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輸?
特朗普和哈裏斯的嘴炮大賽,結束了。
這次其實也沒有什么新奇,因爲兩人的政策主張,早在辯論前都已經悉數公布。
所謂的辯論賽,只是爲了讓雙方面對面互懟,也讓美國老百姓們豐富一下晚間娛樂,順帶影響一下他們的選票,僅此而已。
不過,美國老百姓還是樂此不疲,畢竟人家玩這個娛樂節目已經超過半世紀,當中也確實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從結果上看,特朗普的支持率跌了,而哈裏斯則追上了特朗普。
於是,股票市場迅速开啓了“哈裏斯交易”,新能源成爲最大贏家,“特朗普交易”則明顯降溫。
難道,特朗普要輸?
01
分歧
先看看兩者的政策分歧。
一言以蔽之,一個是不想當“社團”話事人,因爲“社團”裏個個都想佔便宜,他只想爲自家的美國弟兄們謀福利,而另一個就是依然懷念做社團話事人的高光,並誓言只要大家選我,就帶領社團殺入“尖沙咀”。
這其實是一個很微妙的現象。
在特朗普遇刺的那一天,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他將贏得大選,而拜登將會輸得五體投地。
不過,拜登也是識時務,沒多久就宣布退選,改由副手哈裏斯出战。
令人意外的是,目前兩個候選人在辯論前的一次民意支持率,居然如此相近,只有一個點。
現在借着一場辯論,哈裏斯居然後來居上,說好的特朗普贏麻了呢?
這可能反應出,美國國內不管上至白宮,下至黎民百姓,對特朗普過分激進的政策主張,是有分歧的。
當中的重點,就落在“美國優先”這四個字上。
如果特朗普上台,就意味着美國龐大的海外盟友,會受到負面影響。
這么多年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了現在這么多的盟友,你憑什么說一句不管就不管?
這其實會觸及美國核心的治國理念。
說起美國人的核心理念,其實是來源於英國。
英國是什么?
它是第一個將全球貿易推向高峰的國家,而能夠做到這一點,除了英國人的海洋思維,擅長做生意,講法治,有現代經濟學等等因素外,還在於它能夠很好地構建出以自己爲中心,然後普惠式的貿易體系,或強迫或吸引很多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
邏輯很好理解,商人嘛,腦袋裏想的無非是把生意做大,賺更多錢,那就肯定需要銷售更多的商品,進而需要更大的市場,更多的买家。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二战前,英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殖民地體系,這些殖民地都充當着英國商品傾銷地,當然殖民地本身的商品也可以銷往英國,雙方互通有無,形成貿易閉環。
可惜,二战把日不落帝國打殘了,才有了美國成功接替英國,成爲這個全球貿易體系的繼任者的事。
美國人的做法,也有別於英國的直接殖民地模式,它採用的是成立一個全球貿易組織,也就是WTO。
爲什么要這么做?
一是美國人是吸取了英國直接殖民容易引發屬地反抗的教訓,當時已到20世紀中葉,世界各地都掀起殖民地獨立的浪潮,就算強大如美國,也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二是成立組織的方式,也能夠很好地規避諸如被指責侵犯別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的問題,入會有要求,會員有標准,白紙黑字,愿意入會就來,不愿意就走。
可以說,WTO對战後美國經濟以及整個西方世界的蓬勃發展貢獻巨大,對比同一歷史時期的蘇聯與東歐的“經互會”,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所以,如此大的利益,怎么能說割舍就割舍呢?
02
誤解
不過,特朗普和哈裏斯雖然吵翻天,但客觀地講,兩者的分歧可能沒有媒體炒作那么大。
就產業政策而言,把實體產業往回搬,已經是美國國內政治圈的共識,原因很簡單,在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人就已經意識到,實體產業空洞造成巨大的社會不穩定性。
畢竟,制造業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供就業崗位。
這點,相信我們自己比誰都清楚。
2001年加入世貿之後,我們經歷了何等的就業繁榮,90年代末的下崗潮爲何一下子就解決了,不都是因爲大量的海外制造業轉來的緣故嗎?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2000-2010年,廣東省東莞市成爲全國最大的外資制造業集散地,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全國各地的打工仔紛至沓來。
最高峰的時候,即08金融危機前夕,東莞的常住人口有1300萬。
現在變成多少?
