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下降13.33% 醬酒站在熱潮與理性的十字路口
隨着醬酒熱潮逐漸回歸理性,終端市場與醬酒產能之間的平衡也被打破。2月18日,小編走訪北京部分終端市場發現,目前醬酒產品在終端市場陳列佔總數量的近三分之一。盡管醬酒賽道熱潮逐漸降溫,但醬酒產品在終端市場依然熱銷,其中飛天茅台、青花郎、國台國標酒以及窖藏1988等成爲煙酒店和商超渠道的熱銷產品。
圖片來源:馮若男/攝
與終端市場延續醬酒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醬酒產能卻在持續下降。據《2024—2025年度醬酒產業發展報告》數據,2024年中國醬酒產能約65萬千升,同比下降13.33%。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來中小企業停產與減產。
一面是產品在終端市場受到消費者的熱捧,另一面是醬酒產能的持續下降,一升一降之間,醬酒行業正站在利潤與產能的十字路口。未來,醬酒行業發展將會幾何?
產能下降VS終端熱捧
走訪過程中,小編發現,消費者在選購酒水時,仍優先選擇醬酒產品。方莊附近煙酒店店員表示:“剛剛過去的春節消費旺季,很多消費者都會選購醬酒產品作爲家庭聚會以及禮贈的首選。尤其是飛天茅台以及青花郎酒,都是熱銷的產品之一。”
盡管醬酒產品在終端市場的熱度不減,但從行業數據來看,醬酒熱正逐漸降溫,回歸理性發展。據《2024—2025年度醬酒產業發展報告》數據,2024年我國醬酒產能約65萬千升,同比下降13.33%;實現銷售收入2400億元,同比增長4.35%;實現利潤約970億元,同比增長3.19%。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近六年來醬酒產能首次出現負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22—2024年醬酒產能增速分別爲16.7%、7.1%以及-13.33%。反觀醬酒熱潮期間,醬酒產能從2019年的55萬千升提升至2023年的75萬千升,此後便呈現波動下降趨勢。
如果說醬酒產能增速的負增長是醬酒回歸理性的表面現象,那么醬酒銷售收入與利潤增速的放緩則進一步印證了醬酒賽道降溫的現狀。
對於醬酒賽道而言,“理性”成爲關鍵詞,其中通過銷售收入與利潤層面增速放緩便可窺得一二。縱觀近年來,在醬酒熱的助推下,醬酒銷售收入與利潤實現雙位數增長,而經過四年發展,伴隨着醬酒賽道回歸理性,醬酒銷售收入與利潤增速也逐漸回歸個位數且均低於5%。
小編整理數據發現,2021—2024年,醬酒銷售收入從1900億元增長至2400億元,但增速逐步放緩,分別爲22.6%、10.5%、9.5%以及4.35%。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醬酒利潤層面,數據顯示,2021—2024年,醬酒利潤從780億元增長至970億元,但利潤增速分別爲23.8%、11.5%、8%以及3.19%。
對此,中國資深醬酒專家、權圖醬酒工作室創始人權圖向小編表示,產能出現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中小醬酒企業停產與減產嚴重。在頭部陣營中的二线企業,如國台、金沙等企業今年下沙量幾乎與去年持平,而三四线醬酒企業則是大幅度減產。至於中小型醬酒企業,不少則直接停產。
產能“大換血”
醬酒產能下降的底層邏輯在於劣質產能的逐步淘汰。近年來,在仁懷市整治下,部分“小散弱”酒廠被清理退出,從而釋放了一部分產能。
據了解,2021年仁懷政府吹響了整治的衝鋒號,开始大力實施白酒產業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時至當下,這場“清理行動”持續了將近四年時間。
