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祥雲人小時候都會有這樣一段記憶,一塊白色的堅硬固體,用小錘子輕輕一敲,發出“叮”的一聲脆響,把敲下的小塊放進嘴裏,它便頃刻軟化,一種無以言表的香甜滋味衝擊着味蕾,令人欲罷不能,這就是祥雲傳統零食叮叮糖。

那時,孩子們不知道走街串巷“叮叮叮”的賣糖人從哪裏來,只知道這種聲音能喚醒舌尖的渴望。而在禾甸鎮老街村,人人都知道叮叮糖的來處,這個小村子制作叮叮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如今家家戶戶仍然掌握着這門手藝,可以說,在老街村,制作叮叮糖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技能。

展开全文

叮叮糖屬於麥芽制品,須選用優質的大米,經過反復淘洗和蒸煮,再在蒸熟的米飯中加入麥芽溫水,發酵大約八小時。發酵出芽後,擠出湯汁,熬煮五至六小時,便能熬出飴糖。將其進行數十次拉伸,直到糖變得潔白、硬實,叮叮糖便制作完成了。制作過程中有很多環節需要老師傅豐富的經驗。發酵用的麥芽汁便十分有講究,首先是時節,每年農歷十一月就是捂麥芽的最好時機,氣溫不適宜做出的叮叮糖色澤、口感都會大打折扣。而拉糖好壞的關鍵既仰賴於飴糖的溼度,同時也跟天氣有很大關系,夏天和冬天所需的飴糖幹溼程度就有很大區別。

據村裏的老人講述,麥芽糖曾是制糖產業的重要材料,那時除了叮叮糖,老街村的麥芽糖也遠銷省內外,供不應求。熬糖剩下的糖渣還可以用來喂豬。熬糖和養豬,一度成爲村裏大部分人家主要的收入來源。隨着時代發展,純手工熬制的麥芽糖漸漸被制糖產業淘汰,只剩下叮叮糖等零食依然暢銷。如今,村裏的年輕人漸漸不再愿意學習制作叮叮糖,只有一些老人還守着這門技藝。

老街村村民小組長雙朱彪告訴記者,“禾甸老街村叮叮糖歷史悠久,從清朝至今具體多少年很多老人都無法考證了,我們老街的叮叮糖是純天然的麥芽糖,沒有任何添加劑,非常好。”

近幾年,在鎮、村兩級的積極協調下,老街村設立了叮叮糖文化館,配備有現代化的熬糖設備,還設置了糖品展示櫃,以鮮明的文化符號爲依托,讓叮叮糖能夠繼續傳承下去。村裏的制糖手藝人們也順應潮流开發了飴糖的更多制品,核桃糖、花生糖、粟米糖等新產品也很受市場歡迎。制賣叮叮糖四十多年的老人鮑源明告訴記者,“我從小就开始做了,會一直做到做不動爲止,現在叮叮糖也還是很好賣的。”

健康大講堂第四季第二十四期

圖文作者 記者羅月娟 陳依婷



標題:祥雲年味 | 記憶中的“甜蜜”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004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