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人一天的味覺,肯定是被一碗米粉开啓的~
說到本土美食,不能不提常德米粉。歷經上百年發展,如今,每天清晨,一碗熱氣騰騰、濃香撲鼻的米粉仍是大多數常德人的早餐選擇。外地客人來常,也會嘗嘗米粉,品嘗地道的“常德味”。
常德米粉已成常德一張重要的美食文化名片。
每天清晨,各色知名、不知名的粉館裏總是擠滿了人,四處彌漫着牛肉湯的濃香,掌櫃的麻利地將米粉在咕嘟沸騰的滾水中翻燙,再落入大碗中,舀湯、放澆頭、點油、撒蔥花,行雲流水,一碗整整齊齊鋪成“梳子背”的米粉便上了桌。
常德人的一天從米粉中开始
常德米粉店千家萬戶,哪一家老字號最享盛譽呢?
民國初,東門外回民黃興發等改單一作坊爲前店後坊做牛肉米粉生意;待到20世紀30年代,水星樓下的深巷裏一樊姓回人开設“贛南德”牛肉食品店,專售五香牛肉幹、牛肉松,將剩余的碎牛肉、碎牛筋和牛肉原湯作爲澆頭,售給搭棚賣鉢鉢粉的攤販。
長期以來,常德以三種清真牛肉烹飪祕笈制作的油碼最爲著名——大西門內現光明巷口對面的百年老店回族黃憲記清真粉館的小坨牛肉粉,東門外清真寺旁回族黃珍記的清燉牛肉粉,高山街清真第一春的五香紅燒牛肉粉,宛若嚴冬盛开在牆邊紅彤彤濃墨重彩的臘梅。尤其是後者的油碼更勝一籌,讓路人“聞香下馬、知味停車”,慕名而來的食客如過江之鯽。
如今,常德米粉店已是遍地开花。最常聽到的一句親切問語:“七(喫)圓滴七(喫)扁滴?”但實際上在常德並無此說,因爲地道常德米粉只有圓粉,扁的那一種叫“米面”;同理,端來的米粉中如果加了燙好的青菜,也不能歸入正宗一流。
湯粉還是拌粉?你pick哪個? 圖/網絡
這么多年,常德米粉有不少“微調”,但是規矩還是在那兒站得牢牢的,老常德人瞄一眼碗中,心裏就大致有數了,因爲,一碗看似簡單又爽口的米粉,從粉和澆頭的制作就开始了非凡之旅。
常德米粉好喫,除了米粉要用常德的早稻米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即澆頭的選材和制作。
常德米粉的澆頭分漢族和回族兩大系列。
漢族系列的澆頭主料爲豬肉,有肉絲、肉片、紅燒、紅油、三鮮、炸醬、菌油、酸辣、滷汁、醬汁、蹄花、排骨、雞丁、鱔魚等10多種。
回族系列的主料爲牛肉,有牛肉絲、牛雜、羊肉片、滷蛋、羊肚片、雞絲、鴨條、滷汁、三鮮、燉牛肉、牛排、牛筋、紅燒牛肉等10多種。這其中尤以紅燒牛肉澆頭最爲有名。選用上等牛肉切成小方塊放在鉢中,同時放入花椒、桂皮等10多種香料配制的香料包,用小火燒煮,這樣燒出來的牛肉澆頭,既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各種香味,使常德米粉喫起來香氣四溢,回味悠長。
澆頭有多少種,常德米粉就有多少種。 圖/網絡
常德米粉融小喫、快餐、筵席於一爐,集主食、菜餚、湯汁於一碗,譽爲三湘一絕,四水一寶。熱情洋溢而又富有創新精神的常德人,爲人圓潤,辦事周到,與人爲善,鋒芒不露,深得中庸之道的真諦而不失變通與機智,與米粉有很多相似之處。
對於常德人而言,外地的遊子思鄉約等於思米粉。
回鄉的固定儀式,必然是尋摸到街頭巷尾認定的那一家粉店,點一碗牛肉粉,安安靜靜嗦完。如果未盡興,一日三餐繼續。
一天三頓也喫不厭。 圖/網絡
每個遊子都知道,離了沅澧水和洞庭湖的稻米,再難復刻出常德米粉。只能一次次地回來,又一次次遺憾,“帶不走這碗粉”。
來源:常德全媒、地道風物等
標題:常德人一天的味覺,肯定是被一碗米粉开啓的~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5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