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日前在天弘基金2025年度策略會暨20周年活動的一場圓桌論壇上,圍繞中長期資產配置的方向等話題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觀點。

張憶東參與的這一圓桌論壇以“公募基金如何承接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爲主題,

由天弘基金旗下的指數投資基金經理陳瑤主持,還有另外兩位天弘基金旗下的基金經理尹粒宇、胡彧參與討論。

投資報梳理下來,張憶東的觀點非常明確,他表示,未來兩年甚至三年,最看好的還是A股市場;

A股會在一兩年內好於港股,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裏肯定好於美股。

對於中國股市,張憶東的判斷是,邏輯已經反轉,主要有一個變化,兩個基本面,三條主线。

主线來講,當前地方政府手中的優質股權跟新質生產力是吻合的,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芯片、機器人等等,

因此,牛市帶動價值的發現,“科技牛”將會貫穿此輪牛市的始終。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手中的資產盤活後,內需問題得以解決,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都能夠得到改善,有希望出現科技牛和內需牛交相輝映。

張憶東分享的精華內容如下:


資本市場反轉的邏輯:

一個變化,兩個基本面,三條主线

問:結合資本市場的新生態的特點,中長期資產配置的方向有哪些?

張憶東:從大類資產配置來說,未來兩年甚至三年,我最看好的還是A股市場。

這個判斷其實是在9月底做出的。

在9月底之前,其實我更看好港股。

我在年初的時候,3月份提出來“港股的春天”,7月份提出來“流淚撒種,必歡呼收割”,當時更看好港股。

因爲港股熊了五年,估值是歷史的低位,再加上全球的窪地。

而且港股裏面最優秀的一批公司,他們开始很慷慨地進行回購注銷;

這跟歐美在一個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的環境下,开始重視股東回報,然後最優秀的公司帶着指數走是一個邏輯。

但是,在9月26日,我看完重要會議通稿之後,我的觀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從熊市構築底部跌深反彈這樣的框架、轉爲反轉框架,對於中國股市,我的判斷是——反轉了。

因爲看中國股市要用政治經濟學的框架來看。

反轉的邏輯,一個變化,兩個基本面,三條主线。

一個變化就是,整個政策導向發生了一個方向性的轉變,

开始提出來“抓住重點,主動作爲”,不再是收縮的宏觀導向,而是主動作爲的導向。

可以說,大多數中國的牛市,跟美國的不一樣。

美國往往是大放水,刺激起來,經濟好了,經濟好是第一驅動力,然後股市才好;股市好了以後,再跟經濟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不是這樣子,我們善於發動群衆、相信群衆,發動牛市來引導社會財富,通過市場優化資源配置,解決經濟困難。邏輯不一樣。

所以,這一次將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一輪牛市。

通過舉債回購

提升股東回報

我們來想,這輪牛市的“牛”在哪兒?

牛,我認爲有兩個層面,跟歷史上不太一樣。

歷史上,在一個經濟低迷期發動的牛市,往往是通過外延式的一些資產注入、並購重組,解決基本面的問題,

實現股價上升,然後又解決了場外的資產重估的問題。

而這次,除了並購重組,很重要的基本面是提升股東回報。

我們看9月24日,金融發布會提出來的兩個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工具,其中有3000億的專項再貸款。

這3000億不是重點,這個機制背後的政策導向才是重點。

它導向的是什么呢?

就是鼓勵大家通過舉債回購——因爲專項再貸款本身就是舉債,通過舉債充分利用低利率的環境,來增厚股東回報。

這個導向就和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的美股,以及2012年歐債危機之後的歐洲股市一樣。

中國優秀的公司,或者,自認爲自己優秀的公司,其實應該學習一下,就像前兩年的港股一樣,或者再往前的美股一樣,利用中國的低利率環境提升股東回報。

所以,這次的中國式“慢牛”,它的“牛”的基礎解決了。

解決了以後,我們這次的反轉邏輯,或者牛市要達到什么目的?

跟歷史上何其相似,其實就是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是化債,

第二是內需。

過去幾年,你可以看到,過去兩年,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以及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可以說是一個互相交織的惡性循環的收縮。

對我們的內需也是不穩的,預期是比較糟糕的。

但是,現在可以說,通過盤活資本市場,四兩撥千斤,極大地優化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房地產等產業政策的有效性,進而有希望實現從土地財政向股權財政的一個轉化。

如果未來很多年後,我們來看這輪牛市,可能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它有實現中國股權財政實施的可行性。

科技牛

與內需牛交相輝映

而且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說,爲什么看三大主线?

因爲我們現在來看,地方政府手中有哪些優質資產?

土地財政難以爲繼,怎么樣盤活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手中的股權。

特別是在2020年以來,中國的一級市場,美資的PE/VC創投基金基本上撤出了。

2023年,中國一級市場募集金額來說,80%左右是國資背景,包括地方政府的母基金,或者說各類的國資創投基金。

而另外20%左右是民企和一些“一帶一路”的外資。

所以,怎么能夠把這些地方政府手中的股權盤活?