此前,仁懷市發布《仁懷市白酒產業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方案(送審稿)》,整改茅台鎮近600家“小散弱”企業。其中,茅台鎮仁溪溝、蘭家灣、青草壩和巖灘片區將作爲試點整治區域率先展开治理工作,治理方法將綜合採取關停拆除、兼並重組、改造升級、轉型發展等措施,探索有效的做法和經驗。不僅如此,仁懷市還曾下發《仁懷市“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其中仁懷將着重推動“小散亂”企業“退鎮進園”,形成白酒引導企業向核心區以外的產區、名酒工業園集中集聚。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初仁懷市有白酒生產企業1779家,其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白酒生產企業346家。小作坊登記許可915家,無證許可266家。酒類相關從業企業超過25000家。而經過整改後,據相關媒體報道,截至2024年10月仁懷市白酒企業減少到868家,先後清理退出白酒企業632家,改造提升995家,兼並整合660家。
酒類營銷專家肖竹青指出,因爲貴州省有關部門爲保護醬酒核心產區品質信任,關停部分環保不達標或質量不達標的中小醬香酒企,通過嚴格執法壓制了部分品牌侵權或營銷不規範的企業,市場優勝劣汰因素和執法強制淘汰因素直接影響了中國醬酒產能下降。
“小散弱”酒廠被清理的另一面,是頭部企業從未停止的擴產步伐。相關報道顯示,2024年貴州茅台旗下茅台酒、貴州茅台旗下茅台系列酒、貴州習酒、郎酒集團、貴州珍酒、國台酒業、金沙酒業投產產能分別約爲近6萬噸、近5.6萬噸、7萬噸、7.2萬噸、4.4萬噸、2萬噸以及2.4萬噸。其中,貴州茅台旗下茅台酒、貴州茅台旗下茅台系列酒、郎酒集團、貴州珍酒新增產能分別約爲2000噸、6000噸、2000噸以及3000噸。
針對新增產能規劃情況,貴州茅台方面在接受小編採訪時表示,後續產能建設與投放,茅台會充分考慮生態環境承載、原輔料供給、工匠隊伍配備等因素,結合市場情況,科學有序推進。
權圖指出,當前醬酒正處在品牌化和頭部化的分化過程中,醬酒市場也在擴容,從战略的角度看,頭部醬酒品牌穩定地擴產增產,也是爲了搶佔未來的市場地位和份額。此外,頭部醬酒品牌也具有資金實力和品牌覆蓋能力。
十字路口的選擇
隨着醬酒賽道逐漸從熱潮中抽身,未來醬酒格局將逐漸向巨頭企業靠攏。肖竹青指出,從短期看醬酒產能下降是行業陣痛,但從長期看有利於規模化品牌運營的大型醬酒骨幹企業搶佔更多消費場景佔領更大市場份額,也爲以沛華實業爲代表的新進業外資本進軍醬酒釋放了更大市場空間。
事實上,縱觀目前醬酒企業發展格局正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在2019年,醬酒熱潮興起前期,醬酒行業格局是貴州茅台一家獨大。而如今,經過五年時間發展,2024年醬酒行業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其中包含,一家超千億規模醬酒企業貴州茅台;第二梯隊則是由郎酒、貴州習酒兩家超200億元規模酒企以及超百億規模的貴州珍酒組成;第三梯隊是以貴州國台酒業、茅台集團保健酒公司、貴州金沙窖酒等20億元—50億元規模酒企爲主;此外,還有多家5億元—20億元規模企業,如貴州釣魚台國賓酒業、湖南武陵、廣西丹泉、仁懷醬香酒、四川仙潭、貴州酣客君豐、肆拾玖坊、衡昌燒坊、山東雲門酒業等。
盡管醬酒市場規模與銷售收入仍不斷擴充,但在醬酒格局變化的背景下,頭部企業、中型以上酒企與中小企業酒企所面臨的局面卻大相徑庭。伴隨着醬酒格局變化以及賽道回歸理性,對於頭部企業與中型企業而言或將進一步瓜分市場份額與產能資源,而對於部分中小酒企而言,也將迎來“命運”的轉折點。
貴州一家醬酒企業工作人員表示,醬酒流行趨勢仍在繼續,只是上漲速度放緩,不再像以前那樣迅猛。“其實這是一件好事,做醬酒需要投入較長時間,也需要注重品質,當營銷力量減退,篩選下來的會是一些好的醬酒品牌。”
對此,中原基金董事、執行合夥人晉育鋒指出,目前有些企業長期看好醬酒產業,仍在布局中型以上的醬酒企業。而被這波退潮擠走的,只是短线和投機性資本。
盡管面對着優勝劣汰,但在激烈競爭之下,中小醬酒企業並非走進了“死胡同”,通過“酒莊模式”“文旅融合”等創新路徑仍然走得通。權圖醬酒工作室強調,部分企業中只有極小部分企業可以轉型爲精品酒莊和圈層品牌。並且,產能小並不代表就是精品酒莊。精品酒莊仍然需要精品釀造、年份儲存、圈層品牌、深度體驗等完整閉環,這要求想要打造精品酒莊的中小醬酒企業主動、痛苦地轉型,實現經營創新。
標題:產能下降13.33% 醬酒站在熱潮與理性的十字路口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