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白酒中的失敗概念,再來說說這個產業
今天的這一期文章,我本想學術的寫,後來想想這樣估計沒幾個人看,索性我從例子引入,這樣既有真實感,也易於大家理解。
白酒“揮發系數”概念是劍南春提出的,然後劍南春很少再提這個概念。其實這個概念最开始是爲了推劍南春高端低度酒用的,最後並沒有獲得成功。原因很簡單,高端消費者更多喝高度酒,很少喝低度酒。另外,揮發系數這個概念宣傳存放時間長了的白酒會揮發成低度酒,劍南春宣傳這個的目的是宣傳自己的低度高端酒是真正的年份酒,沒有摻一滴水降度。但這種宣傳反而讓消費者擔心,你的低度酒不能存放,因爲放了這么多年揮發成低度,繼續存放酒體只會更低、更水。
然而在高端白酒市場,不少消費者會买來屯或投資,劍南春的這種宣傳,反而會戒掉高端消費者投資、屯酒的欲望。而這也是現在劍南春慢慢減少高端低度酒投放及市場推廣的原因,因爲這套營銷概念的推出,完全是給自己賣高端酒找麻煩。
相比濃香,醬香領域的概念更雜、更多。畢竟醬酒的崛起伴隨着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普及降低了概念的宣傳成本,於是各種白酒概念如雨後春筍般產生:發黴酒、長毛酒、土埋酒、故事酒、簡易真假酒鑑定等各種概念宣傳氤氳而生。
然而這裏面的不少概念,有些過於違背科學常理,一些酒如曇花一現,火了不到一年,便迅速冷去,不過話又說回來。最开始做這個概念的人,確實賺到了錢,畢竟其可以動銷一個沒品牌的酒。
在這些概念中,發黴酒、長毛酒、土藏酒一般賣的是三無產品,畢竟一個瓶子發黴,是很容易污染酒體的,正規酒廠不會這樣做。當年酒商這樣宣傳的目的是展現這款年份酒的真實性,因爲那時的年份酒概念很亂,一些酒廠明明只有十幾年的歷史,卻賣出了30年壇存酒,而這也讓消費者質疑酒廠年份標的真實性,但質疑的同時,消費者並沒有放棄年份酒是好酒的想法,在這樣的大環境裏,這類酒氤氳而生。
簡易真假酒鑑定主要是打造人設用的,一般宣傳者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覺得自己很懂酒,然後再宣傳自己的產品。關於白酒的酒質鑑定,需要專門的機構和設備,至於酒的品質檔次,需要專業的人品鑑。但這種解釋離消費者很遠,且難以讓消費者信服。於是加水試驗、點火試驗、燒鹼試驗便從網上推廣开來。其實加水試驗檢測的是酒體中的非極性有機物含量,燒鹼試驗檢測的是酒體中的酯類含量,至於點火試驗,檢測的是酒精度和焰色反應。點火對檢測白酒好壞完全沒有作用。而加水和燒鹼試驗酒廠完全可以通過添加相應的化學添加劑,然後達到很好的試驗效果,因此這些檢測都不靠譜。
故事酒是許多品牌喜歡推出的一個概念。在醬香酒中,大品牌喜歡當二茅台,當不了二茅台,也想蹭茅台的名氣。有些茅台鎮小品牌酒則更厲害,他們不屑於當二茅台,他們要當茅台的爸爸。一些酒廠甚至宣傳,當前的茅台酒不是傳統工藝釀造,茅台酒廠中有不少機器替代人工,只有我們的鎮酒才是最傳統的手工釀造,我們才是真正的技藝傳承人,我們的工藝還是傳男不傳女,我們的產品獲得了許多“大獎”,我們的技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這些名頭看起來很咋呼,仔細一查,發現名頭都是自稱的,獎狀都是自己印的。
其實在白酒領域,概念推出最多的要數小衆香型白酒。早幾年進圈的酒友都知道,湄窖曾推出了一款茶香型白酒。所謂茶香型,就是融合茶葉釀造的白酒。然而這一套宣傳在釀造領域存在爭議:茶葉中的部分成分對釀酒微生物是有負面作用的,且茶葉本身又不含發酵所需的營養物質,加入茶葉會導致發酵不正常,酒反而不好喝。
而這也是湄窖茶香型酒在市場上沒走幾年便消失的原因。在當前,也有一些酒廠在做茶香酒,我了解之後發現,基本都是小酒廠在做,而且都是用萃取配制法的方式進行,這種做法出來的酒,並不屬於白酒,屬於配制酒。