我們對2020年以來地方國資參與的股權做了一個拆分,

發現它跟新質生產力是吻合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芯片、機器人等等。

一輪牛市帶動了價值的發現,所以“科技牛”將會貫穿此輪牛市的始終。

第二,如果說科技牛能夠盤活地方政府手中的資產,自然就有利於資產負債表的改善,有利於區域經濟的改善,那么內需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營商環境解決了,營商環境的改變有利於富人消費,並且企業家該做的正常資本开支就愿意做了。

這樣的話,相當於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以及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都能夠得到改善。

這樣就有希望出現,“科技牛”和“內需牛”交相輝映。

另外,隨着特朗普當選,出招關於貿易战的東西,一旦利空出盡,我們認爲“出海牛”這條线依然是一個战略方向。

所以,總結來說,我們認爲A股是未來兩三年,至少兩年,甚至有可能是三年,將會是權益市場裏面最好的。

我認爲,A股會在一兩年內好於港股,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裏肯定好於美股。

相比於港股,

A股的機會更多一點

怎么看港股呢?

港股這個市場比較理性,它是海外資金主導的。

每次在熊牛轉折期,它的表現是非常精彩的。

另外,在牛市的後期,它的表現也異常精彩。

但是在牛市進程中,特別是在一個經濟相對低迷期發動的牛市,

這種時候,它的基本面不是那么強,對於港股來說,在牛市的進程中,它的表現反而不如A股。

我們認爲,隨着中國經濟可能後續逐步企穩、緩慢回升,更明確的是效率的提升,

到了這輪牛市的後期,美資、歐洲等海外資本也依然回流到港股。

因爲資本是逐利的。

所以,我對於港股战略上是看多。

但是,從節奏上來看,可能明年甚至到後年的某個階段,A股的機會更多一點。

美股而言,如果特朗普經濟政策真的落實了,明年美股不差。

明年美股風格,可能偏美國的內需,金融地產以及周期的東西。

但是2026年,美國再通脹的壓力是極大的。

所以,特朗普2.0版,未來四年,我對美國未來經濟的預期是先揚後抑。

未來兩年美國股市,需要經濟超預期才有可能穩住所謂牛市格局;

一旦經濟不達預期,比如2026年、2027年,美股可能有較大的風險。

這是對權益的看法。

長期看多黃金,

甚至看多數字貨幣

對於大類資產來說,對於美債,特朗普當選,美債在未來幾年更多是一個弱勢振蕩。

明年美債10年期收益率想回到3.5%以下,可能性是較低的,可能就是在4%左右徘徊,

甚至不排除在2026年、2027年,可能美債要走熊。

中國的國債,我的看法是一個強振蕩市,美債有可能是弱振蕩市。

因爲中國在未來較長時間內,可能還是要保持低利率的環境。

對於中國經濟來說,在未來幾年,只能說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整個經濟的復蘇會比較緩慢,但是高質量、可持續。

換句話說,經濟不強,不溫不火,止跌回穩,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債市肯定不是熊市。

但是,你指望它再像前兩年那樣子大牛,也不現實。

未來兩年A股肯定是好於債市的,不論是美債還是中國的國債。

對於黃金,我們長期看好黃金,或者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核心原因就是美國的國家資產負債表壓力。

可以看到,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率應該是100%左右,

按照特朗普的政策,繼續赤字擴張,到2030年,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率可能到120%。

所以,我們長期看多黃金,甚至看多比特幣,核心就在這——美國的資產負債表是有問題的。

本輪牛市初期,ETF佔主導

今年以及明年,將會是被動ETF大發展

問:展望未來,從增量資金配置的角度,有哪些資產有望承接我們的居民更多的理財配置需求?

張憶東:居民存款比上A股的流動市值,它有一個很有趣的規律。

基本上,它每次超過2倍的時候,往往是在熊市底部,而往往在牛市的高點時,這個比例是在1倍左右,或者1倍以內。

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認爲,未來幾年A股肯定將會是承載居民理財配置的一個核心載體。

我們再細分一些,究竟是主動權益,還是其他的產品?

我的看法,可能會是指數基金,特別是被動的像ETF。

而且,這輪牛市的初期肯定是ETF佔主導;

再往中段來走,可能是指數增強;

最後的時候,那些經過了兩三年能夠持續跑贏指數的主動管理基金,依然能夠獲得大的發展。

所以,從節奏上來說,可能今年以及明年,將會是被動ETF大發展的時期,這個狀態跟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股是一樣的。

另外一個方面,隨着長线資金入市,9月26日的高層會議鼓勵社保、養老金、企業年金這些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

堵點在哪兒?

我認爲堵點就是賺不賺錢,不賺錢就是堵點,賺錢就疏通了。

就像美國的401K,爲什么能持續在美國經濟低迷的時候照樣买股票?

因爲這些優質的上市公司,人家很慷慨地給股東回報。

所以,我們認爲,偏紅利資產或者是“固收+”的一些資產,對於這種穩定性要求比較高的中長线資金,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載體。

特別是有些從傳統領域退出的產業資本,他們可能更加強調保值更重要,強調穩定性更重要。

第三個方面,全球配置。

人均GDP在1.2萬美金之後,恰恰开始了居民財富全球化配置的新階段,現在中國是恰逢其時。

所以,雖然對於美股,從兩年的維度,我認爲其性價比不如A股。

A股,就像馬克思所說的諺語,“這裏有玫瑰花,就在這裏跳舞”,A股我還是最看好的。

但是拉長了來看,美股還是不能夠忽略的。

另外,包括黃金,甚至數字貨幣,可能都是海外配置要重點關注的東西。



標題:張憶東:未來兩三年最看好的還是A股市場,科技牛將貫穿始終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577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