官方數字,2023年常住人口1048.53萬,但實際感受,根本沒有這么多,不知700萬有沒有?
制造業不斷外遷,工作難找,而且東莞的本地戶籍這么多年了,也就積累了300萬。
換句話說,大多數的東莞常住人口都是外地人,背井離鄉來這裏,就是衝着工作機會,現在沒了,還有什么好留戀的?
當然,有人會擡槓,服務業也可以吸納就業人口,餐飲店、娛樂場現在滿街都是。
但別忘了,當年單單東莞高埗鎮的一個裕元鞋廠,就有10多萬工人。而且,東莞當年的萬人大廠,何止高埗裕元一家,寶成、鉅盛、愛高、綠洲、萬士達......
可以說遍地都是,現在廠子都搬到東南亞了,試問哪個餐飲娛樂企業,能夠吸納這么多的工人?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
其實,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以前華爾街忽悠白宮,把制造業搬到中國,美國企業能夠有效降低成本,賺更多的錢,然後利潤回流美國,政府拿這些錢補貼失業工人也行,大力發展以富人爲目標客戶的中高端服務業,從而吸納失業工人也行,而且美國人民還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中國造商品。
另外,中高端服務業不僅簡單易行,利潤可觀,也沒有制造業那么長的鏈條,還不用擔心諸如原材料價格波動、環境污染、工會壓力、土地使用效率低等問題。
總之一句話,穩賺不賠。
結果,華爾街確實賺大錢了,但其他的呢?
不但沒有實現,反而讓美國社會陷入極端撕裂,民粹施虐。
03
回流
理解這一點,再回到經貿領域,特朗普和哈裏斯的區別,只是一個稍微溫和,另一個更加激進而已。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把產线牽回美國,美國也將竭盡全力,吸引全球的實體產業投資。
這裏有一些統計數據,到2022年3月,美國制造投資總額,歷史性地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增速在2023年二季度達到峰值。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公布數據,截至2024年4月,全美各地共宣布80多個半導體相關的新項目,投資總額高達4470億美元,其中包括37個新芯片制造廠、21個現有制造廠的擴建、2個新先進封裝設施、2個現有先進封裝設施的擴建,以及提供芯片制造關鍵材料和設備的設施等。
2022年8月16日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則催生了316個清潔能源領域相關的新項目,其中和制造業相關的項目有259個,投資總額1143億美元。
那些舉出種種理由,試圖證明美國制造業無法回遷的人,此時又該作何解釋?
別拿那些低端制造業說事,人家什么時候說過要低端制造業回歸?
人家看上的,是中高端以及未來產業,半導體、電動車、工業裝備等等。
雖然2024年制造業的建築投資增速有所放緩,後續的設備投資似乎也沒有很快跟上,讓市場質疑制造業回流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美國的制造業回流,依然在不斷的爭議聲中獲得進展。
不僅美國,現在全球都流行這樣回流,大家都紛紛把自己的制造業從別的國家遷回本國,既爲了經濟安全,更爲了國家安全,這股保護主義洪流,或者說逆全球化洪流,無法阻擋。
時至今日,不管你承認與否,經濟全球化程度都已經越來越低,取而代之的經濟的區域化,比如美加墨經濟區、歐洲經濟區、東盟經濟區等等。
大家頂多能夠接受和毗鄰的國家做自由貿易,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對於更遠的國家,則持保留態度,又或者根本不想與之做生意,特別是和自己沒有共同價值觀、沒有相似制度,也沒有傳統和文化關聯的國家。
這才是當下以及未來,最大的一個趨勢。
04
結語
世界走到現在,用咱們自己的話說,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那到底變的是什么?
有可能重塑二战、冷战結束以來的國際秩序。
制造業有句話說得好,三流工廠做生產,二流公司做品牌,一流公司做標准。
於國家而言,亦如此。
每個國家都希望在這種大的轉折期,在秩序重構、規則重置的時候,能夠有所斬獲,能夠爭取到最大利益。
因爲贏家可以躺贏未來數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反之,輸家則可能輸掉未來,等到下一次轉折期,就要好幾代人了。
但愿,我們是贏的一方。(全文完)
標題:特朗普要輸?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46781.html