前幾年比較火的开山酒推出了一個淨香型概念,其在白酒的各個釀造環節進行了改進,旨在宣傳自己的酒柔順、飲後舒適,且有獨特的花果香。然而這款酒最終還是沒有推起來,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就生產概念來說,其中都有不少漏洞。
开山酒宣傳,在釀造中增加了大米的比例,但在固態酒釀造中,增加大米比例就要加大輔料運用,因爲大米蒸煮易軟爛,需要添入輔料增加糟醅骨力,增加輔料發酵的酒會有輔料香氣,酒體不顯幹淨,這與他們推出的淨香型相違背。當然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種問題,那就是改液態法發酵,這種發酵法出來的白酒品質必然不高端。
在蒸餾器具上,其融合了威士忌的特點,但威士忌的蒸餾器是針對液態法發酵,多數白酒是固態法發酵,這也是兩者蒸餾器明顯不同的原因。當然在白酒裏面,液態法發酵的米香型白酒蒸餾器跟威士忌相似。因此對於开山酒的工藝改進,業內認識不免懷疑:這是往液態法白酒方向改進嗎,這種改進能叫品質進步嗎?
其實在白酒領域,有趣的概念多在小衆香型酒中,畢竟沒有概念,小衆香型酒很難推。其實在營銷領域,都想結合生產打造一個有號召力的概念,畢竟消費者都知道:好品質源於生產,但怎樣生產的商品品質好,消費者並不知道。而這也是營銷者喜歡往這個方向入手,打造概念的原因。
然而越是復雜工藝的商品,概念越不好打造,不是消費者不好理解,而是其需要營銷者花更多功夫研究,打造合適的概念。白酒營銷發展了這么多年,到現在還是繞不過年份這個概念,不在於年份概念有多科學,而是其他概念很難樹立。
說到這裏,有人說白酒可以像紅酒一樣,要專業人士品鑑白酒、評級打分,然後推動產業發展。其實這個賽道是我努力的方向,但這裏面困難非常之大,不是這裏面沒有專業人士,而是在白酒歷史上,就有過專業的評鑑,那就是五次全國評酒會。後來這種評酒會取消了,就是其對酒廠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而白酒又屬地方利稅產業,生產主要在中國大陸地區,這種評鑑最終影響的是地方利稅,出於地方發展,這種評鑑的結果和方式往往會受到公關和衝擊。
相比之下,紅酒在全世界生產,沒有哪個國家能伸這么長的手幹涉評級機構和獨立品酒人,因此紅酒的獨立品酒很成熟,這個領域的營銷者、從業者才會安心釀酒、品酒,沒有那么多亂七八糟的概念。
當然,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傳遞的高效化、扁平化也讓白酒往紅酒的軌跡發展,不過個人覺得,白酒不可能完全像紅酒那種軌跡發展,畢竟兩者的大環境並不相同。因此個人覺得,白酒未來會被很多人評論,但要形成一個強大且獨立的IP評論白酒,可能性不大,主要是當前的環境太容易把這個IP公關並抹掉。
而這也是白酒領域喜歡打造概念營銷的一大原因,畢竟概念很多人都可以用,概念本身沒有思想,不會珍惜羽毛,只會被人利用。這不同於以人主導的獨立測評,因此概念的攻擊性也小。相比獨立測評,概念顯得一團和氣。然而概念用於營銷需要營銷者對這個產業理解非常透徹,不然容易鬧笑話。但許多白酒營銷者並不了解生產釀造,而這也是白酒行業經常出現僞概念的原因。
當然在白酒領域,也有打造成功的概念,比方說一提到老窖濃香我們便想到瀘州老窖,一提到綿柔濃香我們就想到洋河酒,這是概念營銷的成功案例。畢竟老窖池濃香何止瀘州老窖,綿柔濃香何止洋河?
總的來說,對於白酒營銷概念,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會消失,其還會出現新的營銷概念。但我期望,設計概念的人會對這個產業有更深的理解,只有這樣,新的概念才會更加理性,更容易讓大家信服。
標題:說說白酒中的失敗概念,再來說說這個產業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