要是通脹)的壓力更緊迫。對比2017年初,特朗普當前面臨更嚴峻的通脹遺留問題,若控制不好,將密切影響總統支持率、甚至2026年中期選舉共和黨的優勢。
民調顯示(圖5-6),美國民衆對特朗普治理經濟問題的支持率(39%)拖累了對總體工作表現的支持率(44%)。
“債務上限”的期限靠近。2月12日衆議院共和黨提出預算提案文本,建議把債務上限提高4萬億美元,但後續債務上限的磋商還需循環反復,問題不解決,就意味着控制長期利率的訴求、以及財政部發債受掣肘。
關稅可謂帶來最大的市場預期差:競選時特朗普表示對全球加10%關稅、對中國加60%;而當下官宣的關稅中,僅對中國10%關稅生效,全球鋼鐵/鋁和汽車的關稅待生效;其他則要么延期、要么正在研究中。
移民政策也有所讓步:競選時,承諾驅逐境內所有的非法移民;而當下,主要驅逐有犯罪記錄的非法移民、同時嚴控非法入境。根據美國國安部,截至2月3日累計逮捕8758非法移民、其中5693名驅逐出境;測算其日均逮捕速度低於2019年。
後續關注:關稅政策或只是“階段性”軟化,關鍵轉折點或在4月初。
1)301調查的針對性關稅或在路上(4月1日)。目前美國對中國10%關稅是援引IEEPA(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理由爲芬太尼;我們認爲若雙方就芬太尼等問題達成協議,IEEPA下的關稅仍有望降級。
但需注意,特朗普1月20日籤署的《美國貿易優先政策》備忘錄要求,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審查結果4月1日前提交,之後或落地基於301調查的針對性關稅。
2)“對等關稅”推動全球關稅升級(4月2日)。特朗普2月13日正式提出“對等關稅”,指示USTR和商務部展开審查;計劃於4月2日前發布結果。
3)TikTok禁令延期到期(4月4日)。特朗普將TikTok“不賣就禁”延期75天,4月初TikTok問題或將再度成爲談判熱點。
風險提示:特朗普政策超預期,美國經濟基本面變化超預期。
注:本文來自民生證券2025年2月20日發布的《就任滿月:特朗普的憂慮》,分析師:裴明楠 SAC編號 S0100524080002
標題:就任滿月盤點:特朗普的憂慮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