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朔風起,萬物藏,秋冬之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不少人會在立冬進補,一鍋熱氣騰騰的雞煲、羊肉煲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呢?在廣東省衛生健康委5日舉辦的“嶺南時令與健康專家媒體座談會”上,專家提醒,從中醫的角度,冬季進補要根據不同的個人體質進行,切不可盲目過度進補。

營養均衡 適度進補

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鄒旭表示,冬季素有進補的傳統,但進補需科學合理。首先,營養要均衡,包含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不可偏廢。應選擇具有溫陽、補氣、養血、溫經通絡功效的食物或藥物,以適應寒冷的氣候。然而,也要避免過度進補,因爲冬季有些人會出現血壓升高、體重增加的情況。

“根據不同體質選擇合適的進補方式至關重要。”鄒旭提醒,在進補之前,要了解自己的體質再選擇適當的食材。對於陰虛體質者,如平日容易疲倦、口幹口苦、睡眠不佳之人,應採用清補之法。例如,西洋參是不錯的選擇,它能養陰清熱,避免食用過於燥熱的食物,以免加重體內的虛火。而對於氣虛體質者,像身體疲乏、脾胃功能差、畏寒肥胖或寒溼體質者,可以適當溫補。當歸羊肉湯就是適合脾虛之人的經典食療方,羊肉性溫,當歸補血活血,二者搭配可起到溫中補血的作用。

對於患有高血壓、肥胖、老年人等特殊群體,進補時更要謹慎。要特別注意保持大便通暢,因爲便祕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導致體內毒素堆積。同時,如果進補後出現睡眠問題,如入睡困難、多夢等,或者感覺體內燥熱上火,這可能是進補不當的信號,需要及時調整飲食。總之,秋冬進補要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合理調整,以達到營養均衡、身體舒適的狀態,爲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冬季手腳冰涼怎么辦?

“秋冬季節,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女性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這在中醫看來與陽氣不足有關。”鄒旭建議,從飲食角度,可以適當增加熱量攝入,比如食用當歸羊肉等溫熱性食物。茶的飲用也有講究,四季不同,冬季應選擇紅茶。紅茶性溫,有助於溫暖身體,而其他季節則可根據陽氣的變化選擇花茶、綠茶等。

保持胃腸道通暢對於改善手腳冰涼也十分關鍵。老年人或經常便祕的人,由於腸道功能減弱,容易出現四肢發冷的現象。當大便通暢時,氣血運行更加順暢,有助於緩解手腳冰涼的症狀。

展开全文

泡腳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養生方法。在寒冷的夜晚,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質量。艾灸也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可以選擇中脘(肚臍與劍突連线的中點)、關元(肚臍下三寸)、氣海(肚臍下一寸半)等穴位進行艾灸,鄒旭提醒,艾灸最好在白天進行,因爲白天陽氣盛,更有利於艾灸效果的發揮,同時也符合陰陽平衡的原則。按摩同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可通過按摩四肢等部位來緩解手腳冰涼。

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療養生方

在食療方面,根據不同體質和需求,有多種選擇。

對於脾虛氣不足者,黃芪、淮山、茯苓、石斛燉品是不錯的選擇,具有益氣補肺的作用。

當歸生姜羊肉湯適合冬天手腳怕冷、腰膝酸軟的人群,不僅能溫暖身體,還有益氣補腎的功效。

五指毛桃燉雞可起到祛溼的作用,適合體內溼氣較重者。

對於夜尿多、尿頻尿急者,可食用蓮子、草果、紅棗、陳皮、薏米煮成的湯,既能補腎又能祛溼、收澀。

當歸、黃芪、紅棗燉雞也是一款適合秋冬的湯品。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三高疾病的老人,在食用這些食療方時要注意控制食量,保持攝入與排出、身體與心理等各方面的平衡。因爲這些病人的身體較爲特殊,過量進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影響病情。

文、圖 | 記者 許敏 實習生 謝嘉祺 通訊員 粵衛信



標題:一到冬季就進補?食療養生避免“貪多嚼不爛”| 立冬養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460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